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張喜忠上任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抓基層組織建設,規範化開展“三會一課”、支部主題黨日等活動,積極培養年輕幹部,壯大秦家坪村黨員隊伍,增強支部戰鬥力。在張喜忠的帶領下,秦家坪村高山蔬菜、茶葉、香菇等產業齊頭並進。

通訊員張暢彭鋒

“按照我們村上的實情,我個人認爲就不能修改。”“你的意見是這條應該保留對吧?”“對!”近日,張灣區柏林鎮秦家坪村召開村民大會,就修改村規民約進行討論。有事大家商量着辦,這在兩年前的秦家坪,想都不敢想。

秦家坪村原來是一個林場,2017年9月,秦家坪從林場剝離,成爲張灣區最“年輕”的行政村。同年10月,“十佳村官”張喜忠受命調任秦家坪村黨支部書記。

“剛到秦家坪工作的時候,我發現這裏的支部隊伍嚴重老化,支部活動基本停止。”張喜忠告訴筆者。張喜忠上任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抓基層組織建設,規範化開展“三會一課”、支部主題黨日等活動,積極培養年輕幹部,壯大秦家坪村黨員隊伍,增強支部戰鬥力。

過去基層組織渙散的秦家坪,存在“等靠要鬧”等不良風氣。張喜忠上任後做的第二件事,就是制定“村規民約”,立規矩,聚民心。2017年11月,秦家坪村《村規民約》經村民代表大會討論通過並實施。

秦家坪村村民張德兵說:“有了村規民約,大家都按規矩行事,民風比以前好多了。”

聚了人心,張喜忠開始着手抓產業。爲成立茶葉、香菇、蔬菜合作社,張喜忠四處奔走,積極勸說村裏的能人回鄉創業,這其中就包括羅海軍。

“村上找到我後,我就申請了10萬塊錢無息貸款,貸了3年,發展香菇產業。現在建了30多個大棚,吸納7戶村民就業,今年可實現收入30多萬元。”羅海軍說。

在張喜忠的帶領下,秦家坪村高山蔬菜、茶葉、香菇等產業齊頭並進。2018年,該村實現整村脫貧,集體經濟實現了從空殼村到年收入5萬元以上的跨越。

展望未來,張喜忠說:“將通過3到5年時間,把秦家坪村環境治理得更加優美,建設生態旅遊村,力爭人均年收入過萬元。” 張喜忠(右)指導有機茶園建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