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的上海依稀还能感受到一丝乍暖还寒的气息,而伴随着春寒料峭的空气,一股不断升腾地热情正在逐步扩散—上海时装周迎来了 19 秋冬季的到来,作为“魔都”每年的定番庆典,进入第 17 年的shang hai Fashion Week 正在成为全城热议的盛事。时装商业市场的蓬勃发展,新锐设计力量的强势崛起,中国消费指数的迅猛增长,这一切的因素都在推动着即将步入“成年”的上海时装周开启一个崭新的纪元。

而在千禧年快要走到第二个十年周期之时,传统的时尚产业布局体系也在时代的进程中发生了改变—2019 年,中国将首次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时尚市场,这无异于一次划时代的变革,也恰恰得益这一趋势,本土设计师的影响力正在来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如雨后春笋般冒尖的独立设计师平台,展现着属于东方的魅力,而 BOF 首届 China Prize 大奖赛的落地更为这一股方兴未艾的势力提供了滋养的丰沃土壤。

在 2019 秋冬季的序幕拉开之时,我们将视角锁定于入围 China Prize 大奖决赛的两位设计师,相比起其他四队,她们的成立时间较短,在业内的知名度也相对较小,从她们的经历和作品中,一窥创意和商业之间的关联,探讨其先锋的本质与理念,或许未来扛起中国时装大旗的设计师就在这二人之间。

浪漫主义思潮下的唯美女性

女装,在现今时装环境下的定义早已脱离了固有的认知,无论是偃旗息鼓的街头风格,还是愈演愈烈的中性风潮,都无一例外地脱离了传统女装的定式—象征着精致、柔美,又带有一丝雍容华贵的形象。随着此前秋冬季四大时装周的落幕,我们看到了经典雅致的回归,在女装的范围内,也嗅得了一丝回潮的意味。而此次入选 China Prize 大奖决赛的 Caroline Hu ,以古典和现代糅合的技法再次将女性的气质体现的淋漓尽致,浪漫主义思潮下的唯美在设计师胡颖琪的手上焕发新生。

设计师胡颖琪

胡颖琪的创作风格或许源于耳濡目染的影响,这个来自深圳的女孩儿,在一个艺术氛围浓厚的环境中成长,身为画家的父亲和陶瓷工艺品艺术家的老师,指引她的创作风格在儿时埋下了种子,从小就对手工制作的东西产生了兴趣,“我喜欢有温度的东西,也许这就是为什么我喜欢手工制作的原因”,胡颖琪在一次对话中谈到了这一影响,也出于这一点,她逐渐进入到了服装设计的世界。

最开始在北京英圣学习了两年之后,胡颖琪前往伦敦中央圣马丁艺术学院深造,又在完成本科学业后进入到纽约帕森斯研读硕士。2018 春夏季,胡颖琪在帕森斯 MFA 时装展压轴出场,发布自己的毕业大秀,引发了纽约城的热议,不规则轮廓的裙装在解构化的剪裁手法下凸显柔美的气质,如同附着于油画作品上的面料诠释了古典和现代的糅合,在这一季的惊艳亮相后,胡颖琪开始为 Jason Wu 和 Tory Burch 工作(均为纽约时装品牌)。

然而过早地进入时尚商业体系,使胡颖琪对“市场”产生了厌恶,“我讨厌所有的事情都归结到预算上”,她曾经这样说道。创意和商业利润之间的互相掣肘,使得胡颖琪坚定了创建个人品牌的信念,2018 年 Caroline Hu 正式成立,以设计师本人的美学体系为架构,创造真正意义上“美”的形象,19 秋冬纽约时装周, Caroline Hu 发布了品牌首个成衣系列。

不同于传统的 T 台秀场,胡颖琪选择在一栋住宅中展示自己的首秀系列,灵感源于法国印象派画家 Henri Matisse 的作品《阅读中的女人》,以情景式的演绎带来一个个美轮美奂的形象,模特成为了房间的主人,她们或手捧书籍、或驻足观望,有时也会拿起画笔,没有了“走秀” 这一概念的限制,在自由的状态下更显出浪漫主义的温婉脱俗。薄纱和蕾丝的结合,尝试将不同类型的纺织品交替层叠,附着在表面的贴花如点睛之笔赋予了裙装生命,对于面料的考究和追求,促成了这一个如艺术品一般,充满诗意的系列。凭借两次在纽约发布的作品,2019 年 Caroline Hu 不仅入选了 BOF China Prize 决赛,更是在 LVMH Prize 比赛中进入了最终的角逐

好似一个童话故事的开始,一个来自深圳的女孩儿正在画布上描绘着自己光明的未来,对于美丽的钟情和痴迷构成了胡颖琪作品中激荡着的浪漫气息,而这一份浪漫也将裹挟着来自东方的神韵,被世界再一次知晓。

来自安特卫普的超现实主义

比利时西北部斯海尔德河畔,一座洋溢着中世纪文艺复兴格调的城市安特卫普,以它厚重的艺术底蕴和沉稳的时尚气质享誉世界,而坐落于此的皇家艺术学院,则充当着文化先锋的角色,孕育出一批又一批搅动时代浪潮的新锐力量。本次的 BOF China Prize 决赛,一位正在安特卫普皇家艺术学院攻读硕士的女生裘淑婷,以自己超现实主义的设计概念冲击着大众的视野,而她的经历也揭开了这座极富传奇色彩的时装学府被世人敬仰的缘由。

2015年,裘淑婷在国内的设计院校已经学习了一年的服装设计,但因为教学方式上与自己设想的不匹配,她选择了退学并只身前往比利时安特卫普,参加院校的招生考试,由于太过于仓促,没什么准备的裘淑婷只能重新来过,如愿在第二年拿到了皇家艺术学院的“入场券”。而裘淑婷也真正知晓了这所院校,为何是所有时尚学子的梦想殿堂—被录取的学生将会采取淘汰制度进行年级晋升,到最后只有 10% 左右的人可以顺利毕业,严苛的规定鞭策着学生们的创意思潮,而裘淑婷也在这样的环境中寻觅到了独属于自身的时装语言,在2017年,个人同名品牌 Shuting Qiu 正式成立。

上世纪 80 年代末颠覆巴黎时装秩序的安特卫普六君子,堪称院校中传奇的存在,而其中之一的Walter van Beirendonck目前就在皇家艺术学院时装部任职,这个被称为“谐谑小子”的先锋设计师,对于传统的唾弃和反叛人尽皆知,而裘淑婷也在他的影响下,开始跳出了体制内的常规,挑战着大众审美体系。

2018 年 6 月,安特卫普皇家艺术学院的毕业大秀如约而至,作为欧洲乃至整个时装界翘首以盼的盛事,每年的毕业展示被认为是新锐设计师迈向业界的起点,诸如法国时装品牌 Marine Serre 就通过自己的毕业作品收获了 2017 LVMH Prize 大奖的桂冠。而裘淑婷作为 2018 年毕业秀本科生中压轴出场的设计师,再次刷新了人们对于中国时装力量的认知。

印度传统民族服饰 Kathakali Dancer 成为了贯穿系列的核心,对比强烈的色彩、地域特色浓厚的廓形与裘淑婷的设计语境相得益彰,而除此之外这一系列也在讲述着她本人一段自驾的经历—当初从马拉喀什到撒哈拉沙漠的旅程,将裘淑婷带入到了电影《沙漠之花》的场景中,德国纪录片导演 Wim Wenders 拍摄的风景也真切地展现在她的视野中,电影女主角 Waris Dirie 鲜明的女性形象成为了系列核心的表达愿景。而在服饰之外,裘淑婷乖张前卫的风格在系列的配饰呈现下尽显无疑,与艺术家 Leo Carlton 合作的装置作品,同样以 Kathakali Dancer 传统服饰为灵感,贴合主题的意境下,精致的艺术品却有着如同宗教仪式一般的冷峻感,在夸张的服装廓形和饱满的色彩组合中,进行着锐利的东方文化输出。

人们在惊讶于裘淑婷作品的先锋意味之余,安特卫普也折服在她超现实的表现手法上,毕业大秀结束后,裘淑婷以专业课第一名的成绩直升皇家艺术学院硕士专业,在她入学前的十年内,没有一位中国学生可以从这里毕业。无独有偶,这一次的系列也受到了 VFiles 的关注,作为新锐时装设计师的孵化器,VFiles 一直在挖掘和汇集来自全球各地的优秀新生代设计师,同年的 9 月 5 日,在纽约巴克莱中心,裘淑婷登上了 VFiles 2019 春夏展台,在触动安特卫普之后,又在纽约刮起了东方飓风。

对色彩的精准拿捏,对面料的独特理解,造就了 Shuting Qiu 鲜明而独特的品牌标识,她独自栖身于一个此前中国设计师不曾踏足的传奇领域并强势前行,这里没有可供参考的先例,只有严苛环境下的爆发,一场酝酿于东方的革命,正在比利时安特卫普,这个欧洲时装的麦加圣地中徐徐展开。

基于飞速成长的时尚商业体系,上海—这个洋溢着无限生机活力的城市,在进一步的提高自己作为亚洲时尚之都的底蕴和魄力,而作为观者的我们也正在见证着新纪元的开启。生活于这个时代,这个中国本土设计力量逐步走上舞台中心的时代,我们在欢欣雀跃的同时也在思考:当下,中国独立设计师还并非主流审美的宠儿,但时装世界在历经了千禧年以来的潮起潮落,风格的迭代转换趋向于循环之际,已疲态尽显,人们迫切渴望着一份新的归属,而既然总有人会跃居台前,那么这一次为什么不是我们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