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先鋒系“暗控”絲路金交所迷局:多家關聯公司現身臺賬名單)

近來的先鋒系並不太平。

在證券、網貸、支付等旗下多條業務板塊相繼暴露問題後,先鋒系的更多資金、資產流轉路徑正在悄然浮水。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獨家調查獲悉,一家位於陝西省西安市滻灞的地方金交所——西安絲路金融資產交易中心有限公司(下稱絲路金交所),其股權表面上爲西安金融控股有限公司(下稱“西安金控”)和兩家創投企業所持有,但背後的真實控制方或是先鋒系。

多位知情人士透露,自絲路金交所創立之初,其管理團隊、公司控制均由先鋒系掌控,記者進一步調查發現,絲路金交所成爲了先鋒系P2P等業務的資金、資產的流轉通道。

在業內人士看來,先鋒系圍繞絲路金交所控制權展開的一系列運作,在資本集團、互金企業與金交所的合作模式中也頗具代表性。一方面,金交所工商信息上“形似”國有平臺,但其實際控制權卻通過代持方式被民企所掌控和利用;另一方面金交所相關項目一旦發生風險,恐將造成國有信用的外溢和流失。

事涉國富資本

先鋒系對絲路金交所的掌舵,要追溯到2年多之前的2017年。

一位接近西安金控人士透露,絲路金交所繫陝西金融辦授權、西安市金融辦備案的正規金交所,工商資料顯示,絲路金交所正式登記時間爲2017年1月6日。

“當時各地金交所迎來了規範治理,地方上的金交所也不批了,絲路金交所幾乎是在叫停前最後的日子成立的。”上述接近西安金控人士透露,“這個項目是當時滻灞管委會牽頭髮起的,出資人是西安金控。”

工商資料顯示,絲路金交所的第一大股東爲西安金控,持股比例爲45%,而西安金控的出資方穿透後的確顯示爲西安滻灞生態區管理委會。

但據一位接近絲路金交所的知情人士確認,西安金控持有絲路金交所45%的股份,但其卻對絲路金交所並無實際控制權,其原因與絲路金交所成立時的戰略投資者引入有關。

“當時爲了增資擴股,引入市場化機構,引進了兩家戰略投資者,但其實這兩家都是一家所掌控,這樣持股比例就超過了西安金控方面,也就對金交所構成了實際上的控制。”上述知情人士透露。

事實上,被西安金控引入成爲絲路金交所投資方的,正是前北京金交所董事長熊焰下海創辦的“國富資本”,而熊焰同時是絲路金交所的法人代表。工商信息顯示,北京國富資本有限公司與北京科金聯合投資管理合夥企業(有限合夥)(下稱科金聯合)分別持有絲路金交所30%、25%的股權,合計持股比例達到55%。

但其中,科金聯合穿透後的實際控制人並非熊焰,而是馬令海。公開資料顯示,馬令海同時在熊焰主導的青島國富金融資產交易中心擔任總裁,此前曾在嘉實基金負責互聯網金融業務。

身披“馬甲”入局?

據多位接近絲路金交所人士透露,國富資本、科金聯合的兩家公司對絲路金交所的持股,只是先鋒系的“馬甲”。對此,記者試圖與國富資本方面聯繫,但截至截稿前,尚未能與其取得聯繫並尋求置評。

“從金交所成立開始,就是先鋒方面的人過來管理,而且從來不會做西安當地的項目,除了一些應屆生,項目基本上也是從北京過來的,所以絲路金交所基本可以說就是先鋒的,兩家投資方只是先鋒的‘馬甲’。”一位接近絲路金交所人士透露,“至於爲什麼這兩家公司會給先鋒‘開路’,以及他們和先鋒之間有怎樣的關係還不清楚,不過每一次開股東會,國富資本的人也會到場。”

“我們一開始都不知道是先鋒在管,後來都是通過外面的業務人員才間接瞭解到的。”一位接近西安金控人士坦言。

即便從表面看,國富資本、科金聯合所持有的絲路金交所股權也並非與先鋒系毫無瓜葛。

工商信息顯示,就在絲路金交所成立僅一個月後的2017年2月7日,國富資本、科金聯合兩家公司就一同將所持有的合計55%的股份質押給先鋒系旗下的先鋒開元投資管理集團有限公司(如今爲“開元合衆投資管理集團有限公司”)。

事實上,國富資本、科金聯合兩家企業出質上述股份時,尚未對絲路金交所資本金進行實繳,而在完成質押當年的6月30日,兩家公司才繳納了5500萬資本金。

“我們推測當時這個質押其實就相當於把股權賣給先鋒繫了,當時我們也看過一些項目資料,簽字都不齊全,這可能也是因爲先鋒知道是自己內部的項目所致。”上述接近西安金控人士透露,“後來一度傳聞先鋒系資金鍊緊張後,又將這筆股權進行了再次轉手,但從目前的管理來說,還是先鋒的人在操盤。”

另據記者多方瞭解,目前絲路金交所多名管理人員的確也出自於先鋒系,例如負責人任某,之前曾在先鋒系大連地區公司任職;會計負責人王某系先鋒創始員工,此前在先鋒系大連地區公司工作,業務風控總監張某,負責絲路金交所交易業務,此前亦隸屬於先鋒大連地區某公司。

隱祕通道

有關絲路金交所的蹊蹺之處不止於此。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查詢2017年工商年報發現,絲路金交所2017年6月份曾對企業登記信息進行多處變更和調整,但修改前後的信息卻與實際情況相差甚遠。

例如,其2017年6月26日修改後的員工總數多達616465人,但據記者同多位絲路金交所內部人士確認,其最多時只有17人,而其登記的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也顯示僅爲7人;絲路金交所當年變更後的預留電箱爲“[email protected]”,記者查詢後發現該電郵後綴系中投公司的工作郵箱。

同時,絲路金交所的控股情況還由“私人控股”改爲了“國有控股”,這顯然與絲路金交所實際情況相悖。

不但如此,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調查發現絲路金交所的諸多業務來自於先鋒系。

記者獲得的一份絲路金交所近年來內部臺賬顯示,絲路金交所的掛牌項目多爲資產收益權轉讓、定向融資計劃等產品。

其中,匯京融資租賃、中新互聯網小貸、北京聯合恆瑞、質數智慧科技(成都)有限公司等十多家先鋒系旗下公司位列產品發行方;受託管理方爲深圳先鋒產業金融發展有限公司等多家先鋒系企業,投資方也大多體現爲掌衆金融、中新互聯網小貸、壹房壹貸、先鋒支付等先鋒系互金平臺。

這也意味着,先鋒系雖未出現在絲路金交所的股東名錄上,但該金交所的項目、管理方、投資方大多均來自於先鋒系企業。值得一提的是,上述出現在臺賬名單中的公司,不少已經變更了昔日的公司名稱。

西部地區一位互金平臺人士表示,之所以資金、資產方均體現爲先鋒系關聯企業,其原因可能與先鋒係爲應對網貸監管有關。

“因爲近年來網貸監管限定了單筆最大的融資上限,所以先通過平臺募資到關聯企業,再通過關聯企業投資金交所的產品,成爲了一種互金企業套利的方式。”上述互金平臺人士表示,

另據一位接近絲路金交所人士透露,先鋒系掌控絲路金交所之後不斷進行產品騰挪,導致其平臺規模不斷膨脹,其2019年4月份前後滾動的資產規模相當巨大。

8月27日,記者對此向絲路金交所致電求證,但對方未能接通。

在一位投行人士看來,先鋒系對絲路金交所“暗控”,一方面在業務端爲先鋒系及其資產提供流轉服務的同時,能夠背靠疑似的“國資”背景獲得信用增益;另一方面又能夠實現關聯交易的“非關聯化”運作。

“先鋒系的打法和之前明天繫有異曲同工之處,都是通過不斷調整股權結構、變更法人名稱等方式實現隱形控制。”上述投行人士表示,“但通過代持等方式包裝國有背景來獲得信用增益,一旦風險暴露,將會帶來很多問題,而相同的方式可能同樣存在於爲先鋒系提供融資便利的金交所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