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因爲目前對於中國足球來說,衝進世界盃的可能性很低,如果加入幾名歸化球員,尤其是像艾克森這樣的前中鋒,彌補國足最薄弱的位置,那麼衝進世界盃的概率肯定會大幅度提升,陳戌源的仕途和名聲也會改觀。8月21日,足協正式公佈參加世界盃預選賽的集訓名單,“艾克森”的名字赫然在列,標誌着首位“非中國血統”歸化球員被官方確認。

歸化就是鼠目寸光,有損青訓和公平

8月21日,足協正式公佈參加世界盃預選賽的集訓名單,“艾克森”的名字赫然在列,標誌着首位“非中國血統”歸化球員被官方確認。從侯永永到李可再到艾克森,從華裔血統到非華裔血統,爲了衝進世界盃,國足不斷挑戰政策的底線,一步步撕裂思想意識束縛,衝脫傳統觀念的禁錮。

然而,歸化的大門一旦打開,就很難再會關上。未來布朗寧、蕭初、阿蘭等也可以步人後塵,還有那些在中超踢球滿5年,又沒有代表他的祖國出戰過國際大賽,符合國際足聯規定,就可以被歸化。那麼會不會有一天,國足場上的11人全部都是歸化入籍球員?那樣本質就變了,還真的是“中國足球”嗎?

在22日中國足協第十一屆會員大會上新當選的足協主席陳戌源,明確表示:“不會出現國家隊場上11個人都是歸化球員的情況”,他認爲歸化球員是個案,不會大規模地引進,不是基本政策,要嚴格控制。

不過陳戌源也承認,目前9位歸化球員(侯永永、李可、艾克森、布朗寧、蕭初、阿洛伊西奧、高拉特、費爾南多、阿蘭),可能有幾個隊員參與到備戰2022年卡塔爾世界盃中,但在整個國家隊組成當中,歸化球員仍然是極少數,不會成爲主要構成。

聽陳戌源這話的意思,我們可以理解爲國家隊也有“歸化外援”的人數管控,就像目前中超各隊可以報5名外援,累計上場外援最多3人次,那麼未來國家隊也很有可能複製這樣的政策,這也與某些領導提出的“國家隊踢聯賽”有異曲同工的巧妙之處。

但是請不要忘記,中超的外援政策曾經也是掛鉤U23政策的,去年是外援和U23上場人數相同,今年是有1名U23球員必須始終在場上。國家隊恐怕不會複製這樣“自損”的U23規定。所以,國足歸化球員無疑就是對年輕球員的巨大打擊,更是對這些年青訓工作的重創。

其實陳戌源在上港俱樂部時是反對歸化球員的,但是成爲足協新主席的他改變了觀點,用他的話講這是“屁股決定腦袋”,在其位謀其政。因爲目前對於中國足球來說,衝進世界盃的可能性很低,如果加入幾名歸化球員,尤其是像艾克森這樣的前中鋒,彌補國足最薄弱的位置,那麼衝進世界盃的概率肯定會大幅度提升,陳戌源的仕途和名聲也會改觀。

中國人非常追求效率,這既是好事也是壞事,但對中國足球來說壞事的分量更大。中國足球很難有耐心和定力,很難執着地只做一件事,往往這個方法不行馬上換下一個,這個主席不行馬上再選下一個,盲目、急功近利的特點,使得中國足球不停地在試錯中倒退。

歸化影響青訓就是這樣,短期來看,歸化的確能夠明顯提升國足水平,但長期來看,歸化球員會壓榨本土球員的生存空間,尤其會阻礙年輕球員上升的勢頭。當國家隊、中超、中甲賽場上的前鋒都被外援或歸化球員“佔據”時,年輕球員對於鋒線上的鍛鍊機會進一步削弱,會進一步影響到更小的隊員。

本來前途無量的前鋒從小就會在潛意識裏默認爲自己不如歸化球員,轉而踢其它位置或就此落寞轉行。那麼國足“鋒無力”的窘迫只是死循環。難道國足永遠都要靠歸化來解決進攻進球難題?

另外,大量歸化球員嚴重影響聯賽的公平性。當外援通過歸化手段變成內援,不再佔用外援名額,裏外裏俱樂部可以使用更多外援。雖然國家隊不見得把場上的11人都換成歸化球員,但是俱樂部可以,有錢、有人、還有政策,把所有(或大部分)歸化球員吸納進一支隊伍,這樣的俱樂部爭奪中超冠軍豈不是更容易。

比如誓言要打造“全華班”的恒大。起初我對恒大提出的“全華班”還十分敬佩和期待,但如果通過歸化入籍的途徑,把更多的外國球員變成“中國球員”,以達到全華班的承諾,尤其是場上大部分都是歸化球員,這種“僞全華班”如果在中超奪冠,那將是中國足球尷尬的恥辱。

況且歸化這個口子一開,所有俱樂部都可以效仿。那麼,中超中甲的生態將會被破壞,無數本土球員將受損,這真的是我們想看到的中國足球嗎?

每年二月,艾克森更喜歡過春節還是狂歡節?

新晉國腳艾克森,在得知自己入選中國男足國家隊當晚,微博上發表長文(恒大翻譯)稱“這是職業生涯的一次賭博,想要挑戰自己的極限在哪裏,想回報這七年裏中國人民對我的愛,這裏就是我的家,我不假思索地接受了(歸化)的挑戰。”

艾克森的文章很有公關的色彩,尤其是最後當艾克森說出“我是中國人”時,當艾克森說出“爲國足征戰世界盃”時,我感覺非常彆扭。

宛如一個陌生人突然跟你說“我們是一家人,以後我們就生活在一起了”。如果這個人是遠方親戚,有着爸爸媽媽叔叔阿姨們一點點的血統,或許還能適應地去接受,但如果是一個毫無血統的人,變成一家人只是爲了共同利益和互相利用,這樣的人恐怕難以接受。

放大了看,艾克森就是這樣一個陌生人,而李可宛如遠方親戚的孩子,他們最大的不同就是血統,而血統則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最重要的傳承和香火。其實所謂“歸化”是迴歸受其教化,古代類似有認祖歸宗之意。

從嚴格意義上講,艾克森應該是“僱傭歸化”,或者叫“技術移民”,這在高科技領域裏很常見,當然他的技術是指足球技術,本質上還是利益的交換。艾克森進入國足,既可以幫助中國隊實現再次衝進世界盃的願望,也能夠實現自己職業生涯進入世界盃的夢想,畢竟他在祖國巴西實現這一夢想太難。

但在經濟利益上,艾克森恐怕會受到損失。畢竟他成爲中國人後,2020年成爲恒大內援後,他就必須執行中國足協的“工資帽”政策,在中超年薪頂峯必須1000萬人民幣,算上國家隊的上浮20%,年薪頂多1200萬,而目前埃爾克森(艾克森)的年薪可是1000萬歐元(約7900萬人民幣),6700萬的差額,艾克森真的能接受嗎?難道足協能爲艾克森搞出來“雙重標準”?

更重要的是,爲國出戰,沒有家國情懷和民族榮譽感,艾克森真的能拼命去踢嗎?艾克森能否長期定居在中國,能否在文化上也入鄉隨俗,比如每年二月,艾克森更喜歡過春節還是狂歡節?是留在中國,還是回巴西?退役後能否繼續留在中國,能否轉型在中國當教練……總之,艾克森並不是堂堂正正的中國人,即便利用他衝進了世界盃,高興中也會有一絲遺憾吧。

說了這麼多,其實我並不是不喜歡小熊艾克森,反而很欣賞他作爲外援時的表現,我只是還不能接受歸化非中國血統,或許有些封建保守吧。但如今已成爲事實,我們也只能接受,但願艾克森歸化的長遠影響能利大於弊。

最後我想說,打鐵還需自身硬,不僅要“歸化引進來”,更要“留洋走出去”,即便再差,中國足球也應該是中國人的足球!(文/雪峯紳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