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無二詞被人聯繫起來,在近代出現了虛無主義,而且是取其貶抑之意。但我們練太極拳的人,可以說一輩子都在追求虛無主義。當然此虛無非彼虛無,此虛無是積極的,通過我們自己的身體來體會中國傳統哲學的許多奧妙,體會道家“無爲而無不爲”的思想精髄。

而有趣的是,實和用相聯,近代又出現了實用主義一詞,其實同樣體現了中國古典哲學思想,也就是虛爲實之體,實爲虛之用。因爲虛者,空也,能虛空則能使內勁圓融,神、意、氣的轉換和身形的變化皆能隨心所欲;實者,堅固也,堅能破敵,但易生阻礙。

我們提倡做人要實在,不應當虛僞,但在太極拳習練中,則要首先去追求虛空,然後再去求虛空生出的實在。這種由虛空生出的實在,在一定的練功階段可以理解爲我們通常所說的內勁。未經虛空而出現的實在,就是本力、拙力。

在太極拳習練的初級階段,或者在很多練拳的愛好者中,這種實在往往被理解爲各種招式。當然,內勁有內勁的用法,內勁有內勁的練法,拙力有拙力的用法,拙力有拙力的練法。不過,拙力的使用因爲是有形的東西,讓人容易判斷,容易掌握,技擊之時,很容易處於劣勢。

太極拳的內勁,從摧僵化柔練起,逐漸消除血氣之力,慢慢達致遍體虛靈,圓活無礙,神、意、氣混融而爲一體,則神妙之道自然產生,這種實用就相當不同了,相當有威力,不僅自已的神、意、氣變化不爲人知,他人的動靜變化,誠僞虛實,自己同樣皆能洞悉入微。太極拳在虛無的基礎上產生的內勁,表現出來的境界是“拳無拳,意無意,無意之中是真意”,其能量不可言喻,讓外人常常覺得難以置信,原因也正在於此。中國武學的最高級階段,就是煉神還虛,這時候要將全身內勁練至此化境,至柔至順。

(文章來源於網絡,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繫刪除)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