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要讀的環境學常識書,是克萊夫·龐廷所著的《綠色世界史》

見常識 Vol.4 | 《綠色世界史》

一百七十年前,世界上幾乎沒有任何一個城市能成功保證水供應的普遍清潔,避免被人畜排泄物和其他垃圾污染。怎麼處理穢物?在歐洲農村還可以充作肥料,而城市普遍是簡單地倒入溪水及河流之中。

因此如果現代人能穿越回1850年以前的巴黎或倫敦,一定會被當時的氣味震驚。那時的人們很少洗澡,一是因爲供水原因,二是因爲當時人認爲洗澡會帶走身體元氣。在這樣的城市裏,風的味道會難聞到可怕。香水的誕生,跟這時的氣味便有關。

絕大多數住房根本就沒有現代意義上的廁所。中世紀和現代早期的歐洲,即便是最富有的宮殿和城堡,廁所可能也就是地板上的一個洞,要麼排泄到街上、護城河裏,要麼就是牆外。凡爾賽宮當然是有便桶這東西的,但完事之後女僕往往跟在宮外一樣,直接找個窗口倒出去,於是建築的外牆終年污跡斑斑。

因爲室內廁所有限,所以露天的敞開空間就成了廁所。18世紀的巴黎,一排樹往往就是一處公共廁所;當局實在看不下去禁止人們使用,人們就轉頭去了塞納河邊。大街上馬車牛車川流不息,牲畜糞便也被清除進了河裏,還有它們被屠宰後的殘餘。

進入工業時代之後,大量人口湧入城市務工,再跟缺乏污水處理設施的現實相遭遇,自然不會有什麼好結果。1847年,倫敦“大都會下水道委員會”的工程師菲利普斯報告說:

“……有數千所房屋沒有任何排水系統,大部分只有臭水橫流的糞坑。數百條街道、庭院和巷道沒有下水系統。我去過不少地方,房間、地窖和院子裏到處都是污穢,深厚得幾乎難以落腳。”

恩格斯在1840年代調查曼徹斯特工人階級狀況時,一度發現兩百人共用一個廁所的情況。他站在城市的伊爾克河迪西橋上,發現就算橋離河面有15米高,依然擋不住深綠色爛泥潭中發酵產生的臭味。

雖然此時發明了沖水廁所,但只是把污染從院子裏轉移到河裏而已。倫敦的無數條下水道直通泰晤士河,天氣炎熱時臭味直衝天際。1858年時因爲實在難以忍受,河邊的英國下議院連會都一度取消。當供水公司將水源轉到更遠更少污染的上游之後,腸道疾病的急劇減少讓該區域死亡率從13%下降到3.7%。

就歐洲而言,真正的淨水供應和污水處理系統,是進入二十世紀才建立起來的。而在印度和馬尼拉這樣的第三世界城市,直到二十世紀末乃至當下,仍然有大量的城市貧民生活在污水環繞之中。

今日到倫敦巴黎的遊客,已經很難想象兩百年前的污穢圍城。如果說廁所和污水處理是文明的標誌,那麼人類真正進入文明社會,到現在還不到兩百年。而認爲世界上某些種族天生就比另一些愛乾淨講衛生的觀點,也未必屬實。

八月常識書《綠色世界史》至此告一段落,希望你有足夠的收穫。

九月推薦:薛兆豐《經濟學講義

作爲經濟學常識書,它會告訴你:

什麼是不以人意志爲轉移的“看不見的手”

…………

九月見。

每月都會有4~5篇讀書稿件於週末發佈閱讀時的任何感受和觀點

都歡迎留言或分享到後臺我們將與更多的讀者分享你的真知灼見

給頭腦一點常識,給自己另一種可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