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建部:指导各地因地制宜建设城市绿道,总结推广地方经验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宋兴国,范孜恒 北京报道

城市绿道建设是建设美丽中国和健康中国的重要内容,住建部通过完善技术标准,总结推广地方经验,指导各地因地制宜建设绿道,取得积极进展。

3月28日,住建部在北京举办例行新闻发布会,提出要开展城市绿道建设,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了解,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于2016年9月印发的《绿道规划设计导则》,提到要指导各地科学规划、设计绿道,提高绿道建设水平,发挥绿道综合功能。

2017年5月,《全国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十三五”规划》将绿道建设作为一项重点工程,提出到2020年新增绿道2万公里的目标。截至2018年年底,全国共建设绿道5.6万公里,其中2018年新增绿道1.4万公里。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副巡视员赵健溶表示,城市绿道建设是建设美丽中国和健康中国的重要内容。住建部通过完善技术标准,总结推广地方经验,指导各地因地制宜建设绿道,取得积极进展。

以南京为例,截止2018年底,南京市已完成绿道建设863公里,总投资超过15亿元,初步构建了融合生态保护、休闲游憩等多种功能的绿色网络。按照规划,至“十三五”末南京市绿道总里程将达到1400公里。

山东、浙江、福建也不例外。

自2019年起,山东省开展“全省绿道建设三年集中行动”,各县(市、区)每年建成不低于10公里长度的绿道。到2021年年底前,全省力争建成绿道5000公里,初步构建全省绿道主体框架。

截至目前,浙江省已实现市、县绿道网规划全覆盖,实际建成高标准绿道5800公里、其他普惠性绿道7000多公里。

福州市也推进生态修复和城市修补,按照环城达山、沿溪通海、绿道串公园、顺路联景点的思路,建成滨河绿道400公里,山地绿道175公里,市民家门口的串珠公园168个,公园服务半径覆盖率达91.4%,实现了“300米见绿、500米见园”。

对此,住建部表示,未来将继续完善绿道工程建设标准,推动形成连接城市生态要素的绿道网络,引导各地依托绿道开展丰富多彩的市民参与活动,让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更加深入人心,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