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志愿者太原电(周轶) 日前,山医大一院骨科运动医学专业组成功为一名100岁老人实施股骨转子下骨折内固定手术,老人术后恢复良好,顺利出院。

家住大同的梁爷爷出生于1919年3月,刚过完100岁生日后没几天就不慎摔倒,家人将其送往附近医院急诊,X线片显示为左股骨转子下骨折。考虑到老人高龄,同时合并多种慢性疾病,手术风险极大,但不做手术只能卧床牵引制动,这样容易发生坠积性肺炎、深静脉血栓、褥疮等严重的并发症,而且骨折愈合的可能性也较低,因此,当地医院建议转上级医院治疗。怀着一线希望,家属前来山医大一院就诊。

其实,接诊这样的百岁老人,所有人都是如履薄冰。左股骨转子下骨折属于髋部骨折的一种,这种骨折大多见于老年人,因为老年人骨质疏松,而股骨近端又是骨质疏松的易发部位,哪怕只有轻微的暴力(往往多见于摔倒),都非常可能发生髋部骨折。这个部位较高,无法通过石膏等常规手段固定,患者骨折一旦发生只能平卧位,患肢牵引制动,愈合又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且吃喝拉撒都在床上,所以随之而来的就是各种严重的并发症,例如:褥疮、坠积性肺炎、深静脉血栓、泌尿系感染等等,生命危在旦夕,国外人们把老年人的髋部骨折形容为“人生最后一次骨折”、“敲响了丧钟”,所以,大多数患者选择进行复位内固定手术,目的是尽早脱离卧床状态。但是,此次除了手术本身的难度和风险,老人还同时合并有一些慢性疾病,术前检查又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手术治疗的风险太大了,可不进行手术,老人很有可能就再也站不起来了,接诊的韩晓强副主任医师反复考虑、跟家属多次交流。家属表示信任我们的医生,与其坐等,不如一搏,积极要求手术。

这样的高龄高难度病例,需要全科、全院相关科室的支持。在孙海飚主任的主持下,经过运动医学全科大查房讨论及内科、麻醉科、血管外科、ICU等多科室会诊,与家属充分沟通后,量身制定了诊疗计划:术前--尽快完善各项相关检查,因为这种骨折就是要与时间赛跑,慢一步可能就没有手术机会了,手术--针对深静脉血栓的问题,要请血管外科先放置下腔静脉滤器,随即行微创的骨折闭合复位γ-Ⅲ内固定术,术后--针对骨折容易产生各种卧床并发症的特点,运医康复团队结合手术方式制定了一系列康复锻炼计划,帮助老人尽早恢复生理状态。

为了减小对老人全身状况的影响和缩短手术时间,麻醉科吕洁萍副主任采用了对技术要求高的神经阻滞麻醉。手术由孙海飚主任、韩晓强副主任医师实施。手术很顺利,老人清醒状态下回到病房。术后拍摄的X线片显示内固定位置满意,骨折固定非常稳定。术后第二天,老人就在病床上自由翻身,并且可以下地站一站,精神食欲很快恢复,家属高兴地说,老人真是重获新生啊!

韩晓强副主任医师还介绍,老年人最怕摔跤,髋部骨折是老年人死亡率第一的疾病,关键原因是骨质疏松,一旦骨折,将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建议老年人注意防止跌倒同时要积极规范的预防骨质疏松症,一旦发生髋部骨折,应积极预防并发症。如果条件允许,应尽早手术治疗,以期获得较好的生活质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