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共婵娟——清代宫廷过中秋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首苏学士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大家一定再熟悉不过了。马上就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中秋节了!在我国民间中秋节又称为八月节、秋月节、拜月节,更主要的是中华民族一直视中秋节为丰收节、团圆节。这一天要举家团圆、合家欢聚,中秋对团圆的重视程度仅次于新春佳节。

旧时,每年一进阴历八月,北京市肆上到处就能看到卖“兔儿爷”、“月饼”、“太阴星君”或“月光神码”的货摊子。兔爷是用胶泥模压、焙烧定型后,涂以大白、彩画。“月光神码”,又称“月宫符象”。是一张木板水印彩色画图,上写“广寒宫太阴皇后星君”,下面是月宫桂树下玉兔捣药图。八月十五晚上,家家户户以鲜果月饼、供兔爷、月光码组成月供摆放在院落中间。全家人一起对着月亮升起的地方焚香祭拜。这一活动称为“拜月”。其实在古代这一习俗活动不仅仅在民间盛行,在宫廷里面重视活动更高。

一、拜月仪式

古代帝王一直有“春祭日,秋祭月”的礼制。所以在历朝历代的都城皇家建筑中都会设置日、月两个祭坛,作为专门的皇帝祭拜日月的场所。《礼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至清代,帝王推崇敬畏神明、敬天法祖,更是相沿成习,依照惯例,清代皇帝祭祀月神的地方在今天的北京月坛。

《大清会典》载:“凡夕月,每年秋分酉时祭;遇丑、辰、未、戌年祭,余年遣大臣摄祭,玉用白璧,礼神制帛一,色白,牲用太牢,乐六奏,用光字,舞八佾”,也就是说在中国的生肖年中,凡遇牛、龙、羊、狗等年都由皇帝亲祭,其余年份都派遣大臣替为祭拜。中秋之时,皇帝若亲往月坛祭拜,则要换上月白色正朝服,带绿松石朝珠,腰系龙纹金方版式白玉朝带,大约在傍晚六七点钟前月亮初升之时在文武百官的簇拥下前往月坛祭月。

二、中秋宴会

八月十五这一天月坛祭拜完毕,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天清云淡,皓月升空。在月亮的清辉下,皇帝会在紫禁城乾清宫举行盛大的中秋大宴,摆月供祭月。供桌上摆月宫符象,还要一个直径大约五十五公分、约莫十斤重的大月饼。月饼上印有“郁仪宫”字样及玉兔捣药、嫦娥奔月、松鹤延年等各种应景儿图案。大月饼左右,各摆一三斤重的小月饼围绕,同时再摆各样小月饼数盘,摆酒、茶数盏。供桌上还要摆应时鲜花和应时鲜果。据《燕京岁时记》“内廷供月例用九节藕”“供月西瓜必参差切之,如莲花瓣形”。九节藕,是指宫廷专门在西苑三海(中海、南海、北海)、圆明园、清漪园等处的莲花池内所精挑细选的九节生在一根上的大莲藕,取“九九”至尊之意。还有切成莲瓣形的西瓜,是用刀将整个西瓜雕成数瓣,瓣瓣相互绽开,但瓣底仍与瓜蒂相连不断,形似一朵大莲花(就是现在传承的西瓜雕刻技艺)。“闾阎节物验嘉师,圆饼雕瓜入好诗”,所形容的就是宫廷摆供的情景。

届时皇亲贵胄、蒙古王公、文武大臣齐聚乾清宫领受皇帝的中秋赐宴、赐酒、赐月饼,君臣共同赏月。这个中秋大宴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对月赋诗,从皇帝开始依次亲王、郡王、贝勒贝子、有爵者,至大学士、军机大臣、再至督抚等赴宴官员等都要即兴赋诗,现场有人马上记录下来并且工整的誊抄到纸上。皇帝会对诗作一一点评,评出前“三甲”,亲自赐酒、颁赏以示鼓励。乾清宫中秋大宴完毕,皇帝还要率领嫔妃或在京城西苑内、或琼华岛(北海)、或移驾圆明园一起设祭坛祭拜月神。同时专设中秋家宴,带领后妃、兄弟、皇子、皇孙一起赏月饮酒,吃月饼,举杯邀月。“天阶月色凉如水”,大家一起沐浴在月光中,每个人都尽情享受秋天带来的清爽。

中秋节清代宫廷还有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品尝内廷制作和各省供奉的月饼了。清代,各省供奉皇宫的月饼品种丰富,例如:苏式月饼、广式月饼、浙式月饼、闽式月饼等不胜枚举“从下至上直径尺余,重有两斤”都是各省督抚精心准备,早早差人护送至京城皇宫供皇帝后妃品尝。除了各省供奉的,御膳房早早就开始准备,月饼的馅料、饼皮、图案无一不是精挑细选并报请皇帝亲自确定。御膳房制作的月饼有尺寸规格,用于码盘。大致有直径五十五厘米的重十斤;四十一厘米的重三斤;二十五厘米的重一斤;九厘米的重五两;六厘米的重三两;最小的月饼重一两五钱。月饼馅芯既有传统五仁、自来红、自来白、豆沙、枣泥、莲蓉等我们耳熟能详的,也有我们不常听说的如:奶子(鲜奶)、桃仁、瓜仁、玫瑰等。这些月饼先上供,祭拜月神,之后皇帝会分赐后妃、皇子、大臣、太监宫女等众人品尝。宫廷月饼同样使用模具打出,模具有银质、木制的不等,做工精巧、图案别致。现在故宫博物院仍保存着清代御膳房做月饼的模子多件,规格不等,大小齐全。

除月饼外,清代宫廷还时兴吃螃蟹,螃蟹用蒲叶包起来蒸熟,皇帝率领众人饮菊花酒,品尝肥美的蟹肉。吃完后大家还要喝苏叶甜汤,并用菊花汤洗手。桌上摆满了大石榴、葡萄等时鲜果品,桌子周围摆满了菊花、玉簪花等鲜花,品着美酒佳肴,闻着沁人的清香好不快哉。

三、塞外佳节

清代乾隆帝从即位第六年起,开始仿效圣祖康熙,每逢立秋即开始巡幸塞外,举行木兰秋狝仪式,时间或一月、或三月不等。至乾隆六十年,共巡幸塞外四十九次之多,在避暑山庄度过了四十八个塞外中秋节。避暑山庄在乾隆时期,中秋节的宫廷庆祝活动达到了空前绝后的一个高潮。乾隆皇帝在避暑山庄,除了中秋赏月之外,还要举行秋狝围猎和各种庆祝活动。

乾隆皇帝恰好是八月十三的生日(清代将皇帝的生日称为“万寿节”),时隔一日就是八月十五中秋节,为此乾隆皇帝称八月为“宝月”。乾隆十七年《叠中秋帖子词韵仍命翰林苑诸臣和之》诗序就曾写道:“峰姿波态,都觉清秋,宝月庆宵,适如人意……”。乾隆皇帝是位孝子,每年的八月十三万寿节到八月十五中秋节,这几天都要为皇太后单独设宴,还要为母后作中秋侍宴诗。

如乾隆御制中秋侍皇太后宴诗写道:“献首东朝祝南极,承欢北塞拟西池。以天下养乐莫大,值秋月佳景更奇。动桂浮阑彼徒尔,庆宵绮节此为宜。由来家法贻千禩,松鹤延龄昔有诗。”此外,乾隆皇帝在避暑山庄谕旨曰:“八月十三上万寿节,皇太后行宫行礼,御澹泊敬诚殿扈从王公大臣行庆贺礼,上奏皇太后於卷阿胜境侍膳,此王公大臣等宴凡三日。”万寿节与中秋节如此相近,二个重大的节日紧挨在一起,说明了万寿节后,中秋节继续侍宴,颁赐瓜果月饼,皇宫内外一片吉祥如意,幸福欢畅的场面照旧不变。与此同时在避暑山庄还有听戏等娱乐活动,唱戏的地点为避暑山庄清音阁、一片云、云山胜地小戏台等处,演出承应时令的戏目,如《丹桂飘香、霓裳献舞》、《日月迎祥》、《群仙庆贺》、《广寒法曲》等等。这些曲目内容无非是感谢皇恩、歌功颂德,为的是增添喜庆热闹的节日气氛。

再有,乾隆皇帝在山庄过中秋节仍然要举行隆重的拜月活动。例如:乾隆二十八年,在避暑山庄的烟波致爽殿院内摆月供,皇帝亲率后妃、皇子等对月祭拜。供桌上摆供品二十八品,其中有自来红小月饼。祭月完后,分赏宫内众人,随往山庄的皇后、贵妃及妃四位、嫔五位、贵人三位、常在四位、阿哥七位等,每位亦伺候自来红月饼一盘。

上面与大家一起“穿越历史”回顾了一下清代宫廷如何过中秋,宫廷的奢华、繁琐咱们不羡慕。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咱们就一家人围坐一起,饮上一口美酒,吃上一块月饼,享受合家团聚的天伦之乐吧!

作者简介:全勇据徳游艺签约作者,出生于北京,全氏一族在京城至今已经经历了整整6代人。作者业余时间尤喜明清历史,经常徜徉于博物馆,图书馆而流连忘返,深入研究了大量明清历史风俗,历史典故,历史事件等。曾经师从于北京周易协会副理事长,北京楹联协会秘书长,北京满族研究会理事 赵永生老师。在老师的指导下学术水平日趋精进,对清代宫廷饮食,医药,藩邸等多有研究,研究论文颇多。文中见解为作者一家之言,如有不妥之处欢迎读者多提宝贵意见!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