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雕塑與新情感當代現狀”——《NANA POWER怒放》專題論壇

2019年3月20日,《NANA POWER怒放》主題論壇第二場——“新雕塑與新情感當代現狀”,在今日美術館一號館四層順利舉辦。雅昌藝術網執行總編謝慕、參展藝術家李贏、中國雕塑學會副祕書長兼學術研究部部長唐堯、青年藝術家盧徵遠、自由撰稿人張一與大家面對面共同探討、分享了新雕塑背景下的女性創造與影響,並與在場觀衆展開了積極的互動討論。

本次論壇源起參展青年藝術家李贏及其作品“新雕塑與新情感當代現狀”——《NANA POWER怒放》專題論壇

▲ 參展青年藝術家李贏

“新雕塑與新情感當代現狀”——《NANA POWER怒放》專題論壇

“新雕塑與新情感當代現狀”——《NANA POWER怒放》專題論壇

▲ 參展青年藝術家李贏部分參展作品

嘉賓合影“新雕塑與新情感當代現狀”——《NANA POWER怒放》專題論壇

▲ 《NANA POWER怒放》——“新雕塑與新情感當代現狀”主題論壇嘉賓及工作人員合影

精彩現場回放

請掃描以下小程序碼登錄平臺

即可在線觀看精彩回放

“新雕塑與新情感當代現狀”——《NANA POWER怒放》專題論壇

在藝app

“新雕塑與新情感當代現狀”——《NANA POWER怒放》專題論壇

藝術頭條app

論壇現場“新雕塑與新情感當代現狀”——《NANA POWER怒放》專題論壇

▲ 《NANA POWER怒放》主題論壇“新雕塑與新情感當代現狀”現場

“新雕塑與新情感當代現狀”——《NANA POWER怒放》專題論壇

▲ 積極參與的觀衆

論壇主持人“新雕塑與新情感當代現狀”——《NANA POWER怒放》專題論壇

謝慕

謝慕,2008年畢業於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學系,獲碩士學位。資深媒體人,擔任中國最具影響力藝術品網站——雅昌藝術網總編輯,中國最具影響力的年度藝術評選AAC藝術中國策劃人、雅昌藝術基金會理事。

2008年至今,一直在最大的中國藝術品網站工作,擔任編輯、主編、執行總編等職務,深入觀察與研究中國藝術發展動態、藝術市場變化與青年藝術家成長趨勢等,研究方向在中國當代藝術現狀與批評、西方美術史研究等,發表多篇關於藝術市場、藝術批評與當代藝術媒體發展趨勢等相關發言與文章,十餘篇文章在國家重點報刊發表,諸多采訪報道文章在雅昌藝術網上公佈。

2012年曾擔任《抗體——守望與突圍中的西安當代藝術文獻展》策展人、2013年曾擔任《領軍當代——AAC藝術中國年度影響力往屆獲獎藝術家》《時代關照——AAC藝術中國年度影響力平行展》執行策展人。

論壇嘉賓“新雕塑與新情感當代現狀”——《NANA POWER怒放》專題論壇

李贏

李贏,1985年生於湖南,2010年本科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系第一工作室。曾獲2015年阿波羅藝術未來獎“最具探索藝術家獎”;入圍第九屆AAC藝術中國年度青年藝術家;2014年獲 “曾竹韶雕塑藝術獎學金”曾竹韶獎;中央美術學院2014屆研究生畢業優秀創作獎。藝術8·中國獎得主;獲2012-2013學年中央美術學院研究生國家獎學金;2014年研究生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系 導師隋建國;2013年交換於荷蘭皇家藝術學院Koninklijke Academie van Beeldende Kunsten。

“新雕塑與新情感當代現狀”——《NANA POWER怒放》專題論壇

唐堯

唐堯,中國雕塑學會副祕書長兼學術研究部部長、批評家、策展人,中國藝術批評家年會學術委員。長期致力於中國當代藝術尤其是當代雕塑的理論研究與展覽策劃,2008年擔任北京奧運會雕塑項目藝術總監,2011年獲中國雕塑理論最高獎“中國雕塑史論獎”。2007年至2018年擔任《中國雕塑》執行主編。

“新雕塑與新情感當代現狀”——《NANA POWER怒放》專題論壇

盧徵遠

盧徵遠,藝術家、策展人,現生活工作於北京。1982年出生於遼寧大連,畢業並任教於中央美術學院,近年來側重於公共藝術的創作與研究,策劃“觀唐開園大展-桃花源公共藝術展”“生長力—上海浦江華僑城十年公共藝術計劃”“絲路新語-2018博鰲國際公共雕塑展”等大型公共藝術展覽。

“新雕塑與新情感當代現狀”——《NANA POWER怒放》專題論壇

張一

張一,自由撰稿人,從事雕塑創作、教學。1984年生於山東,2008年畢業於中央美院雕塑系,獲學士學位。2014年畢業於紐約繪畫與雕塑工作室學院(New York Studio School of Drawing, Painting and Sculpture),獲雕塑專業碩士學位。2018年畢業於倫敦大學學院斯萊德美術學院(Slade School of Fine Art, UCL),獲雕塑專業碩士學位。

嘉賓對談“新雕塑與新情感當代現狀”——《NANA POWER怒放》專題論壇

▲《NANA POWER怒放》主題論壇——“新雕塑與新情感當代現狀”主持人謝慕

“新雕塑與新情感當代現狀”——《NANA POWER怒放》專題論壇

▲ 青年參展藝術家李贏

“新雕塑與新情感當代現狀”——《NANA POWER怒放》專題論壇

Q : 作爲本次雅昌藝術網爲《NANA POWER怒放》推薦的參展青年藝術家,你從事雕塑創作十餘年,請問你是如何看待此次論壇“新雕塑”這一概念的?

A:“新雕塑”這個概念很難具體去定義。作爲這個行業的從業者,我們試圖用自己的努力去給這個行業提供一種新的可能性。雕塑在歷史上其實經歷過很多階段,比如神權、皇權......發展到後期轉變爲對人性的提升。對雕塑家而言,現在是一個在時代語境下很尷尬,同時也需要付出很多努力的一個時刻。因爲在我們所認知的歷史藝術譜系下,雕塑有過中斷期,於是我們需要在很短的時間內把西方藝術譜系近十年的概念補齊,之後開始着重於發掘本土以及民族文化這個話語權。爲此,建立強大而連貫的藝術譜系成爲了最迫切的需求。

“新雕塑”有點像談論某種觀念,它其實不是一個很具體的藝術形式,它是一個對於思維、對於這個時代的新的回應方式。

Q : 我們現在處在一個信息爆炸及碎片化的時代,在這個時代特徵下,人們對待事物的耐心、毅力以及堅持都會有所改變。請問你是如何看待“新雕塑”這個概念與我們所處時代的關係的?

A:“新雕塑”是一個跟時代相關、非常宏大的語境。在我的藝術創作過程當中,首先不會把它作爲一個非常固定的參照體系;其次,我基本上都會以一種個體的生命體驗去思考自己的創作方式或者說作爲一個創作概念的切入點。但是與此同時,這個生命個體的體驗也是存在於這個時代的大框架下的。

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人們對待事物的耐心程度也有所改變。比如說很多人沒有耐心認真的讀一本書,但是卻對網絡社交軟件有極大的耐心。這裏面牽扯到對信息的主動抓取和被動輸入的一個選擇。比如說讀書,這裏的讀書並不是單指讀書這個動作,而是指代對於一些需要人們自主從中提取信息出來的事情,這個過程其實是有門檻有困難的。那些需要主動獲取的信息也並不是很容易能夠融入到自己的血液當中。但是在這個信息碎片化的時代,當一些不會讓你感到痛苦、舒適且能夠麻痹神經的信息湧到你眼前時,它們就能夠填補你的睏乏。等到你的大腦完全被這些信息所佔據,你也就不會對這個時代再感到困惑、你的心靈也將不再空虛,同時也可能再也無法感受到一些沉重的東西。

“新雕塑與新情感當代現狀”——《NANA POWER怒放》專題論壇

▲ 中國雕塑學會副祕書長兼學術研究部部長唐堯

“新雕塑與新情感當代現狀”——《NANA POWER怒放》專題論壇

Q:作爲中國雕塑學會副祕書長兼學術研究部部長,您在中國當代藝術尤其是當代雕塑的理論研究方面獨有建樹,請問您是如何理解“新雕塑”這一概念的?

A:我來把這個“新雕塑”的概念重新梳理一下。實際上“新”很難確切的給它一個定義,因爲它是隨着時間不斷向後推移的一個概念。比如說20、30年前,我們所說的最傳統、最狹義的雕塑在概念認知裏是古典、學院、具像、泥像、寫實的。如果從這樣一個立場來看,除了這些最傳統的部分以外,其它的部分全都是“新”的。從我們今天看來,我更願意把現代主義及後現代主義的一部分劃分到傳統雕塑的範疇裏,因爲他們已在歷史中被定義;相對而言,今天的“新”我們又更加強調了一些場域性、觀念性、數字介入、新媒體介入的概念,這是我們目前所說“新雕塑”的一般性範疇。

同時我還想強調說明一點,“新雕塑”也有一些狹隘的概念範疇:如新表現主義、新具像、新工筆,新人文。隨後“新雕塑”中的“新”在傳統的範圍裏把這些概念延伸開來,跟後現代反思、逆反的概念形成了鮮明對比。我們說“新雕塑”它可能是根,只是轉換了一種語言,因而具有了更好的表現性,更豐富、更多元的語言,又經過了形而上高度的形式感錘鍊,最後達到了一種“新”的意境。與此同時由於一些新技術的介入,所以我們看起來它似乎跟傳統的雕像很像,仍然是個具像的東西,但是它卻從本質內涵上與傳統區別開來。這是“新雕塑”最狹義的一個概念。

Q : 現在有很多的機構藉助“新雕塑”這個話題在做各種各樣的商業活動。但實際上我認爲它不僅僅是一個商業、市場的概念,它可以成爲這個行業裏面的理論派。您認爲“新雕塑”反映的是它跟這個時代怎樣的關係?

A:所有的藝術形式是根據藝術家本人境由心生的。藝術家的創作手法及狀態一定跟他所處的時代有一種呼應的關係,這種呼應關係有時候很直接,有時候很隱蔽。但是任何一個藝術家絕對不能跳出這個時代所賦予他的印記,這是一個大的前提。

我認爲的“新雕塑”是從幾個概念方向上去呼應着這個時代的。首先是人的個性,然後是藝術語言的方法、手段、技術和形式。這二者如果能很好地統一起來,就可以觸動這個時代下觀衆最敏感的神經。舉一個科技方面的例子,年輕人在快速瀏覽網絡的狀態中,他的整個思維的節奏以及對於事物的敏感度都在發生着變化。我們今天抱一本《追憶似水年華》,我相信誰也看不下去;但是今天的社交軟件,十幾秒、二十秒的內容運營就擁有大量的關注度。我認爲藝術家首先要跟這個時代大多數人的心理結構有一個共鳴,之後你的藝術效果纔可能會越來越好。

“新雕塑與新情感當代現狀”——《NANA POWER怒放》專題論壇

▲ 青年藝術家盧徵遠

“新雕塑與新情感當代現狀”——《NANA POWER怒放》專題論壇

Q : 作爲青年藝術家,同時任教於中央美術學院,您在雕塑領域也有很豐富的經驗。請問您怎樣看待“新雕塑”這個概念?

A:本次論壇所談論的新雕塑中的“新”,首先我認爲需要明晰一個概念:新的是不是就是最好的。因爲雕塑本身是很傳統的一個媒介,應該說最古老的藝術形式之一。用“新”的概念來對應傳統,我們需要思考的是它所強調的先進性或針對當下時代探究的內容有多少。從宏觀意義來講這是一個整體的問題,但是針對個體藝術家創作的時候,我覺得每一個藝術家都需要警惕盲目被時代“推着走”的一種狀態。比如說追求新的就一定比舊的好這類概念。

雕塑改革以後,我覺得很多雕塑藝術家的創作重心不再單純的放在傳統意義上的雕塑形態中,更多是對創作思維的一種轉換。我覺得通過雕塑這樣一種媒介訓練、塑造出的藝術家才更有趣。雕塑家不僅會做雕塑,他也會畫畫,也會運用影像、新媒體進行創作。在這過程中,用雕塑的視角看待事物,以及處理自己所接觸到的問題是我覺得比較重要的東西。

Q : 我們處在一個互聯網信息碎片化的時代,請您結合“新雕塑”這個概念以及當下的時代特徵來對本次參展青年藝術家李贏的作品進行解讀。

A:李贏本次的參展作品從形式上來說其實屬於傳統類型的雕塑,運用了寫實的形式手法、具體的物質材料,以及對空間充分的整體把控。用相對傳統的語言去講,我對她的作品的感受是新的、當下的、具體的。

她的雕塑作品以一種編織的手法被實體化,在我看來,編織這樣一個動作就像織毛衣,是單體運動不斷複製重複的表現。這樣一種狀態,可以用相對比較脆弱、空心化的感覺來記錄她所想要表達的事物。這與她的創作習性以及個人情感是比較吻合的。而編織這一手法通常跟女性相關,李贏在對其作品不斷編織創造的過程中,強化了她獨有的女性情感,使得整個作品極具鮮明的個人特徵。我看鐵絲最終並沒有編完,因此它所創造的並不是一個閉合的空間,而是一個開放的空間,這一點也非常耐人尋味。

“新雕塑與新情感當代現狀”——《NANA POWER怒放》專題論壇

▲ 自由撰稿人張一

“新雕塑與新情感當代現狀”——《NANA POWER怒放》專題論壇

Q : 作爲自由撰稿人,同時也是青年雕塑家,請您談談從事雕塑創作的這些年間對雕塑有怎樣的感悟。

A:我覺得雕塑非常有意思,因爲它的材料是多元的。身體本身就是一種材料,它不是用視覺來界定的,而是從觸覺出發,用身體對空間的全方位感知來界定。雕塑的概念其實沒有一個具體的定義:可以是一個無限自由的概念,它可以跟新的、非物質的媒體結合得非常好,公共性的事件也完全可以轉變;也可以是一個非常狹隘的概念,具體表現在材料及作品的體量方面:雕塑家每做一件作品就給自己增加了一個“負擔”,這是我們需要共同面對的問題。

Q : 請你從“新雕塑”的概念出發,談談對本次參展青年藝術家李贏的作品的看法。

A:我自己本身也是做雕塑出身的,每一個個體藝術家都有屬於自己的美術史,美術史新舊的更替變革同時也發生在每一個個體身上。由此可推,每一個雕塑家有他的“新雕塑”和他的“舊雕塑”,有他對前者的傳承和反叛,這樣看的話,很難用某種固定的樣式概括“新”或“舊”的概念。

我想強調一下每一個雕塑家都瞭解的概念:紀念碑性,這是傳統雕塑意義中核心價值的體現。我覺得今天我們對這種價值的討論可能會促使大家來分辨什麼是新雕塑什麼是傳統雕塑。與“紀念碑”相對的是日常的、微觀的、生活的概念。我們如果從這個點入手看雕塑史的變化,就會發現其實每一個時代都推出過新的關於“紀念碑性”的定義。而這個新的定義是一種權利、價值的變化。李贏的作品裏有凝重的東西,但表面卻表現得非常安靜,好像是“紀念碑”消逝之後的碎片或影子。它展現出一種日常的脆弱感,似乎在重建一種新的、即將消逝的但對之前的“紀念碑”值得記錄的回憶。

展覽信息“新雕塑與新情感當代現狀”——《NANA POWER怒放》專題論壇

NANA POWER 怒放

-主辦-

北京今日美術館

-展覽地點-

北京今日美術館1號館4層

-展覽時間-

2019年3月20日-2019年3月28日

-發起人-

高鵬、吳洪亮

-主編推薦人-

劉閱微、肖戈、趙躍紅、謝慕

-創作人/藝術家-

文芳、葉甫納、任遠、劉娃、李贏、徐絲易

(推薦人和藝術家以姓氏筆畫爲序)

-特別參與-

尚雯婕、田樸珺

-項目組-

李芊潤、張銳、崔春、董姍姍、郭羽豐

-特別感謝-

“新雕塑與新情感當代現狀”——《NANA POWER怒放》專題論壇

-聯合平臺-

“新雕塑與新情感當代現狀”——《NANA POWER怒放》專題論壇

“新雕塑與新情感當代現狀”——《NANA POWER怒放》專題論壇

-開幕式直播-

“新雕塑與新情感當代現狀”——《NANA POWER怒放》專題論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