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期內,達芙妮國際的其他品牌業務(主要包括其電商及中高檔品牌業務)收益同比減少33.1%至2.09億港元,毛利率由2018年上半年的55.5%下降至52.0%,公司對此表示主要是由於國際產品在產品組合中的佔比增加。2019年上半年,雖然達芙妮國際的核心品牌(達芙妮和鞋櫃)在一線城市至六線城市的銷售點均在收縮,但四到六線城市的門店數量收縮最爲明顯,減少26.4%,關店933家。

原標題:僅電商盈利!達芙妮國際上半年日均關店三家 虧損收窄 

公司在期內共關閉612個銷售點。2012年,達芙妮國際門店總數達到峯值,共有各種品牌店鋪6881間。

昔日“鞋王”達芙妮的關店潮今年仍在延續,而公司表示將“更加果斷地”關閉更多店鋪。

8月27日,達芙妮國際(00210.HK)發佈2019年上半年業績公告。數據顯示,期內達芙妮國際再次錄得營收淨利雙降,實現營業額14.03億港元,同比減少37.9%;毛利6.51億港元,同比減少39.7%;股東應占虧損3.9億港元,同比減少20.86%;每股基本虧損23.6港元。

此前的7月末,新京報記者走訪發現,部分達芙妮在北京的店面已經開始“瘋狂”打折清庫。達芙妮國際在中報中表示,公司在期內共關閉612個銷售點,截至2019年6月30日,共擁有銷售點2208個;其中,核心品牌達芙妮和鞋櫃關閉店鋪573家,包括538家直營店和35家加盟店,報告期末共擁有2075家門店。

日均關店3家,電商業務是唯一盈利項目

企查查顯示,達芙妮國際控股有限公司於1987年在香港創立,是一家以鞋業研發、生產、加工及銷售爲主的多元化經營集團,旗下各項業務遍佈中國內地、中國香港、中國臺灣,以及歐洲及北美洲等地,主要業務以OEM爲主。

達芙妮國際表示,2019年上半年,其核心品牌(達芙妮和鞋櫃)的同店銷售錄得19.6%的跌幅。銷售點數據減少及同店銷售表現變差,導致集團的核心品牌銷售額同比減少38.4%至12.81億港元,而2018年爲20.80億港元。此外,雖然達芙妮和鞋櫃的經營虧損收窄至3.59億港元,但由於受到關店等影響,經營盈利率爲-28%,2018年爲-23.2%。

此外,公司在期內共關閉612個銷售點,相當於日均關店3家。截至2019年6月30日,其一共擁有銷售點2208個。

此前的7月末,新京報記者走訪發現,位於北京海淀區、朝陽區的多處達芙妮店鋪開始打折清倉,位於北京中關村食寶街某店面的銷售人員對記者表示將撤店。記者通過查詢發現,在高德地圖上,目前北京地區有23家達芙妮門店,但記者致電部分門店,均顯示空號或已經撤店。

期內,達芙妮國際的其他品牌業務(主要包括其電商及中高檔品牌業務)收益同比減少33.1%至2.09億港元,毛利率由2018年上半年的55.5%下降至52.0%,公司對此表示主要是由於國際產品在產品組合中的佔比增加。

值得注意的是,達芙妮國際在中報中表示,期內集團的電商業務繼續增加對集團總營業額的貢獻,並保持盈利。2019年上半年,升級後的達芙妮官方購物網站在微信小程序上。目前,除了“關鍵點”平臺,達芙妮國際還維持與線上分銷商的合作關係。

實際上,2006年達芙妮就開始嘗試電商業務,在入駐天貓的同時也搭建了自營電商“愛攜”。2010年,達芙妮管理層決定與百度一同投資電商平臺“耀點100”。爲了全力支持耀點100的發展,達芙妮壓縮了自身電商業務的發展,但該項目很快以失敗告終。

四到六線城市關店933家,存貨週轉天數再上升

達芙妮國際曾經經歷了一段瘋狂的擴張期。

2012年,達芙妮國際門店總數達到峯值,共有各種品牌店鋪6881間;而2018年年報顯示,達芙妮核心品牌門店僅剩2648間,與2017年相比同比下降26.2%,門店總數爲2820家,2017年爲3846家。2019年半年報顯示,達芙妮國際目前核心品牌的門店現在僅剩2075家,門店總數爲2208家。

從2002年,達芙妮國際開始擴張,2005年後擴張加速。彼時,達芙妮國際採用了街邊店與加盟的形式進行擴張,200元至300元的主打產品價格以及多集中在四線至六線城市的銷售渠道,使其迅速發展。

達芙妮國際的收縮,也在城市級別上面表現得十分明顯。2019年上半年,雖然達芙妮國際的核心品牌(達芙妮和鞋櫃)在一線城市至六線城市的銷售點均在收縮,但四到六線城市的門店數量收縮最爲明顯,減少26.4%,關店933家。除了三線城市以外,上述兩家品牌在其他城市的銷售點減少均在20%以上。

2012年,達芙妮門店數量達到峯值,共有各種品牌店鋪6881間,營業收入高達105.29億港元,同比增長100%。據媒體報道,在“高光時刻”,達芙妮號稱每年能銷售出近5000萬雙女鞋,在中國的市場佔有率曾經接近20%。低價、相對時尚,以及從生產加工到終端銷售全程可控的產業鏈,讓達芙妮一度成爲了“鞋王”。

不過,高增長下的達芙妮,經營弱勢也隨之暴露。

公開資料顯示,從2012年開始,達芙妮銷售費用幾乎佔到銷售收入的一半。此外,達芙妮存貨開始走高,從2010年的128天一躍至2012年的188天。

雖然,達芙妮國際在期內積極處理存貨,但至今都沒有將存貨週期調整至2010年前的水平,2019年上半年存貨週轉天數再度增加。截至2019年6月30日,達芙妮國際的存貨比2018年12月31日的9.92億港元,減少36.9%至6.26億港元。期內,達芙妮國際的平均存貨週轉期爲195日,2018年末爲169日。

從2015年,達芙妮的業績開始迅速跌落。數據顯示,2015年-2017年達芙妮國際的虧損額分別爲3.8億港元、8.38億港元、7.42億港元,而2018年直接虧損近10億港元。不過,2019年上半年,達芙妮國際的虧損有所收窄,股東應占虧損爲3.89億港元,同比收窄20.9%。

款式陳舊、價格偏低且長期打折等因素,達芙妮在消費者心目中已漸成了打折品牌。有業內人士認爲,低線城市消費者價格敏感度較高而忠誠度較低,隨着行業競爭加劇,達芙妮不得不加入到價格戰當中,收入下滑疊加關閉低效門店導致公司收入下滑。

達芙妮國際表示,雖然集團自2017年啓動的業務轉型已經取得初步進展,但集團認爲必須進一步推行大幅度的策略調整,以支持達芙妮的長期發展,並表示將“更爲果斷地”關閉表現欠佳的店鋪,同時將更多資源分配至表現穩健的店鋪。

服裝行業專家、獨立服裝師馬崗曾對記者表示,達芙妮更多面臨的是女鞋行業整體不景氣的問題以及外部的挑戰,如何在新零售中獲得優勢是企業面臨的重大問題。達芙妮通過合作擴展產品線、增加覆蓋人羣,關閉虧損店鋪、節約成本的做法比較傳統,新零售更多的是要求創新的技術和先進的商業模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