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华阳礁首任礁长回忆当年南沙的艰苦生活,揭秘不为人知的往事!

在我们的印象里,南海应该是这样的:无边无际的大海,海是那么清,天是那么蓝。

今天,你看到的南海岛礁是这样的,屹立在海中,有机场,有舰船,有士兵守卫。

可是,你曾知道,当年我们是如何守礁的吗?近日,在国内某个节目中,礁长邵建民回忆了当年的艰苦岁月。邵建民,是华阳礁首任礁长,还先后在南薰礁、渚碧礁任礁长,在南沙岛礁上度过了422个日日夜夜。是为数不多的守过一、二、三代高脚屋的陆战队员之一。

出发前的动员会,首批开赴南沙的陆战队员都剃了光头,

整装待发——南沙,我来了!

战友欢送

欢送首批陆战队员开赴南沙

华阳礁首任礁长卲建民

所谓礁石,也就是高出海蚀平台的海蚀残留体,面积很小很小,涨潮时基本上礁石都在水面下,只有退潮时部分礁石会露出水面。当年我们为了宣誓主权,就在礁石上修建了高脚屋。

华阳礁礁长邵建民回忆,他从基地出发直到抵达华阳礁一共换乘了6艘军舰。当时南海舰队的主力舰船才一千多吨。反观现在海军列装了先进的航母、核潜艇,礁长感慨万千。

1988年初,我军在南沙海域礁盘上建设第一代高脚屋。当年的高脚屋,为了不被上升的潮水淹没,为了最大限度地延伸视野,四根竹竿支撑起几片篾席几张油布,组成了南沙著名的高脚屋,这是我军最简陋的营房。

守礁初期换班补给物资都靠官兵肩扛手提。高脚屋面积只有10平方米,高脚屋中没有电灯电话,海上补给能力有限,官兵们很少能吃到新鲜蔬菜、食品,条件非常艰苦,官兵们形象地称之为“海上猫耳洞”。

当时邵建民每天的工作就是早晨起来记录一天的事情,由于高脚屋实在太小,只能趴在屋顶,拿着望远镜眺望四周,当时最大的乐趣就是抓鱼,逮海鲜了,每当夜晚来临,就显得格外孤独,周边一片漆黑,只有海浪拍打礁石的声音。不仅如此,守礁队员们还饱受细菌与缺水的折磨。多数队员都患上了“烂裆”症。在这种极度封闭的环境中,人真的很容易精神病,每当战士们情绪不对的时候,邵建民就组织一些活动,比如唱歌,讲故事,开党员会议等等。

有时候连主权界碑都淹没在水中,战士们只能站在水里宣示主权。

如今,我们的礁早已变成了岛,高脚屋也从第一代经历了第三代,如今这种简单的营房早已退出了历史舞台。但一茬又一茬的南沙卫士, 一批又一批守礁(岛)官兵依然奋战在祖国领土的最前沿。

那是一片“主权之海、命脉之海”,他们像钢钉一样牢牢地铆在礁盘上,用“生命为祖国绽放”的赤子之心在守卫。

首批守礁战士凯旋归来

凯旋归来

如今的华阳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