濰坊高新區在今年“五一”前夕真正全域消滅“城中村”實現全部清零。在棚改工作中,堅持把棚戶區改造作爲保障改善民生、提升城市品質、加快新舊動能轉換的重要內容,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緊迫感,引導羣衆自主改造、自願搬遷、自我增值,打出了一套依法辦事、陽光操作、居民自治的“組合拳”,取得了良好成效。濰坊高新區堅持以打造產城融合的國際化現代新城爲目標,全區上下齊心協力,堅決打好棚戶區改造“收尾攻堅戰”,拿出“與百姓期望賽跑”的精神,深化踐行“五項莊嚴承諾”,用最快速度、最高標準、最好質量回應人民的新期待。2018年已完成棚改開工8648套,爲實現明年底全部完成回遷安置提供了保障。

浞水苑,位於新昌一路西側,西浞河東岸,佔地55畝,由高創集團開發建設,規劃建設9棟高層、12萬平方米,用於安置馬宿社區568戶、1700人。其中一期5棟高層已於2016年11月底交付使用。二期4棟高層、394套正在進行竣工收尾,預計10月底可分房到戶。屆時,馬宿社區將在新昌街道第一個全面完成棚改安置任務。

在日新月異的建設速度下,屬於高新的記憶卻在一座座“村史館”裏保留了下來。而屬於馬宿社區的時代記憶,也被珍藏在了浞水苑社區的村史館裏。那些用來耕地的農具,擺放在村史館的每一個角落。它們似乎已經離馬宿社區的居民們遠去,但它們又存在在馬宿社區居民們的心裏。

在河北張莊社區村史館,也同樣珍藏着屬於河北張莊社區居民們的記憶。

河北張莊社區黨支部書記張華慶說:“村史館在建造的時候,村民們都可熱情了。聽說社區要建村史館,社區居民第一時間就把珍藏的桌子無償的送到了村史館。

河北張莊社區共有居民586戶、2390人,是濰坊高新區最大的村改居社區,從2005年起歷時11年經過6次大的拆遷,到前年8月份還剩225戶。從前年9月份開始全面啓動河北張莊第7次拆遷。前後經歷253個日日夜夜完成了舊村址225戶的拆遷。

濰坊高新區全力打造全省一流優質教育名區,加快建設教育主導型國際化城市。2018年濰坊高新區投入13億元改擴建14所校園,投入960萬元更新教育信息化硬件設備,出資900萬元重獎名校長、名園長、名教師。牢固樹立“教師是第一資源”的理念,在全社會營造尊師重教的濃厚氛圍,讓教師成爲最受人尊重、令人嚮往的職業,同時創新人才引進機制,構建起事業編招聘、聘任制招聘、校園招聘、高層次招聘“四位一體”的人才引進體系,全區實現外籍教師百分之百全覆蓋。

濰坊高新區實驗學校是一所公辦九年一貫制學校,於2010年建校,佔地242畝,總建築面積5.4萬平方米,按照“以人爲本,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設計理念,校園環境文化整體規劃爲“一軸兩翼三園區五主題八景觀”,配套建有教學樓、學生公寓、專家公寓、藝術樓、圖書信息樓、實驗樓、學生餐廳、體育館等,教學設施齊備。現擁有70個教學班,在校學生近3000人。在崗教師210餘人,師資優良。學校以“生態成長,個性發展”爲核心辦學理念,實施“全環境”育人,形成了“生態教育”辦學特色。

在濰坊高新區實驗學校的課堂上,“大屏對小屏”的授課方式已經替代了傳統的教學,老師通過手裏的平板電腦,就能把知識傳授給同學們。據悉,該學習系統還有課本練習、錯題記錄等一系列的功能。

濰坊高新區共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180個(含市屬醫療機構),其中,三級綜合醫院1家,二級綜合醫院2家,一級綜合醫院3家,專科醫院6家,其他醫療機構168家,構建起以二、三級醫院爲骨幹,社區衛生服務爲基礎的新型城市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目前,全區共有住院牀位1693張;執業(助理)醫師1348人,增長28%;註冊護士1421人,增長30%。

陽光融和醫院,是在國家醫改新形勢下,經中國保監會批准,由中國500強企業陽光保險集團與濰坊市政府合作創辦的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保健、康復、轉化醫學與產業發展爲一體的三級大型綜合性醫療機構。醫院於2018年3月通過國際醫療服務和管理公認標準JCI認證(第六版),在質量、管理、服務水平方面均達到國際標準。

醫院座落於濰坊高新區,佔地面積950畝,其中I期建築面積28萬平方米,設置牀位2000張,採用MDT學科設置模式,開設腦科中心、心臟中心、骨科中心等33個臨牀科室,檢驗中心、影像中心等9個醫技科室,專科特色及學科綜合優勢突出;投入巨資引進PET-MR及第六代射波刀等高、精、尖設備7000多臺;醫院人才薈萃,聚集了衆多國內知名專家,與美國哈佛大學、杜克大學、以色列舍巴醫學中心及協和醫院、北大一院等國內外知名醫療機構展開深入合作。

陽光融和醫院在全國首創將急救車通道深入急救門診的室內,爲病人爭取每一分每一秒。

醫院在全國首創“保險+醫療”模式,是全國金融系統勞模醫療體檢定點醫院、省級文明單位、省級衛生先進單位、濰坊市民信賴的醫療機構,全國、省、市醫保定點醫療機構。

濰坊高新區規劃建設了一批富有濰坊特色、彰顯獨特個性的“口袋公園”,謀劃佈局一批風姿各異的城市雕塑,着力將濰坊高新區打造成爲“口袋公園”的縮微“博物館”,努力在建設“品質城市”方面當好全市的排頭兵。2017年,投資4350餘萬元,高標準建設了3處綠地公園、35處“口袋公園”。2018計劃投資1.2億元,規劃建設40處“口袋公園”和3處綠地城市公園,現已開工建設23處“口袋公園”,目前已完成10處,13處正在施工中,剩餘“口袋公園”方案正在計劃中。

自2018年以來開展13個路口交通優化提升工程,已全部竣工。開展主路面、人行道和沿街廣場提升改造活動,自2016年以來,共約投資3.5億元進行道路改造提升,改造面積超過53萬平方米,按照“百年工程”標準設計、施工,2018年以來開工建設11項道路提升工程,現已竣工7項,鳶飛小區4條道路提升工程正在施工中,計劃年底前完工。

開展“雨污混排”專項整治行動, 2016年—2017年,對全區40條道路、971家單位進行全面摸排,發現雨污混排單位166處,已全部整改;2018年以來,共摸排42條道路、300家單位,發現雨污混排單位79家、混排點91處,現已完成整改到位74處,剩餘17處年底前整改到位,努力爲居民打造更加宜居宜業的美好家園。

百惠熱力永惠中心熱力站,建設一座供熱換熱站及鋪設供熱管道,其中換熱站佔地面積11250平方米,總建築面積6552平方米,建設維修車間、換熱車間、中繼泵站等。新上板式換熱器、循環水泵、補水泵、軟水器、除污器、軟水箱、水錶等設備30臺套;共敷設熱力主管線2902.148米,支管線1485.501米。

建成後由濰坊高新百惠熱力有限公司以濰坊泰和熱力有限公司高溫熱水爲熱源,實施城區集中供熱,主要供熱範圍:福壽街以北,北海路以東,永春路以西,供熱面積達300萬平方米。

知微園,位於東方路和福東巷的東南角,寸土寸金的繁華地帶,佔地面積4500平方米,綠化面積2000平方米,由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進行設計規劃,偉浩建設集團公司承建。2017年2月份開工,5月20日建成向社會開放。“知微園”按照親民廣場、海綿地標、迴歸自然的設計理念,充分融入“海綿城市”、“口袋公園”、“紙鳶文化”等元素,爲市民打造了一處有故事的公園,有文化的綠地,有歡樂的熱土,有夢想的空間。公園雖小,而見微知著,亦小亦美。就像詩中所描述的“草長鳶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知微園內不僅有噴泉、雕塑、沙龍、滑梯等休閒娛樂設施,還建有一處星級公廁,充分彰顯了又高又新的城市格調,和體貼入微的人文關懷。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