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我們

今年的“全國安全用藥月”期間,中國藥學會從其主辦的“藥品安全網絡知識競賽”活動中收集到的81.6萬次有效答題中分析梳理得出“2018年公衆十大用藥誤區”。這十大誤區涉及胰島素使用、海淘藥品、免疫接種等多個方面,公衆誤識率較高、潛在風險較大。

誤區一

追 求療效濫用藥

在日常生活中,一些家長爲了讓孩子好得快,將成人藥減量給兒童服用,或者要求輸液治療等現象並不罕見。專家指出,兒童不是成人的縮小版,兒童患病應及時就醫,根據醫生處方合理用藥,家長要詳細瞭解藥品說明書和注意事項,尤其要關注慎用和禁用信息,不可隨意用成人藥減量服用。

誤區二

自行停藥沒危害

一些患者在感覺病情好轉或者症狀減輕後自行停藥,專家指出,這種做法也不可取。藥物治療需要一定的時間,尤其是對感染性疾病,要有足夠的療程,才能徹底控制感染,療程不夠就有可能轉爲慢性感染;有些慢性病(高血壓、糖尿病等)則要終身服藥,不能隨意停藥,患者如果依從性較差,服藥不規律,容易導致病情反覆甚至加重,乃至危及生命。常見的不能突然停用的藥物有降壓藥、胰島素、抗心絞痛藥等。

誤區三

胰島素有依賴性

一些2型糖尿病患者誤認爲,打胰島素就像吸毒一樣,一旦用上就會成癮。專家指出,是否產生藥物依賴,並不是以是否終生使用這種藥物爲依據。

最新醫學研究表明,新發現血糖較高的糖尿病患者,如果能夠採用一段時間胰島素血糖強化治療,能夠顯著改善患者胰島細胞功能,對患者長期控制血糖大有好處。

誤區四

使用藥品不得法

錯誤的給藥方式有時會直接影響藥效的發揮,難以起到治療疾病的作用,甚至還會對身體造成傷害。專家認爲,服用一般藥片可整片吞嚥,不需要嚼碎。因爲藥片除了含有主藥外,還含有崩解劑等輔料,所以藥片在腸胃中會逐漸崩解、溶解、吸收,從而起到治療作用。

不能掰開或嚼碎服用的藥物劑型主要有緩釋、控釋片和膠囊,腸溶衣片,普通膠囊、膠丸,雙層糖衣等。

誤區五

別人能用我就用

有的患者不考慮個體差異,道聽途說跟風用藥,教訓慘痛。專家對此指出,人體存在個人體質和疾病病情的差異,錯誤用藥可掩蓋病症,近而延誤治療,嚴重的還會對身體造成損害。若想參考他人的用藥經驗,最好先諮詢醫生或藥師,看是否適合自身情況。

例如阿司匹林,一些患者知道該藥可防治心腦血管疾病,預防卒中、心肌梗死等,便自行購買服用,但在服用後出現胃出血等不良反應。實際上,長期使用阿司匹林容易導致胃黏膜損傷,引起胃潰瘍及胃出血。因此,在長期服用阿司匹林之前,必須徵求醫生或藥師意見,經常監測血象、進行大便潛血試驗及胃鏡檢查。

誤區六

不良反應很可怕

一些公衆誤認爲不良反應多的藥不安全。其實,藥品說明書中記載的不良反應越詳細,代表企業對該藥品研究越透徹。專家認爲,對藥物療效和不良反應瞭解得越清楚,醫生和患者在使用藥品時越能明確需要注意哪些事項,以更好地權衡用藥利弊。不良反應的發生有一定概率,藥品說明書中所列的不良反應,有可能實際發生的概率並不大。當然,患者用藥後一旦出現不良反應,應及時就醫,避免引發嚴重後果。

誤區七

偏方祕方治大病

偏方是指組方簡單、藥味不多、易於就地取材、對某些疾病具有特殊療效的方劑。一些慢性病、疑難病患者,盲目崇信偏方、經方、驗方、祕方和網絡各種廣告,盲目治療,對此專家提醒公衆,這種做法很可能導致病情加重,使病情複雜,貽誤治療時機,在使用偏方時務必慎重。有些偏方已成爲江湖遊醫行騙的幌子,療效並不確定,毒副作用也不爲人們所瞭解;有些偏方藥物配伍不合理,存在較大毒副作用,普通公衆難以分辨。專家建議,一旦身體出現異常信號,患者要及時到正規醫院就醫,相信科學,遵循醫生和藥師的建議用藥。

誤區八

海淘藥品自行使用

隨着互聯網及電商的發展,一些境外藥品通過海淘、微商代購等渠道在國內市場“走俏”,有的患者想方設法購買國外生產的藥品。專家提醒消費者:在購買藥品時應根據病情對症下藥,不要盲目跟風,選擇藥品前最好諮詢醫生或藥師。

網絡購藥、海外購藥消費者應注意以下幾點:看清看懂說明書,瞭解藥品成分,防止在治療過程中聯合用藥造成有些藥物成分疊加過量,引發不良反應;關注藥品對於保存環境的溫度和溼度要求,防止藥品在運輸和保存過程中出現質量問題;由於存在人種差異,用藥的劑量也有所不同。

誤區九

換季就去洗血管

有些老年人一到換季的時候就到醫院要求醫生爲其輸液“洗血管”,對於這一做法,專家強調,人體血管裏並沒有所謂“垃圾”“毒素”,真正堵塞血管的是脂質斑塊。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過程比較漫長,通常會因人體高血壓、高脂血症等疾病長期控制不佳,形成動脈斑塊阻塞血管,或者斑塊脫落形成血栓堵塞血管,歷時數年甚至數十年,這種變化不會因爲每年輸1~2次液而改善,即使輸液會對人體局部血管有擴張作用,也不會產生長期的血管“修復”作用。

預防心腦血管疾病,應均衡膳食,控鹽、減油、少糖,堅持規律運動,積極控制血壓、血糖、血脂等,需要藥物控制的患者還需遵醫囑規律服藥,有效監測身體各項指標。如果新出現頭暈、頭痛,胸悶、胸痛、心慌等症狀,或者原有症狀突然加重,應到正規醫院進行診治,以免耽誤治療。

誤區十

迴避風險不接種

針對公衆對疫苗的誤讀,專家指出,疫苗不僅可以保護個體,更重要的作用是進行羣體免疫。整個羣體擁有免疫力的人越多,疾病就越難以傳播。在沒有疫苗的時代,人類面對疾病處於弱勢,現在看來只是普通的流感,在當時卻足以喪命。疫苗接種是世界公認最經濟、最方便、最有效的預防和控制傳染病的手段。接種疫苗雖然也可能發生不良反應,但其帶來的效益遠遠高於風險。疫苗的普及接種,能有效避免兒童殘疾和死亡發生。世界各國政府均將預防接種疫苗列爲最優先公共預防服務項目。

來源/《中國醫藥報》

關於我們聯繫方式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