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解易經的人都知道《易經》被世人稱爲“羣經之首,大道之源”。那麼這個易經這麼重要,它又是怎麼來的呢?今天,我們一起來聊一下易經的發源和發展。

一、首先我們先了解一下易經是誰創作的呢?

我們都聽說過伏羲畫八卦的故事,這個“一畫開天”的傳說成爲中華文明的起源。

但是在當代社會上,關於伏羲創易這件事,大家說法很多,不一而足。大致有以下三個說法。

①易是上一個人類文明的遺留物,這種設想其實等於承認了人類文明的發展具有周期性,認爲人類文明與其他事物一樣,具有萌生、發展、成熟、消亡到再萌生這樣的週期性循環。

②伏羲具有超常能力,他在特定的時空條件下領悟了常人不能領悟的智慧。這個猜想是建立在承認人的個體差異基礎上的。如同愛因斯坦發現相對論時,他的理論幾乎無人認同的情形一樣。

③伏養相當於一個封號,被數代人共享,伏羲創易有可能經數代積累而成,這個觀點最容易爲普通人接受,但是幾乎沒有史料作爲支撐。

不過,到目前爲止這個問題尚無定論。我們傾向認爲伏羲是生活於上古時期的一位智者,在經歷了巨大的自然災害之後,反思產生災害的緣由,創立了一套生存

文化。基種猜測基本與史料是相吻合的。

二、那麼具體是怎麼創易的呢?

伏羲在創易的時候,也是大洪水時期。上古時期,大地經歷了一次大洪水,這次大洪水也造成了人類空前的劫難,使人類這個物種和此前的文明幾乎滅絕。經過你這次浩劫之後,中華民族只剩下伏羲和女媧兩位倖存者。就是在這樣惡劣的條件下,伏羲爲了讓後人們少受自然災害的折磨,於是就創造了易。

《繫辭》裏面曾說過,“仰觀象於天,俯察之餘地,觀鳥獸之紋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做八卦”

當時的伏羲就開始抬頭仰望天空,觀察星象,低頭俯瞰大地山川,思考自然規律,並且還會人與花鳥魚獸之間的關係。

不僅如此,伏羲創造的八卦還是中華民族文字的萌芽,同時還開創了漁獵文化、龍文化、婚嫁文化,這些文化到後來也是被大家稱作是“整個中華民族的本源文化”。

三、易的發展過程

其實對於整個易的發展和演繹,中間也經歷了很多的過程。

比如:

在神農時代,神農根據當時的山體狀況演繹出連山易,

在黃帝時期,皇帝根據當時的農耕時代的特點演繹出歸藏易,

在商朝末期,周文王演繹出周易等等。

不過,在這個過程當中有兩位特別重要的人物不可忽略,一個是周文王、另一個就是孔子。

周文王,是商朝末期的首領,姓姬名昌爲西伯侯,他在做首領期間,任用賢能,實施對老百姓有利的政策,使得國力也日漸昌盛。但是由於業績太過突出,在商紂王時期,被奸人所害,被迫入獄。

當時被關在河南安陽湯陰一帶,一關就是七年。周文王在牢獄期間,發現了之前的歸藏易對周邊萬物發展規律的揭示作用正在慢慢淡化,已經越來越不適應當下的社會的發展,不足以撐起興旺家族和江山社稷的重任。於是,他開始結合時代的變遷,對易進行重新推演,並且配上了卦爻辭,這就形成了易經的最初模樣——《周易》。也是建立了以乾卦爲首的周易體系。

周文王也是通過周易的體系鞏固了江山社稷,建立了周朝。

那麼到了孔子這個時期呢,整個社會處於文化繁盛的時期。當時的孔子,對易的喜愛也是達到了癡迷的程度。所以他不光是自己解讀,還帶着他的弟子們一塊學習。也正是通過這樣的努力,最終孔子和他的弟子們總結了有關易的文字資料,又加上了一些論述,最終形成了《彖上》《彖下》《象上》《象下》《繫辭上》《繫辭下》《文言》《說卦》《序卦》《雜卦》十篇文章。這十篇文章被後人稱爲“十翼”。至此,我們大家所熟知的《易經》就基本成型。我們通常所說的《易經》大多數也是指的孔子和他的弟子所創作的“十翼”。

這裏需要再次跟大家強調一下,就是易和易經是有區別的。易的最初就是一個模型,而《易經》則是對易模型的文字解釋。

你認爲周易和易經的區別在哪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