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兩天內進行四場實驗中,克里斯是唯一一個沒有推伯尼也沒有踢他的人。你會是四個人中沒有下黑手的克里斯,百分之四十拒絕繼續試驗的“老師”嗎。

作爲與羣體接軌的社會人,我們無時無刻不在感受着壓力,來自大衆的壓力,來自權威的壓力。

壓力使我們服從,屈服,但是,你相信它可以輕而易舉地將一個普通人變成殺人犯嗎?

去年,網飛出品的一部社會實驗類的真人秀——

《達倫布朗:就範》,就在短時間內將好幾個人變成了“殺人犯”。

五好青年克里斯就是被選入這場實驗的“幸運者”之一。他年輕,正派,怎麼看都和殺人犯三個字搭不上邊。

他在不久之前接到了一個工作,幫忙籌劃一個慈善晚宴,自己也要應邀參加。

當晚,克里斯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進入了實驗會場,被總監湯姆迎接,他向其介紹了本場晚會的大人物伯尼——最重要的捐獻者。

很快實驗的第一步開始了,湯姆讓他做一些帶有欺騙性質的事情,比如給肉食卷插上代表素食標誌的旗子。

克里斯很順從地照做了,並眼見着素食主義者伯尼喫下了它。

雖然只是一件不起眼的小事,但這表明他“入夥”了。

一切都在緊張有序的進行着,但伯尼和湯姆因爲拍賣品的價格發生了激烈的爭吵,此時,伯尼心臟病突發倒地不起。

伯尼死了!

克里斯想打電話報警,湯姆卻阻止了他,他表示:這場晚宴太重要了,爲了它的順利進行,克里斯得配合他演一場戲:

1.把伯尼的屍體藏起來

2.假扮伯尼發表講話

雖然很不情願,但克里斯還是在極度不安下完成了這場'“表演”。

然而說出了一個謊言,就必須用更多的謊言來圓。

他已經越陷越深了。

期間還發生了不少小意外,都把克里斯嚇得夠嗆。

兩人把屍體搬到樓梯間,想要僞造出伯尼跌下死亡的假象。

爲了更加逼真,湯姆讓他踢屍體,以造成淤青。

克里斯拒絕了。

在完成一切後,湯姆和克里斯遇到了伯尼的妻子,她告訴他們伯尼患有昏睡症,一旦犯病就像死了一樣。

也就是說伯尼還活着!

克里斯懵了。

湯姆像在場的幾個朋友坦白了一切,幾個人急忙一起去樓梯口查看伯尼情況。

但“屍體”卻不見了。

原來伯尼已經醒了,他非常氣憤地斥責他們,並表示會追究法律責任。

實驗到達高潮,湯姆和他的朋友們焦急的告訴克里斯,如果慈善晚會泡湯,他們將會蒙受巨大的損失。

而解決辦法只有一個——殺了伯尼。

此時伯尼正一個人坐在高牆邊緣,大家紛紛鼓動克里斯把他推下去。

克里斯拒絕了!

克里斯守住了底線,沒有妥協。很欣慰是嗎?

但是,這場真人秀不止測試了他一個人。在兩天內進行四場實驗中,克里斯是唯一一個沒有推伯尼也沒有踢他的人。

其他三個被實驗者,不光踢了伯尼的“屍體”。

還將他推下了高樓。

社會屈從性能使得一個人把另一個人推下樓嗎?答案是肯定的。

這個社會實驗在引起大衆反思時也帶來了很大的爭議,一種聲音在質疑它的真實性,另一種則在指責實驗不道德。

道德問題先不談,就真實性而言,對於上帝視角的我們來講,很容易就能看出演員們藏不住的表演痕跡。

但俗話說的好,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克里斯不一定能在高壓下保持冷靜思考。

而且爲了保證實驗順利進行,節目組做了兩個重要準備。

一是挑選精心被實驗者,在正式進行實驗之前,節目組還做了一個小型的篩選測試,從中挑選出了幾個服從性本身就很強的人員。

沒有跟着其他人一起起立的人會被淘汰

克里斯便是其中之一。

二來節目組對現場的佈置下足了本錢。整個會場被佈置了五十個攝像頭,全場都是配合克里斯演戲演員。

節目組請了專業的特效團隊製作了一個伯尼的“屍體”,細緻到湊近看都很難看出破綻。

同時,節目組找來了許多名流來爲這個節目拍攝宣傳片,唬人效果一流。

馬丁·弗里曼

整個節目的“幕後黑手”達倫布朗更非等閒之輩。

他是魔術師,但不是普通的魔術師,因爲他既玩紙牌,也玩人心。借百科上的形容:達倫·布朗可以把中產階級白領變成銀行劫匪、可以改變忠實信徒的信仰、可以預測樂透獎號碼。

他不止是魔術師,還是個心理專家,催眠大師。

在這場實驗中,達倫布朗的施加給克里斯的心理暗示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首先,他故意沒有提醒克里斯穿正裝,這樣在會場他就會覺得自己比別人低一等。

然後,他支開了克里斯的朋友並帶走了他的手機,讓他產生了孤立無援的感覺。

接着,他又故意讓克里斯做一些打雜的工作,這樣他在心理上又會自降一格。

就這樣一步一步...克里斯成爲了整個會場上最沒有地位,最小心翼翼的人,而人爲了融入羣體,更傾向於順從。

當我們置身事外,目睹這一切時,我們或許會想:他怎麼可以這樣?

可當你設身處地於這種環境時,捫心自問,你會做到哪一步?

在生活與工作中你屈服過嗎?你打破過自己的原則嗎。我想答案是肯定的。

關於服從研究,早在六十年代就出現了一個非常著名實驗——米爾格拉姆服從實驗。這個實驗開始於1961年,也就是希特勒被判死刑後的一年。這個背景讓它多了一層現實意義。

參與者被告知這是一項關於"體罰對於學習行爲的效用"的實驗,其中一部分人扮演學生,另一部分扮演老師。

《實驗者》

老師在一個房間裏提問,學生在另一間房作答。如果答錯,老師便要按下電擊按鈕,用電流懲罰學生,電擊強度依次遞增。

不過事實上,只有老師是真正的“小白鼠”,另一間屋子的學生並不會真的被電擊,但實驗人員會持續播放一些學生痛苦的喊叫與抗議。當老師因爲這些聲音不安時,甚至請求停止時,實驗人員會以不容置疑的聲音告訴他:實驗繼續。

最後的實驗表明,百分之六十的被測者選擇繼續實驗,把電壓加到最高,這個數值遠遠超出了預想。就像《推》一樣,“老師”會不安,會質疑,但最後,他們會服從。

如果是你,你會反抗嗎?你會是四個人中沒有下黑手的克里斯,百分之四十拒絕繼續試驗的“老師”嗎?

或者你屬於因服從而殘忍的大多數?

就像達倫布朗在節目中所說的,社會屈從性於我們而言已經深入骨髓了,它賦予我們安全感。順從並不可恥,這是作爲社會人無可避免的犧牲。

但同時,一味妥協屈從更加危險,我們要警惕,堅守底線,反推回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