摘要:《華夏時報》記者獲悉,目前,各地政府不僅重點支持種豬場、規模養殖場恢復和擴大產能,同時啓動價格補貼聯動機制,平抑物價。江西省農業農村廳出臺《關於穩定生豬生產保障市場供給的指導意見》,要求各地用好生豬調出大縣獎勵、撲殺補助、無害化處理補貼、防控經費補助、能繁母豬和育肥豬保險等資金政策項目,支持生豬生產,恢復養殖信心。

原標題:打響“肉價保衛戰”:29省下發20多億“買肉錢”

華夏時報記者 張智 北京報道

8月21日,全國農產品批發市場豬肉平均價格爲30.56元/公斤,一天之內又漲2.2%。豬肉價格飈漲,各地紛紛開始出手穩定物價。

8月18日,貴州都勻最大的農貿(肉類)市場中,從屠宰場宰殺來的豬肉、羊肉、牛肉以及經過加工的熟肉等供給充足,市場管理處的工作人員時時更新市場價格信息,穩定民心。在此之前,都勻市相關部門全線出動,調研市場、約談企業,將供給和價格都控制在了一定範圍內。

而一千公里之外的安徽蚌埠,在豬價高企的背景下,啓動了價格補貼聯動機制,對低收入人羣發放價格補貼,同時加強對食品價格實時監測,維持物價穩定。

不僅是都勻和蚌埠。《華夏時報》記者獲悉,目前,各地政府不僅重點支持種豬場、規模養殖場恢復和擴大產能,同時啓動價格補貼聯動機制,平抑物價。

“價格臨時補貼實行‘按月測算、按月發放’,隨時按照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等重要數據調整,當CPI單月同比漲幅達到3%、或CPI中食品類價格指數單月同比漲幅達到6%,繼續按月啓動聯動機制,及時按規定的資金渠道、補貼標準和保障對象發放價格補貼。當錨定價格指數全部回落至臨界條件之下時,中止聯動機制、停止發放價格臨時補貼。”國家統計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華夏時報》記者。

據瞭解,從2019年4月至今,全國已經有29個省份爲了應對豬肉價格大幅上漲,對困難羣衆啓動了價格補貼聯動機制,總計發放20多億元,補貼困難羣衆8000餘萬人次。

  平抑物價

8月18日,都勻市農業農村局、市工信局、市農投公司到基層,與企業對接生豬保供事宜。企業表示,能夠持續保障對都勻市場進行有力補充,價格按總公司貴州區域統一定價執行。

時間倒回到此前一天的8月17日。在猛漲的豬價之下,上午,都勻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部署相關工作,採取有效措施應對以生豬保供爲主的市場工作。下午,都勻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組織召開了物價監管工作調度會,覈實調查城區各超市豬肉來源及銷量;對城區各市場、超市內生豬經營戶的情況進行統計並召開相關會議;收集比對今年以來及近期全市各市場豬肉價格,彙總形成分析表。

當天晚上,都勻副市長金崇菲組織各鄉鎮辦事處、市場監管局各分局負責同志召開會議,對平抑生豬保供市場等相關工作進行調度。

但都勻並不是最早開始進行物價平抑的城市。

在蚌埠,由於5月CPI普漲,根據蚌埠發改委文件《關於進一步完善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鉤聯動機制的通知》規定,當市CPI單月食品價格同比漲幅達到6%或者CPI總指數單月同比漲幅達到3.5%時,將啓動價格補貼聯動機制。今年6月,蚌埠啓動價格補貼聯動機制,對低收入人羣發放價格補貼,同時加強對食品價格實時監測,維持物價穩定。

在福建寧德,全市啓動聯動機制也在7月啓動。此次補貼旨在通過發放臨時價格補貼等措施,保障困難羣衆生活不因物價上漲而降低,對象爲全市2019年5月登記在冊的城鄉低保對象、特困人員、享受國家定期撫卹補助的優撫對象、“革命五老”人員、領取失業保險金人員。其中,領取失業保險金人員價格臨時補貼標準爲31元/月;城鄉低保對象、特困人員、享受國家定期撫卹補助的優撫對象、“革命五老”人員價格臨時補貼標準爲20元/月。

而最早的價格補貼聯動機制早在今年4月就已經開啓。

今年4月,四川德陽物價高企,CPI同比上漲3.5%,因此,4月德陽啓動聯動機制,進行價格臨時補貼。德陽的聯動方案顯示,除了CPI的變化之外,聯動機制以市爲單位統一啓動或中止,省政府在全省範圍內全面啓動或中止聯動機制時,按省政府要求執行。

據不完全統計,湖北、安徽、四川、福建等29省均下發了補貼。按人均每天2兩肉測算,精瘦肉價格上漲10%,每人每月可能增加支出10元左右,按價補聯動機制發放的補貼,能夠保障困難羣衆基本生活不受大的影響。如果今後物價漲幅繼續擴大,補貼標準還將相應提高。

“雖然豬肉價格持續上漲不會成爲推升通脹的決定性因素,但未來兩年豬肉價格長期保持增勢及其對其他食品價格的傳導作用,將是推高CPI增速的重要誘因。一旦形成豬油共振、豬菸酒菜果共振等局面,疊加效應將加大CPI快速上行風險,2019年全年CPI增速超過3%的可能性非常大。”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助理研究員王瑩瑩表示。

對此,浙江、廣東、江西等多個省份發佈通知,通過政策性手段,保障豬肉供應、穩定豬肉市場價格,打響肉價保衛戰。

日前,浙江省制定《浙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進一步促進生豬生產保障市場供應的通知》,八條舉措穩定生豬生產,保障市場供應。比如,浙江省級財政對規模養殖場2019年7月1日至12月31日從本省種豬場引進的種豬,每頭給予500元的臨時補貼。同時,支持生豬產能不足地區到有條件地區建立生豬“菜籃子”基地,提升豬肉供應能力。

江西省農業農村廳出臺《關於穩定生豬生產保障市場供給的指導意見》,要求各地用好生豬調出大縣獎勵、撲殺補助、無害化處理補貼、防控經費補助、能繁母豬和育肥豬保險等資金政策項目,支持生豬生產,恢復養殖信心。據瞭解,今年江西省級財政安排資金約400萬元,用於種豬場生產救助補助,切實穩定生豬基礎產能,加大種豬基礎產能保護力度。

增加供給

豬價飆漲,供給不足是主要因素之一。

目前我國生豬、能繁母豬存欄量處於歷史最低點,養殖成本不斷攀升,豬肉產能迅速下降。中國農業農村部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7月3日,全國共發生非洲豬瘟疫情143起,撲殺生豬116萬餘頭。7月存欄數據也顯示,400個監測縣能繁母豬存欄環降8.9%、同降31.9%,生豬存欄環降9.4%、同降32.2%,降幅再創歷史新高。

爲有效平抑豬肉價格,王瑩瑩向記者建議,今後一段時間內,應多種渠道增加豬肉供給,以逐步縮小供求缺口;制定風險防控預案及時應對沖擊豬肉市場的突發事件和不穩定因素,以防止豬肉市場出現大幅度的波動。

國家發改委表示,目前出臺了財政、金融和土地等多項扶持政策,重點支持種豬場、規模養殖場恢復和擴大產能。同時積極引導肉雞等養殖行業擴大生產,增加替代品供應。據有關部門定點監測,今年上半年,肉雞出欄量大幅增加,同比增幅達到15.8%。同時肉牛和肉羊出欄也明顯增加,整個肉類蛋白供應總體平穩。

據瞭解,今年沒有受到非洲豬瘟影響的地方,許多養殖戶都在加大補欄力度。河北省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介紹,河北省養豬龍頭企業正在逆勢擴張。新希望在深澤縣新建年出欄50萬頭生豬養殖項目;河南牧原公司計劃在邯鄲、邢臺、衡水等地新建5家規模養豬場和3家種豬場,年將新增出欄60萬頭。

“我們建立了一定規模的豬肉儲備,可以有條件有能力、保障重要節假日和消費高峯期的居民豬肉消費。另外一方面還進行專項部署,加強市場監管,將嚴厲打擊囤積居奇、串通漲價等不法行爲。同時加強非洲豬瘟疫情防控,儘快恢復生豬產能。”國家發改委價格司司長嶽修虎對媒體表示。

責任編輯:徐芸茜 主編:陳巖鵬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