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將領劉銘傳雕塑被垃圾桶包圍,合肥一小區物業:保潔人員違規所爲

原標題:愛國將領雕塑“看”垃圾桶,夠諷刺!

紅色的基座前,刻着“劉銘傳”三個大字,

金色的雕塑矗立其上,

雕塑雙目之所見,

卻是一堆綠色、黃色的垃圾桶!

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區匯林閣小區內的這一景象引發熱議,

10月10日,小區物業負責人稱,已改正。

該物業負責人解釋原因:

雕塑所在地並非垃圾桶存放處,

而小區垃圾桶存放地被車輛佔據,

物業保潔人員圖方便,

擅自將垃圾桶放在雕塑旁邊。

這種解釋自然讓人聯想起“個人所爲不代表集體”“臨時工背鍋”等類似套路。

網友說:

視頻拍攝者稱,近一年多來,這個雕塑經常被垃圾桶圍住,

他曾多次和物業、社區、街道辦溝通此事,但問題一直沒有得到解決。

真如其所說,

就算是保潔人員圖方便,

物業等相關方面也早該盡到管理和服務責任,

怎麼平常處理不好,輿論發酵了,三下五除二就給解決了?

在這幅頗不統一、協調的畫面裏,

有兩個主體——垃圾和雕塑。

垃圾的收集、儲運、銷燬、再利用等,

本身就是城市管理的重要部分,

隨着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持續推進,

理念的更新、行動的轉變,離不開硬件的支撐。

《合肥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實施細則》規定,

有條件的小區,可設置消毒除臭系統,配備管理間、存儲區域等。

車位不夠,垃圾桶存放區域被佔,也是很多小區、尤其是老舊小區的現實問題,

需要科學規劃、統籌協調。

退一步講,就算是沒有條件,垃圾桶隨意放置也是不好的,

更何況堆在了歷史雕塑旁,

這也是事件最大的焦點。

遊客在劉銘傳紀念館參觀

垃圾桶圍住的,是劉銘傳雕塑。

媒體公開報道資料顯示,

劉銘傳是清朝末期淮軍重要將領,

安徽合肥人,

洋務派骨幹,臺灣首任巡撫。

在臺灣任職期間,劉銘傳修建鐵路,創辦電訊,

改革郵政,發展航運事業、教育事業,

促進了臺灣近代工商業的發展,臺灣防務也日益鞏固,

有“臺灣洋務運動之父”和“臺灣近代化之父”之譽。

住建部《關於加強大型城市雕塑建設管理的通知》明確指出,

把握城市雕塑的思想性、公共性、藝術性等價值特徵,

加強涉及重要政治人物、歷史人物和反映重要事件等重大題材城市雕塑的審查審批。

參考這一通知,

該雕塑雖屬於小型雕塑,是簡易建設項目,

但涉及歷史人物,

常理來看,在居住區設立室外雕塑,

其表達內容、藝術質量、選址、規格、管理等規劃審批方面,

應有必要的指導和監督。

(劉銘傳紀念館)

該小區設立劉銘傳雕塑的初衷,

無疑是爲了表達紀念、敬仰,

現實卻重重打臉,

“垃圾兵將”的圍困成爲一種褻瀆。

建立者和管理者,首先要考慮到重要雕塑與周邊環境“不違和”,

讓其精神價值和地標意義“共振”;

而垃圾桶也應該科學集中投放,

車位也應該合理配置。

其次,建造不是紀念的全部,

既然建了,

何不進一步把歷史人物的貢獻和故事傳播好,

讓略顯久遠的歷史,走近普通百姓,包括此例中的保潔工們,

潤物無聲,激勵後人,

否則,很容易造成曲高和寡,乏人問津。

別再讓雕塑遺落在角落了,

我們一起努力,讓更多的民族英雄、歷史文物“活”起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