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那么问题来了,在《长安十二时辰》中,张小敬在六月被擒,他又在水牢中被关长达半年的时间,快到上元节才被放出来,请问他是如何逃过秋后问斩的呢。由此逐渐形成了“秋分祭月”、“秋后问斩”、“秋分占候”、“早卧早起”等一系列“秋分现象”。

经常追古装戏的朋友一定常常能看到这种情况,戏中的犯人犯罪之后,除了那种罪大恶极会被下令立即处斩之外,大部分犯人都会在审完被判处死刑之后再次关到监牢等到“秋后问斩”。那么剧中所说的秋后问斩是什么时候呢?

有关秋后问斩一词的意思,最早来源于《礼记·月令》中的记载:“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鹰乃祭鸟,用始行戮”。这里的“秋后”指的是秋分以后,而并非立秋之后。为什么古人对秋分如此重视呢?原因在于秋分和春分一样,昼夜等长,相反的是,秋分过后白天将越来越短。对于这样的节气,古代人充满敬畏!由此逐渐形成了“秋分祭月”、“秋后问斩”、“秋分占候”、“早卧早起”等一系列“秋分现象”。

2018-21 二十四节气(三)

那么为什么犯人要等到秋分之后才处决呢?

西汉儒学家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将秋后问斩上升到了理论高度,他提到:“王者配天,谓其道。天有四时,王有四政,四政若四时,通类也。天人所同有也。庆为春,赏为夏,罚为秋,刑为冬。”意思是说庆、赏、罚、刑为帝王的四种执政行为,要与四季变化相适应。董仲舒认为,春夏应该行赏,秋冬才可行刑。

2017-6 春夏秋冬

西汉时期行刑的时间在农历九、十、十一、十二月;到了唐代,死刑执行的时间定在十、十一和十二月。唐代这一规定一直为后世采用,直到清末。

那么问题来了,在《长安十二时辰》中,张小敬在六月被擒,他又在水牢中被关长达半年的时间,快到上元节才被放出来,请问他是如何逃过秋后问斩的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