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聽人們說,“茶圈水深”。

這個“深”,從消費者角度看,就是茶葉品質層次不齊、價格讓人拿捏不準。

加上近年來,一些與茶葉相關的負面新聞被爆出,“天價”、“詐騙”、“超標”等詞彙佔據了頭條,觸目驚心。

價格便宜的茶,一定是假茶嗎?

不得不說,近年來的市場亂象,除了給正經的茶商們甩了一口從天而降的大鐵鍋,更是爲愛喝茶、想喝茶的人們帶來了不少麻煩:買個茶葉,還得處處留心,生怕一不小心就掉進陷阱。

價格便宜的茶,一定是假茶嗎?

許多人心裏就有過這樣的疑問:“有些茶葉賣得好便宜啊,人家都幾百上千了,它爲什麼才幾十塊,是不是品質很差?難道是假茶?”

這裏涉及兩個關鍵點:

◯ 假茶是什麼?

◯ 茶葉價格便宜,意味着什麼?

價格便宜的茶,一定是假茶嗎?

首先,先簡單瞭解一下,什麼是“假茶”。

假茶,一種,是以其他植物樹葉代替茶葉,製作出來的樹葉幹來冒充茶葉;

第二種,是指打着某知名品牌、名山頭、年份的名號,直接將原本的包裝換掉,在市場上進行銷售。

價格便宜的茶,一定是假茶嗎?

第一種情況並不算多見,基本上只要你向正規茶商購買、或正規茶廠出產所得,就可以杜絕。

而第二種,我們就見得比較多了。

這些“假茶”,打着別人的名號,實質上可能是極爲普通、甚至劣等的茶葉,而它的來源不清晰、或是根本無法追溯,在安全性上都存疑。

這種現象的存在,部分是衝着一些人撿便宜的心態去的。

如果市場統一價賣9800元/斤的西湖龍井,有人賣你3000元/斤,還附帶“正宗獅峯龍井、頭採、明前、全手工”等一系列熱門標籤,那你可得小心了。

價格便宜的茶,一定是假茶嗎?

再比如,500元一餅的老班章、三十年的老白茶餅,這些超出茶葉市場行情以外的茶,業內人可以一眼看破,但對剛開始買茶葉的茶友們,要留個心眼。

價廉≠假茶,關鍵看來源

那麼,價格便宜的茶,一定是假茶嗎?

答案是,不一定。考量這個問題,最重要的是你的購買途徑。

價格便宜的茶,一定是假茶嗎?

假茶在近年來頗有囂張的勢頭,但它的銷售渠道依然非常有限。

通常,我們選擇正規渠道購買的茶葉,都已經經過了嚴格的品質把控,即便價格再便宜,也不會是假茶。

價格便宜的茶,一定是假茶嗎?

爲了杜絕買到假茶,至少是對自己負責,在此,與茶友們分享兩點購茶建議。

● 選購茶葉時,挑選正規茶商、靠譜茶人

● 一分錢一分貨

如果你本來就是衝着名山頭、茶人或是特級去的,做好貴价的準備。此前,不妨多瞭解市場普遍定價,做到心裏有數。

價廉,不一定“高級”,但也能好喝

解決完假茶的問題,我們再來討論,“價格便宜的茶,是不是劣質茶?”

茶葉的價格有許多決定因素。

在剖析開之前,有一個隱形的因素值得注意,就是你購買的量。

200元一泡的巖茶,與300元一餅的白茶,可別只看價格的數字,還要注意商品規格。同樣,5000元一斤的茶葉,當你買50克時,也沒有那麼“貴”了。

價格便宜的茶,一定是假茶嗎?

除此以外,對於茶葉的價格,以茶葉品質等級爲基礎,茶葉的產地、熱度、名氣、甚至市場運作等,也都能參與其中。

同樣的茶類,價格能相差數十倍有餘,應該全方位考察它們的自身條件之後,再做判斷。

價格便宜的茶,一定是假茶嗎?

便宜不一定沒好貨,但這個“好貨”,可能在等級、產地等方面確實略遜一籌。

如果你在清楚這一點的情況下,喝得舒舒服服,那作爲手邊常備一泡的選擇,也是非常實惠的。

拿最近手邊在泡的黃大茶來舉例。

價格便宜的茶,一定是假茶嗎?

這盒茶,入手不過幾十,打開一看,多是通常情況下不討喜的茶梗與大葉。

但一瞭解才知道,黃大茶,在黃茶品類的鮮葉成熟度中本來就是第三級,位於黃芽茶、黃小茶之後,且茶梗有實際作用,能增其甘醇滋味。

最重要的是,入口有一股明顯的軟糯香氣,融合了玉米與豆子的穀物氣息。

價格便宜的茶,一定是假茶嗎?

類似這樣的茶,雖然其貌不揚或出生平民,但勝在性價比高、自己喝就足夠舒坦,與朋友分享也不至露怯。

大概這也是“口糧茶”的來源吧。

價格便宜的茶,一定是假茶嗎?

說到底,茶葉是農產品,不是奢侈品。除去有些品牌的定位確實把它往高處推,大部分茶葉還是非常親民的。

在選購茶葉時,看到貴茶不必怯,看到便宜的茶也別嫌。到底是不是“好茶”,除了商品介紹中的外界條件加持,終究還是你的嘴巴說了算。

價格便宜的茶,一定是假茶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