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上至下、由内至外

整体刮拭的顺序是自上向下的,先头部、背腰部或胸腹部,后四肢。背腰部及胸腹部可根据病情决定刮拭的先后顺序。基本上按照头颈部→脊柱→胸部→腹部→四肢和关节的顺序来进行刮拭。每个部位一般先刮阳经,再刮阴经,先刮拭身体左侧,再刮拭身体右侧。

头部

头部在刮拭时不用涂刮痧油。可使用刮痧板薄面边缘或刮痧板角部刮拭来增强刮拭效果,每个部位刮30次左右即可,刮至头皮有发热感为宜。

面部

因为面部出痧会影响美观,所以在进行面部刮痧时,手法一定要轻柔,以不出痧为度,最好使用一些性质柔和、渗透性能好的面部刮痧油。刮拭时通常用补法,且忌用重力进行大面积刮拭。方向应该是由内向外按肌肉走向刮拭。

颈背部

颈后高骨是大椎穴,为"诸阳之会",刮拭时用力要轻柔,应用泻法,不可用力过重,可以用刮板棱角刮拭,以出痧为度。肩部肌肉丰富,用力可以相对重些,从风池穴到肩髃穴,一次刮拭,一般用平补平泻手法。

刮拭背部时要按照由上至下的顺序,一般先刮后背正中线的督脉,然后再刮两侧的夹脊穴和膀胱经脉。应用轻柔的补法刮拭背部正中线,千万不可用力过大,以免伤及脊椎,最好用刮板棱角点按棘突之间。刮拭背部两侧时,要采用补法或平补平泻法,同时用力还要均匀,颈背部在刮拭时最好一气呵成,中间不要停顿。

胸腹部

胸部的刮拭方向有两种,正中线是从上向下,胸部两侧的刮拭是从内往外。对胸部正中线进行刮拭时,用力要轻柔,宜用平补平泻法,乳头处禁刮。腹部的刮拭方向则是从上往下的。但是有内脏下垂的患者在刮拭时应从下往上,以免加重病情。空腹或饱餐后禁刮,急腹症亦忌刮。

常用刮拭部位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