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要读的环境学常识书,是克莱夫·庞廷所著的《绿色世界史》

见常识 Vol.4 | 《绿色世界史》

一百七十年前,世界上几乎没有任何一个城市能成功保证水供应的普遍清洁,避免被人畜排泄物和其他垃圾污染。怎么处理秽物?在欧洲农村还可以充作肥料,而城市普遍是简单地倒入溪水及河流之中。

因此如果现代人能穿越回1850年以前的巴黎或伦敦,一定会被当时的气味震惊。那时的人们很少洗澡,一是因为供水原因,二是因为当时人认为洗澡会带走身体元气。在这样的城市里,风的味道会难闻到可怕。香水的诞生,跟这时的气味便有关。

绝大多数住房根本就没有现代意义上的厕所。中世纪和现代早期的欧洲,即便是最富有的宫殿和城堡,厕所可能也就是地板上的一个洞,要么排泄到街上、护城河里,要么就是墙外。凡尔赛宫当然是有便桶这东西的,但完事之后女仆往往跟在宫外一样,直接找个窗口倒出去,于是建筑的外墙终年污迹斑斑。

因为室内厕所有限,所以露天的敞开空间就成了厕所。18世纪的巴黎,一排树往往就是一处公共厕所;当局实在看不下去禁止人们使用,人们就转头去了塞纳河边。大街上马车牛车川流不息,牲畜粪便也被清除进了河里,还有它们被屠宰后的残余。

进入工业时代之后,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务工,再跟缺乏污水处理设施的现实相遭遇,自然不会有什么好结果。1847年,伦敦“大都会下水道委员会”的工程师菲利普斯报告说:

“……有数千所房屋没有任何排水系统,大部分只有臭水横流的粪坑。数百条街道、庭院和巷道没有下水系统。我去过不少地方,房间、地窖和院子里到处都是污秽,深厚得几乎难以落脚。”

恩格斯在1840年代调查曼彻斯特工人阶级状况时,一度发现两百人共用一个厕所的情况。他站在城市的伊尔克河迪西桥上,发现就算桥离河面有15米高,依然挡不住深绿色烂泥潭中发酵产生的臭味。

虽然此时发明了冲水厕所,但只是把污染从院子里转移到河里而已。伦敦的无数条下水道直通泰晤士河,天气炎热时臭味直冲天际。1858年时因为实在难以忍受,河边的英国下议院连会都一度取消。当供水公司将水源转到更远更少污染的上游之后,肠道疾病的急剧减少让该区域死亡率从13%下降到3.7%。

就欧洲而言,真正的净水供应和污水处理系统,是进入二十世纪才建立起来的。而在印度和马尼拉这样的第三世界城市,直到二十世纪末乃至当下,仍然有大量的城市贫民生活在污水环绕之中。

今日到伦敦巴黎的游客,已经很难想象两百年前的污秽围城。如果说厕所和污水处理是文明的标志,那么人类真正进入文明社会,到现在还不到两百年。而认为世界上某些种族天生就比另一些爱干净讲卫生的观点,也未必属实。

八月常识书《绿色世界史》至此告一段落,希望你有足够的收获。

九月推荐:薛兆丰《经济学讲义

作为经济学常识书,它会告诉你:

什么是不以人意志为转移的“看不见的手”

…………

九月见。

每月都会有4~5篇读书稿件于周末发布阅读时的任何感受和观点

都欢迎留言或分享到后台我们将与更多的读者分享你的真知灼见

给头脑一点常识,给自己另一种可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