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過院的都知道,在醫院,想喫到一頓美味可口的飯菜,太難。

特別是生病以後,很多東西喫不得,外面買的,不合病人口味,自己帶的,路途遙遠,飯帶到早就涼了。

附近找個小餐館加熱,人家不一定有時間不說,還要額外收取加工費。

對長期住院的病人,尤其是被病魔折磨得一貧如洗的家庭來說,每一分錢,那都是要花在刀刃上的。

幾乎每個病人家屬都想過,要是醫院附近有個廚房,該多好。節省開銷不說,病人想喫什麼都能喫到,還健康。

沒想到在武漢,還真有!

中南醫院旁,有一家免費共享廚房,專爲貧困患者提供。家屬只需自備食材,就可爲家裏的病人做上一頓可口飯菜。

在它搬走之前,我們走進這裏(文末有更換後的地址)。中南醫院旁一路穿小巷,看到一個大鐵門,左手邊第一棟,上樓就是了。

門是閉着的,還好門口貼着聯繫方式,心裏一喜。

打電話得知,我們要等到11點半。等候期間,心裏的疑惑像連珠炮冒出來。

每天會有多少人來這裏?人多的時候他們做得過來嗎?來這裏做一頓飯花多少錢?病人家屬會不願意接受採訪嗎?

負責人王睿到了,他從中南財大趕來,1個半小時車程到這裏,還在讀研一,以爲他只是個志願者,沒曾想,1998年的他,就是管理這裏大小事務的人。

當天第一位來做飯的家屬也在,一抹親切的鄰家大姐姐式笑容,瞬間打消了我的顧慮。

走進去,進門左手邊就是廚房,對面就是衛生間,客廳有錦旗、飯桌、泡菜、電視機,最讓人驚訝的是,這裏還留着兩間房,供一時找不到住所的病人家屬歇息。

王睿總讓病人們別送錦旗,把錢省下來,多做幾頓好飯。

粗略計算,廚房大概五六平方。

靠近窗戶是白得發光的瓷磚竈臺,靠近門邊,一個冰箱,一張大桌,三五個電飯煲。

其中一個電飯煲正熬着山藥排骨湯,竈上有四口鋥亮大鍋,調料貼上姓名,防止錯拿。

負責人說:“這裏還有2個電磁爐,備用。”

開門笑臉迎我的大姐姐在廚房細細備菜,從她切菜的手法看得出來,她平常應該不大做飯。可能因爲照顧弟弟,才變得更加強大吧。

從負責人口中知道大姐姐的故事,姐弟兩個,家在河北,母親有殘疾。

姐弟二人感情甚好,弟弟上大學期間一直兼職供姐姐讀書,後來弟弟患上尿毒症,姐姐又放下北京的工作全身心地照顧弟弟,從手術到複查,無微不至。

很快,廚房飄來飯菜的香氣,一道花菜燒肉,一道番茄炒蛋。姐姐用塑料袋裝好封緊,便匆匆下樓,在溼冷的武漢疾步走着。

沒過多久,當天第二個病人家屬來了,從廚房使用登記表上能看到,最近她幾乎天天來。

40多歲的她帶着腦溢血的丈夫輾轉鄂州與武漢,看着像50歲。頭髮半披着,面色發白,眼裏沒有神采,像很久沒睡過覺。

她邊擇菜邊用鄂州話和負責人交談,大概聽懂了,他們剛被醫生通知要換科室。言談中,能聽出她的無奈和無助,手裏的菜也一直沒擇完。

腦溢血嚴重的病人,情況比我想象的要危急得多,做開顱手術,往腦袋裏加鋼板,再等它長好慢慢填充回去。

治病住院,往往是一個漫長而複雜的過程……對患者、對家屬都是不小的考驗。

然而有了這個地方,他們一頓飯平均只用花10來塊錢,等牀位沒地方去的時候,家屬還能在這裏有個落腳的地方。

共享廚房的負責人王睿,不乏曲折故事。5歲時,父親遭遇車禍,下半身癱瘓,懂事後的他逼着媽媽離開這個家,去尋找更好的生活……

1998年的他,也是因爲自己的經歷,纔有了創辦共享廚房的初步想法,去年7月,這個地方正式開放,不到一年時間,前前後後來了400多人。

一開始這裏沒有太多人知道,很多人都怕是騙子。後來一回兩回的,有了病友間互相介紹,來的人也多了,一天最多有30人。

不過大家互不打擾,你切菜我煮飯,你炒菜我煲湯,一切井然有序。

有時間,王睿就會去病房,幫熟識的病人們跑腿打雜,有時間還幫他們理髮。

創辦這個共享廚房以來,王睿見過太多,有生病的流浪漢全國各地到處蹭醫院治病的,也有來自黃岡農村的80後看完病,卻不知道怎麼坐車和買飯。

王睿都會力所能及地幫他們買一碗麪或買一碗飯,帶他們去共享廚房休息。

這個100平左右的兩室一廳,是王睿跑了幾個月才找到的,房租加上水電等其他雜費,每月花銷在7000左右。

這部分是小雨傘衆籌在支持,除此之外,每月需添置的油鹽醬醋,及其他工具,都是王睿自己掏錢。

做這件事情,曾一度不被母親理解,母親擔心他從小經歷太多,長大後還在接觸這些過於悲觀的事情,對他不利。

王睿索性找了個時間,把母親請到武漢,帶她看了看那些在醫院走廊裏發呆、抽菸、嘆氣的人,帶着母親體驗自己每天的工作。

兩天後,母親回廣東老家,給王睿寄來兩大箱零乳糖牛奶,讓他去病房時帶給他們。

生活中的荒誕、苦難,都讓他更加堅定內心的想法:只要他在,共享廚房就必須在。

要走的時候,王睿指着樓下的菜攤兒調侃:“有這個廚房之前,這裏賣菜的只有一兩家,有了之後,這裏倒成了一條街了。”

賣菜的人漸漸多起來後,王睿不止一次偷偷告訴攤主們給病人家屬們實惠價。

不知道是共享廚房帶來了樓下菜市的喧鬧,還是菜市的出現,讓共享廚房被更多人知道。

/

走出這裏,樓下小餐館的人多了起來,

抬頭看一眼愛心廚房所在的3樓,

還是很不起眼,安安靜靜,

就像每一個從我們身邊來來去去的人,

它的存在,雖然不轟轟烈烈,

卻承載了無數的掙扎與希望。

春天到了,住院的人也多起來了。

這個很小卻很暖的廚房,

你願意分享給需要它的人嗎?

/

📒

『地址信息』

🏁| 地名

小雨傘衆籌·愛心廚房

🕝| 開放時間

週一至週日

9:30-18:00

📌| 地址

衛生廳9棟1樓菜場街旁

在這座城市,你還遇到過哪些溫暖的事情?
|
30年前洗浴中心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