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中外專家共話林業生態治理 通過《貴陽倡議》

    林業與生態系統治理中外專家對話會現場。 冷桂玉 攝

  中新網貴陽7月6日電(冷桂玉)林業與生態系統治理中外專家對話會6日在此間舉行,與會專家圍繞“新時代林業的新定位新使命”主題深入交流,並提出《以自然爲基礎的新時代林業-貴陽倡議》。

  “支持可持續的經濟發展,建設人與自然和諧的命運共同體,是林業在新時代的新使命。”全國綠化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林學會理事長趙樹叢表示,當前,中國生態系統治理出現了社會經濟發展與資源約束的關係日趨緊張等特徵,新林業應在保護森林資源的基礎上,更重視森林的多目標管理,實現森林多功能作用,以普惠民生爲目標,共謀全球生態文明。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世界保護地委員會副主席馬庫斯·霍金斯介紹了IUCN保護地類別和保護地管理有效性評估系統。據介紹,IUCN形成了一套完整、科學的自然保護地分類體系,將自然保護地劃分爲包括“國家公園”在內的六大類,並明確了每個類型的顯著特徵、主要目標和管理特點及要求等,該分類體系已被聯合國、許多國家及環保組織採納。

  高端對話議程中,中外專家圍繞“林業的多功能發揮”和“自然保護體系變化與調整”兩大議題進行了深入探討,審議通過了《以自然爲基礎的新時代林業-貴陽倡議》,倡議提出,全球生態系統正經歷着有史以來最快、最劇烈的變化,中國首先提出的“五位一體”生態文明理念,將在塑造世界未來發展模式和路徑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以自然爲基礎的新時代林業-貴陽倡議》核心內容爲:堅持生態保護第一,推廣尊重自然、順應自然和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倡導人和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的整體觀和系統治理理念;遵循自然規律,在林業發展戰略和發展規劃中注重自然力的作用,更好地節約各種資源、能源、人力和土地;不斷提高森林的保護、恢復和提供產品和服務的能力;提高生態系統生產總值,爲人類提供更好的產品和服務,更好地保障全球、國家和地方的生態安全、支撐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走上生態文明發展之路。

  會議期間,中國林學會還與貴州省黔東南州簽訂了林下經濟助推精準脫貧攻堅戰略合作協議;與貴州省黎平縣、天柱縣分別簽訂杉木人工林可持續經營科技示範協議、林下經濟助推脫貧攻堅合作協議;與瀋陽農業大學簽訂了櫟類經營示範樣板基地協議。(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