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建部:指導各地因地制宜建設城市綠道,總結推廣地方經驗

21世紀經濟報道 21財經APP 宋興國,範孜恆 北京報道

城市綠道建設是建設美麗中國和健康中國的重要內容,住建部通過完善技術標準,總結推廣地方經驗,指導各地因地制宜建設綠道,取得積極進展。

3月28日,住建部在北京舉辦例行新聞發佈會,提出要開展城市綠道建設,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的瞭解,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於2016年9月印發的《綠道規劃設計導則》,提到要指導各地科學規劃、設計綠道,提高綠道建設水平,發揮綠道綜合功能。

2017年5月,《全國城市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十三五”規劃》將綠道建設作爲一項重點工程,提出到2020年新增綠道2萬公里的目標。截至2018年年底,全國共建設綠道5.6萬公里,其中2018年新增綠道1.4萬公里。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市建設司副巡視員趙健溶表示,城市綠道建設是建設美麗中國和健康中國的重要內容。住建部通過完善技術標準,總結推廣地方經驗,指導各地因地制宜建設綠道,取得積極進展。

以南京爲例,截止2018年底,南京市已完成綠道建設863公里,總投資超過15億元,初步構建了融合生態保護、休閒遊憩等多種功能的綠色網絡。按照規劃,至“十三五”末南京市綠道總里程將達到1400公里。

山東、浙江、福建也不例外。

自2019年起,山東省開展“全省綠道建設三年集中行動”,各縣(市、區)每年建成不低於10公里長度的綠道。到2021年年底前,全省力爭建成綠道5000公里,初步構建全省綠道主體框架。

截至目前,浙江省已實現市、縣綠道網規劃全覆蓋,實際建成高標準綠道5800公里、其他普惠性綠道7000多公里。

福州市也推進生態修復和城市修補,按照環城達山、沿溪通海、綠道串公園、順路聯景點的思路,建成濱河綠道400公里,山地綠道175公里,市民家門口的串珠公園168個,公園服務半徑覆蓋率達91.4%,實現了“300米見綠、500米見園”。

對此,住建部表示,未來將繼續完善綠道工程建設標準,推動形成連接城市生態要素的綠道網絡,引導各地依託綠道開展豐富多彩的市民參與活動,讓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更加深入人心,進一步增強人民羣衆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