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之音网站现诚聘编辑,欢迎垂询,一同传播道教正能量。

简历请发送至 [email protected]

道教是一个贵生的宗教。道教以修道成仙、长生不老为追求目标,历来注重养生延寿之术。而道教的贵生,或曰珍视生命,不仅仅是对修道者自身而言,更是对世上所有生灵所表达的慈悲情怀。

道教不仅重视人的生命,也重视自然界的各种生命,要求人们爱护昆虫、草木、鸟兽,不要无故伤害任何生命。“上天有好生之德”,道教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由“道”生成的,因而“一切有形,皆含道性”。万物都有按照道赋予它的本性自然发展的权利,人类不应该随意对它们进行杀戮,阻碍它们实现自己的价值。“天地之大德曰生”,人应该“与天地合其德”,对万物利而不害,辅助万物成长,以尽自己参赞化育的责任。

宇宙演化不停,生生不息,人作为宇宙共同体中的一员,应该以促进整个宇宙更加和谐和完美为目标,而不应该以毁灭各种自然物的行为来扼杀宇宙的生机。因此,道教提倡贵生精神,要求人们不仅要敬重人的生命,而且要敬重包括动物和植物在内的所有生命。

为了保护生命,道教在各种戒律中都把“戒杀生”作为主要大戒。许多道经中也反复告诫信道之士要把慈悲之心扩大到自然物上,不要杀戮众生。

《太上虚皇天尊四十九章经》中说:“想要学道的人,千万不要怀有杀生的念头。所有的生物都跟人一样希望生存,害怕死亡。它们也是生命,我们也是生命,不要只重视我们的生命,轻视它们的生命,把它们杀死来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

道教认为人们善待万物,即有善报;虐待万物,即有恶报。葛洪在《抱朴子内篇・微旨》中说:慈心于物,广行仁爱,手不伤生,如此乃为有德,受福于天,所作必成,求仙有望。相反,如果弹射飞鸟,刳胎破卵,春夏烧荒打猎,种种伤害众生的行为,凡有一事,则是一罪,随事轻重,司命之神减夺其预定的自然寿命。可见,道教力图通过信仰和神学的力量,引导人们走到关怀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道德实践上来。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道教经典《太平经》以世界上物种的多少为标准来评价人类社会的贫富。《太平经》说:“所谓的富裕,就是什么都不缺。对于世界来说,天下万物都生长出来,一样也不少,这才叫做富裕。上古时候,万物齐备,可称得上富裕。中古时候,物种已有所减少,可称之为小贫困。如今物种越来越少,已是大贫困了。”《太平经》这种以能否保护世界上物种齐全为标准去衡量贫富的思想,不能不说是有着深远的意义。

另一方面,道教因为十分重视保护自然界的各种生命,不仅制定了禁止杀生的许多戒律,而且在处方用药时,也尽量不伤害动物和珍稀生物。这其中体现的,正是万物平等的宗教精神,是道教之慈悲、慈爱,并且与其他宗教的戒律有着根本差别。道教“戒杀生”,正是从天地大道的根本出发而提出来的宗教修持,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做到的行为准则。

道教之音编辑整理

投稿地址 : [email protected]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