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新中國經濟奇蹟從1.0到3.0

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週年。黨的十九大報告在宣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時,明確這“意味着近代以來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從社會主義實踐上來看,新中國的社會主要矛盾、黨和國家工作中心、國際地位等三個方面都可以分爲明顯的改革開放前、改革開放後、黨的十八大後新時代三個階段,形成了明顯的從創造經濟奇蹟“1.0版”“站起來”,到創造經濟奇蹟“2.0版”“富起來”,到開啓經濟奇蹟“3.0版”“強起來”三次躍遷。

改革開放前創造經濟奇蹟“1.0版”“站起來”階段。新中國的成立,徹底結束了中國積貧積弱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狀態和從鴉片戰爭以來100多年的戰亂頻仍,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開啓了偉大的中國社會主義實踐和探索。在新中國建設中,僅用三年就完成了國民經濟恢復,接着順勢進行了社會主義改造,新中國成立僅僅7年後,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是人民對於建立先進的工業國的要求同落後的農業國的現實之間的矛盾,已經是人民對於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在國際地位上,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兩彈一星一艇”(核潛艇)爲標誌的科技、獨立的工業和國民經濟體系的初步建立、中國成功恢復在聯合國及安理會的合法席位、我國在廣大第三世界國家的號召力等,表明新中國在軍事上和國際政治上成爲真正的強國,在經濟建設上取得堪稱奇蹟的輝煌績效,新中國真正的站了起來。

改革開放後創造經濟奇蹟“2.0版”“富起來”階段。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標誌着我國社會主義實踐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新中國改革前30年的社會主義建設雖然也取得輝煌成就,但由於歷史侷限和各種影響干擾在發展導向上出現了累積性偏差,比如在經濟上長期實行“高積累、低消費”,人口快速增長基礎上的人民生活水平亟待快速提高,成爲突出的經濟社會問題。1981年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明確了我國所要解決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適應社會主要矛盾的轉變,我們黨和國家的工作中心適時轉變爲“以經濟建設爲中心”。在“一箇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方針指導下,截至2012年,我國工業產值和外匯儲備躍居世界第一、經濟總量穩居世界第二、教科文衛體發展顯著、民生從溫飽提升爲小康、香港和澳門的成功迴歸、政治和軍事的國際地位也日益上升,標誌着我國在生產力和經濟上也發達起來,創造了舉世公認的“中國奇蹟”,中國總體上富了起來。

黨的十八大後新時代開啓經濟奇蹟“3.0版”“強起來”階段。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爲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隨着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轉變,我們黨和國家的工作中心在繼續強調“以經濟建設爲中心”的基礎上進一步豐富和提升。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我國要通過貫徹落實“以人民爲中心”的發展思想、“五位一體”的總體佈局、“四個全面”的戰略佈局,貫通“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方針,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富共享,“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現代化社會主義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在國際上,我國提出要爲人類發展貢獻中國智慧、提供中國方案,“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通過“一帶一路”“上合組織”“亞投行”等國際合作,我國國際號召力和影響力日益增強。

無論新長征路上有多少坎坷,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下,我們一定能把中國建設成爲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作者爲南京審計大學金審學院教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