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之音網站現誠聘編輯,歡迎垂詢,一同傳播道教正能量。

簡歷請發送至 [email protected]

道教是一個貴生的宗教。道教以修道成仙、長生不老爲追求目標,歷來注重養生延壽之術。而道教的貴生,或曰珍視生命,不僅僅是對修道者自身而言,更是對世上所有生靈所表達的慈悲情懷。

道教不僅重視人的生命,也重視自然界的各種生命,要求人們愛護昆蟲、草木、鳥獸,不要無故傷害任何生命。“上天有好生之德”,道教認爲,天地萬物都是由“道”生成的,因而“一切有形,皆含道性”。萬物都有按照道賦予它的本性自然發展的權利,人類不應該隨意對它們進行殺戮,阻礙它們實現自己的價值。“天地之大德曰生”,人應該“與天地合其德”,對萬物利而不害,輔助萬物成長,以儘自己參贊化育的責任。

宇宙演化不停,生生不息,人作爲宇宙共同體中的一員,應該以促進整個宇宙更加和諧和完美爲目標,而不應該以毀滅各種自然物的行爲來扼殺宇宙的生機。因此,道教提倡貴生精神,要求人們不僅要敬重人的生命,而且要敬重包括動物和植物在內的所有生命。

爲了保護生命,道教在各種戒律中都把“戒殺生”作爲主要大戒。許多道經中也反覆告誡信道之士要把慈悲之心擴大到自然物上,不要殺戮衆生。

《太上虛皇天尊四十九章經》中說:“想要學道的人,千萬不要懷有殺生的念頭。所有的生物都跟人一樣希望生存,害怕死亡。它們也是生命,我們也是生命,不要只重視我們的生命,輕視它們的生命,把它們殺死來滿足自己的口腹之慾。”

道教認爲人們善待萬物,即有善報;虐待萬物,即有惡報。葛洪在《抱朴子內篇・微旨》中說:慈心於物,廣行仁愛,手不傷生,如此乃爲有德,受福於天,所作必成,求仙有望。相反,如果彈射飛鳥,刳胎破卵,春夏燒荒打獵,種種傷害衆生的行爲,凡有一事,則是一罪,隨事輕重,司命之神減奪其預定的自然壽命。可見,道教力圖通過信仰和神學的力量,引導人們走到關懷生命、保護生態環境的道德實踐上來。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道教經典《太平經》以世界上物種的多少爲標準來評價人類社會的貧富。《太平經》說:“所謂的富裕,就是什麼都不缺。對於世界來說,天下萬物都生長出來,一樣也不少,這才叫做富裕。上古時候,萬物齊備,可稱得上富裕。中古時候,物種已有所減少,可稱之爲小貧困。如今物種越來越少,已是大貧困了。”《太平經》這種以能否保護世界上物種齊全爲標準去衡量貧富的思想,不能不說是有着深遠的意義。

另一方面,道教因爲十分重視保護自然界的各種生命,不僅制定了禁止殺生的許多戒律,而且在處方用藥時,也儘量不傷害動物和珍稀生物。這其中體現的,正是萬物平等的宗教精神,是道教之慈悲、慈愛,並且與其他宗教的戒律有着根本差別。道教“戒殺生”,正是從天地大道的根本出發而提出來的宗教修持,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在日常生活中做到的行爲準則。

道教之音編輯整理

投稿地址 : [email protected]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