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燃燒吧火種,32歲,男,未婚,自由職業者,座標杭州

在我生活的圈子裏,算是一個富二代吧,不敢說多麼有錢,但至少我的朋友裏,沒有比我家境好的。

父親是改革開放後第一批嘗試創業的青年之一,摸爬滾打多年,在90年代就已經積累了不少的財富。

自我記事起,家裏就有保姆照顧,上學也有專門的司機接送。看到別人坐公交車、騎自行車,也沒有什麼特別的優越感。

後來上了初中,對物質有了概念以後,才覺得,喔,原來我家蠻有錢的嘛。

別人對一個單車、一雙球鞋、一臺電腦無限憧憬的時候,我幾乎開口一提,東西就到位了。所以,我對這些身外之物並沒有很愛惜,如果朋友喜歡,拿去好了。

在我眼裏,真正的友情比金錢珍貴(雖然那個時候我也分不清圍繞在我身邊的朋友,到底是圖了我的人還是圖了我大把的零花錢)。

有句話叫“人到無求品自高”,我並沒有多大的慾望,喫飯穿衣都很隨性,老媽買啥我就穿啥。

生活中沒有太多煩惱,因爲凡是能拿錢解決的問題都不是問題。

當然,這世上也有很多錢解決不了問題。高中的時候喜歡過一個長髮飄飄的女孩,她家特窮,連學費都交不起的那種。有一次我給她買了一個隨身聽,偷偷放到她的抽屜裏,結果她知道了,馬上還給了我,根本不鳥我。

這樣的窮姑娘,自尊心都特別強,但是我就是喜歡她身上的那股勁兒。

上了大學,到了談戀愛的年紀,老媽讓我低調些,防止被撈女盯上,我不以爲然。期間談過幾個很作的女朋友,有的虛榮、有的太自卑…還有一個剛處了沒幾天的姑娘突然劈腿了,上了別人的車,還嫌棄我寒酸(我平時生活很普通)。

第二天,我就讓老爸給我買了一輛奔馳,故意從她訝異的目光裏經過。後來她給我打了無數個電話,我一個也沒接。

大三的時候,我就被送出國了。

爲了上學方便,家裏給我在學校附近買了一套公寓,100平米左右,花了3000多萬;買了一輛法拉利LaFerrari代步 ,大概2000多萬。英國的中產階級很平和,他們的生活水平也很高,和同學們在一起,不會覺得你是富二代就投來羨慕的目光,很容易交到真心的朋友。

畢業後我回國,想有自己的獨立空間,就自己做主在市中心買了一套複式。

老媽說家裏那麼多房子(一線城市都有,我也不知道有多少套),隨便住一套就可以了,我說不,我就是喜歡這套複式的旋轉樓梯。

有錢是可以任性的。

別問我的錢從哪裏來,作爲公司的第二大股東,每年的分紅也有幾千萬,但是我也不亂買奢侈品。我的消費理念是:如果我真的很喜歡這東西,並且也能用上,再貴也買,但是如果我用不上,一分錢我也不花。

我不太在意浮華的東西,反而比較注重能給我帶來體驗感的東西,比如去外面出差或旅行,我會坐頭等艙,住五星級酒店;我會去聽音樂會、理財課、金融投資沙龍等;我會比較喜歡和輕鬆的、有深度、有思想的人交流……

在大家都忙着遞簡歷、找工作的時候,我聯合幾個富二代朋友,搞了個投資公司,名義上都是這總那總的,但實際上也沒賺多少錢,全都捐給希望工程了。

我知道有一天,我會繼承這龐大的家業,承擔起巨大的責任。在這之前,我想有更多的嘗試和自由。

今年我32歲,還沒有結婚,父母很着急。

身邊的女人從來沒有斷過。我是個惜命的人,就算上牀也主動要求戴套(怕得艾滋病),眼睜睜看着別人心目中的女神來跪舔我,其實讓我很容易不相信愛情。

我目前爲止沒有主動追求過女人,除了高中的那位初戀。老媽給了安排了各種相親,她說必須要找一個門當戶對學歷般配的白富美作爲結婚的對象。

我沒有反駁,如果真的有一天遇到了讓我奮不顧身的她,也許我會改變主意。

好了,不說了,飛機要起飛了。

02

@雞尾酒,24歲,男,未婚,大學生,座標廣州

我家住在廣州市郊,祖祖輩輩都是農民。

祖上傳下來兩座老院子,爺爺一座,我家一座,外面還有十來畝田地。我們是本本分分的人家,沒有達官顯赫的親戚,也從來沒想過飛黃騰達。

十年前,突然有一天,我們家院子的牆上畫了一個大大的圓圈,裏面寫了個“拆”字,我才知道這裏已經影響了城市佈局和規劃,要拆除了。說實話,我有點捨不得,我們院子裏的花花草草和小魚塘該怎麼辦?

沒過多久,就有相關的領導來談條件,兩座院子加農田,總共置換71套房(有大有小),外加100萬現金。

71套!什麼概念?感覺天上真的可以掉餡餅。

我們在外面租了兩年房,補償的房子才終於到手了。

爺爺早早就規劃好了,給了兩個女兒一人10套,剩下的51套要全部留給兒子和孫子。那個時候房價一萬一平,交鑰匙的時候已經漲到兩萬多一平了。一大兜鑰匙哐啷哐啷地提回來的時候,我們都還沒有意識到那裏裝着一個億,突然飛來的一個億。

父母一直生活簡樸,似乎還不太會花錢。在朋友的提議下,老爸去4S店提了一輛40多萬的奧迪A6,老媽開始折騰着裝修、對外出租房子,我的零花錢也比之前up了好幾個檔次。

以免這筆財產被坐喫山空,父母倒是非常重視我的教育,送我上私立、出國,花了不少心思。

很多人提起拆二代,都覺得是暴發戶,一夜暴富,沒學歷、沒見識、沒素養、不上進、敗家子,沒什麼家世底蘊。

但是我想說,那些標籤或許存在,但只是一少部分,有很大一部分人都不希望這份家產最後毀在自己手裏。

身邊有一個敗家的例子,時刻警醒着我。

一個朋友,他家分了99套房,父母賣了幾套房後拿着錢天天賭博,輸完了就再賣。他呢,每天睡到自然醒,連學也不上了,用他的話說“有這麼多錢了還奮鬥個毛用”。

晚上泡吧,請客,大手大腳,結識了一幫酒肉朋友。可能是過於炫富了,被綁架了,勒索了他們家五千萬,差點撕票。

這件事過後,他徹底變了一個人,踏踏實實找了一份出租車工作,自給自足沒有問題。

就是這樣,別太招搖,也不要停止奮鬥。

我現在聽到別人買房、貸款一臉愁雲的樣子,心裏會覺得很幸運。我這輩子不用買房、還貸款,但是我依然要熱氣騰騰地活着。

那些代表着固定資產的房子,爲我提供了極大的生活便利,但絕不會是我賴以生存的根本。

所謂“拆二代”,不論是一夜暴富,還是平平改善,都是上代的餘蔭,應該學會感恩和珍惜。

同時,去面對和創造屬於自己的意義。

03

@天之驕子,28歲,女,已婚,公務員,座標成都

我出生在一箇中規中矩的公務員家庭,父親是區國土局局長(一把手,正處級),母親是個高中英語老師。

大學畢業後,聽從母親“一個女孩子家就應該安安穩穩”的建議,我考了三次,終於考上了我們當地的法院,正式開始公務員的生涯。

還記得面試時,我跟一個女生一起入了圍,並參加了同一個培訓班。

閒聊時,她問我父母是做什麼的,我回答說是公務員。結果成績出來後,我排名第一,她在我們的微信羣裏吐槽,說自己輸給了一個官二代,也算心服口服了。

What?

好像我走了後門,面試官都是我家親戚似的!

上了班後,我不甘於永遠做一個書記員,開始刻苦學習,準備一年一度的司法考試。因爲只有司法考試通過,纔有資格升任法官,獨立審理案件,做更有意義的工作。

功夫不負有心人。

四年後,我的司法考試通過,院黨組任命我爲民事一庭的法官!我高興極了,馬上跟父母彙報。父母卻平靜地告訴我:一定要比往常更低調,千萬別表現得太興奮。

這時,果然風言風語來了,“你們不知道吧,院長跟她爸是摯交,關係好得很,能不照顧嗎?”

“她媽媽教過組織部副部長家的二女兒,多少得給幾分薄面吧?”

“聽說她爺爺以前是市裏退休的老幹部,書記市長過年都得去拜訪呢,他爲孫女提個要求也不過分”

“咱們沒人家那背景,還是老老實實打雜吧”……

本來清清白白的“任人唯賢能者上”,就這樣被生生演化成一場狗血的、濃稠的、千絲萬縷的裙帶關係網。

我所有的努力都抵不過“她是誰誰家女兒”。

但如果說“官二代”這樣的光環和待遇,對我來說完全是個累贅,未免太矯情。有時候出去辦事真的會方便些,爸媽的朋友幾乎都是這個圈子裏的,他們有的是看着我長大的,別人望而卻步的威嚴臉,見了我會親切地喊一聲乳名。

父母要求我夾着尾巴做人,同樣也堅決反對親人利用他的影響要特權。

有一次老家的堂哥來找我爸,請他幫忙批一塊土地項目,我爸二話沒說攆走了,“你這不是讓我犯法蹲號子嗎?”

像“我爸是李剛”那樣的傻貨,太坑爹了,絕對是偶發性存在。

我所認識的大多數的官員子女,大多都是謙虛有禮、不卑不亢的。你問我有沒有靠父母的關係仕途越走越順的?

當然有。在同等條件下,“官二代”面臨的升遷機會肯定要比普通人多一些。

論名譽地位,公務員是個令人尊敬的職業;但論工資前景,公務員甚至官二代絕沒有大家想象中的光鮮。

各行各業都有害羣之馬,我希望大家不要對官二代有偏見。

就說這麼多,記得給我保密。

寫在後面的話:

無論是富二代、拆二代、還是官二代,都是幸運的孩子。

雖然你們經常會被貼標籤,但跟命運賦予你們的福分和便利來比,遭受點誤解和委屈也不算什麼。

你們要做的,就是好好珍惜,做好自己,成就更好的未來。

因爲所有的贈予,都有透支的一天。來源:公衆號 李小木的小江湖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