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京报快讯(记者 王姝)24日,本次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分组审议国务院关于今年以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时,部分委员建议,构建国家关键核心技术抗冲击能力体系。原标题:常委会委员建议:构建国家关键核心环节抗冲击能力体系。

原标题:常委会委员建议:构建国家关键核心环节抗冲击能力体系

关键核心环节抗冲击能力涉及3个关键要素:一是基础研究,二是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三是产业服务支持体系。

新京报快讯(记者 王姝)24日,本次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分组审议国务院关于今年以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时,部分委员建议,构建国家关键核心技术抗冲击能力体系。

委员吕建表示,报告提到,关键核心环节抗冲击能力不足是一个重要难题。关键核心环节抗冲击能力涉及3个关键要素:一是基础研究,二是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三是产业服务支持体系。“我认为,国家还是要在宏观角度做系统性、持续性的应对。具体建议从3个方面推进,第一,建立抗冲击能力体系,以这样一个概念来构建在一系列关键核心环节把这3个要素摆在一起谋划与推动。第二,把这个体系作为目标对象构建的时候,我们应当将其分成几个阶段,在若干领域当中,每个阶段发展到什么程度,未来要发展到什么程度,要有一个清晰的把握。第三,采取一系列持续性、系统性的推进办法。最主要的是在关键核心环节把3个要素系统谋划与一致性协同性推动,然后持续地推进下去。只有把关键核心环节抗冲击能力体系构建起来,我们才会有更大的底气与能力”。

“呼应刚才吕建委员说的关于核心技术的建议”,委员吴立新说,报告中提到目前我们国家的核心技术抗冲击能力不足,短期内确实面临很多困难。“建议国家相关部门加强这些核心技术以及战略性前沿技术的基础研究。我们现在都在讲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我们在海洋领域里也在搞海洋大数据,但是回过头来看在做这件事情的时候,发现我们在这些领域的基础理论储备不足,较难取得突破,我们应该加强核心技术、战略性前沿技术领域里面基础研究的投入,没有这方面的保证,我们很难做到引领和超越”。

委员杨震则谈到,“今年两会期间根据2018年预算执行情况,发现有一个比较重要的指标完成情况有所欠缺,就是反映一个国家科技创新能力的R&D占GDP的比重问题。2018年我们国家是2.18%,但是按照‘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也就是‘十三五’结束的时候预期目标是2.5%,这个差距是比较大的。因此建议在经费比较紧张的情况下,对R&D仍然要保持相当的投入,力争完成‘十三五’规划纲要的2.5%”。

杨震还表示,“在R&D投入的结构里,其中基础研究的比例明显不足。技术创新的主体是企业,为了进一步鼓励企业研发,为了鼓励很多的企业能够加大投入,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建议对企业投入R&D的经费加大加计扣除比例,不仅仅是简单的减税降费,对R&D投入的加计扣除从70%能不能提高到100%,使得企业愿意把钱投入到R&D”。

新京报记者 王姝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