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是中國最後的封建王朝,大清從無到有,從昌盛到衰敗完整體現了一個朝代的整個生長過程。末期的清朝,成了任由列強宰割的肥羊,是個強盜都能從中國盜走白銀,搶走土地,似乎晚清的統治者爲了保留大清基業,已經毫無底線。

其實清政府在一些協議的簽訂上是非常有主見的:列強要強租國土100年,清廷只給99年,剩下這一年死活不鬆口,這又是爲什麼呢?1889年,清政府與英國簽訂的相關的條約,將香港的新租界給英國99年;1898年,與德國簽訂《膠澳租界條約》,將膠州灣四周百里給德國99年;其中還有被割出去的澳門、臺灣、威海衛、九龍、廣州灣、旅順大連等地。

這個被列強要求強租100年的地方,就是我們的香港。在很早以前,香港這個海港就被英國人看中了,他們先是強佔香港島,又在1898年要強迫清廷簽下不平等的租約。按照清廷以前對列強的態度,那是什麼都聽人家的,從來不還嘴。在中俄的談判桌上,中國就丟掉了15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

因此,英國以爲這次的租約,也一定會毫無懸念地順利籤成,但是沒想到此次卻碰了釘子。中方對於租約的條款,最牴觸的就是時間。雖說香港的面積並不大,尤其和被俄羅斯搶走的土地來說,簡直不算什麼。但是清廷爭執的點,卻能影響到這塊土地今後的歸屬。

條約表面上說的是租地,但是租百年和租99年有着很大的區別。原來,當時的國際慣例是:如果一個國家的土地租給別國100年以上,就默認爲土地的歸屬權也發生了變更,被租住的一方可以長期合理佔據此地。雖然這個慣例在合約內容中沒有體現,但卻是國際上各國都接受默認的潛規則。英國特意提出租期100年的要求,就是認準了中國人不知道這個規矩,想趁機坑中國。

但是讓他們沒想到的是,由於洋務運動的作用,中國派出過不少的青年去西方學習,這些學子們回國後帶回了很多國際上的先進想法,眼界大開。因此對於與外國簽訂的條約,這些晚清的時代新人也參與其中,他們爲朝廷出謀劃策,耐心鑽研條款,終於被他們發現了列強的野心。

當慈禧明白洋人的陰謀後,她命令與洋人談合約的大臣必須堅持底線,租期只能到99年,那一年一定不能鬆口。洋人這是想欺負中國人眼界窄,想靠着一個合同矇事,這不明擺着糊弄傻小子嗎?慈禧執政多年,與洋人沒少打交道,喫過不少啞巴虧,這次好不容易能提前洞悉洋人的詭計,當然不能鬆口。何況這一年之差,可是兩個意思,牽扯到多年之後領土的主權,在這件事上晚清統治者面對英國的多次要求,都沒有改變口徑。

最終,見中方一直不妥協,列強只好接受99年的租期。因此到了1997年時,香港才能順利收回,當然在這之前,也發生了不少故事,只是合約已經簽訂,此時的中國已經是新的時代,英國再想續租已經不可能了。

如此看來晚清政府也不是一味的昏庸,起碼還是有爲了國家利益努力爭取的時候。這個故事也教會我們一點,就是要多瞭解時事,不要喫啞巴虧!

參考文獻丨《展拓香港界址專條》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