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超大城市的人口限制會放鬆嗎?中央財經委會議透露這些重磅信號)

以前是希望通過測算城市承載力來反推城市人口規模,這次的會議表述是認爲從供給的角度認識到城市的承載力是可以變化的,包括土地等指標。

超大城市的人口政策該如何調整適應經濟發展規律?

8月26日晚,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五次會議在北京召開。這次關鍵的會議,在推動形成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發展佈局,以及提升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水平兩個重要方面釋放了不同尋常的關鍵政策信號。

尤其是在當前我國區域經濟發展佈局方面,會議提出當前我國區域發展形勢是好的,同時經濟發展的空間結構正在發生深刻變化,中心城市和城市羣正在成爲承載發展要素的主要空間形式。新形勢下促進區域協調發展,要按照客觀經濟規律調整完善區域政策體系,發揮各地區比較優勢,促進各類要素合理流動和高效集聚,增強創新發展動力,加快構建高質量發展的動力系統,增強中心城市和城市羣等經濟發展優勢區域的經濟和人口承載能力,增強其他地區在保障糧食安全、生態安全、邊疆安全等方面的功能。要保障民生底線,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在發展中營造平衡。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這次會議中十分強調要增強中心城市和城市羣等經濟發展優勢地區的經濟和人口承載能力,這是一個重大變化。因爲按照2014年全國城鎮化規劃發佈以來,我國城鎮化的主要舉措是嚴格控制超大、特大城市規模,但現實中人口向中心城市、特大城市集聚的現象越發凸顯,近年來各城市甚至開展了“人口爭奪”的直接競爭。

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管理學院特聘教授陸銘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表示,此前一直認爲一些大城市人口過多,突破了城市發展的承載力,應當限制發展,這次中央財經委會議的提法則要強調這些地區的經濟發展,增強中心城市和城市羣等經濟發展優勢區域的經濟和人口承載能力。

這是否意味着當前北京、上海等超大城市的現行的人口限制舉措,在未來會出現一定程度的調整?

陸銘告訴記者,從此次中央財經委會議討論的內容上來看,並沒有出現這個調整的內容,但從超大城市發展的趨勢上來看,此前一段時間對超大城市人口實行比較嚴格的控制,已經引起相關方面的重視。接下來,從今年國家發改委發佈的城鎮化重點任務來看,超大城市可能會進一步完善積分入戶制度,在未來的基本制度調整裏,更加強調社保繳納年限和居住年限這兩個方面的權重。

特別是對於長期穩定在超大城市就業和居住的低技能勞動者,調整的方向應該更加體現出以人爲本的政策取向,以及包容性城市發展的政策傾向。”陸銘告訴記者,這次會議特別強調了要提高中心城市的經濟和人口承載力,這個調整有重大變化,以前是希望通過測算城市承載力來反推城市人口規模,這次的會議表述是認爲從供給的角度認識到城市的承載力是可以變化的,包括土地等指標

上海社科院副院長王振則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對特大城市的人口承載能力來說,總體可能還是需要適當的控制,應該不會存在完全放開的情況,因爲特大城市的人口進入目前仍存在着不小的壓力。對於上海這樣的特大城市而言,一直存在着“調控人口,不調人才”的制度,未來發展對於人才的需求仍將是主流。

“在此基礎上,其實此次會議更多地是強調增強中心城市和城市羣的經濟和人口承載能力。”王振告訴記者,通過發展如上海大都市圈、長三角城市羣,縮小城市羣內部城市之間的差距,特別是在社會保障等領域,進一步完善的城市基礎設施、社會保障等協調體系建設,來順應經濟發展規律推動人口的集聚,才能進一步發揮城市羣的經濟發展效率,這可能也是此次會議所釋放的重要任務之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