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吃中药,许多人往往皱眉,因为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一碗黑黑苦苦的汤汁。殊不知,有一类中药却是芳香甘润,口感上佳。在历来都主张“药食同源”的中国,有一种美好的产物便是药膳。值此入秋之际,天气干燥,人体也不免口燥咽干,最应景的恐怕就是介绍一款疗效显著、好吃不贵、适宜家庭自制的药膳,在此要介绍的就是秋梨膏。

秋梨膏,相传起源于唐朝。一说是唐代名相——魏征,为了给身患肺病又不耐苦药的母亲制作一款能入口的治肺良药,想出了将药物磨成细末后调入添加了蜂蜜的梨汁中,再慢熬成膏的方法,这种膏剂口感香甜,魏母乐于接受,肺病因此痊愈。另一说是唐武宗患了心热气促的病证,众人束手无策,最后是被一个道士用梨、蜂蜜和各种药材熬制的蜜膏治愈。此后,制作梨膏的方法就在宫廷中流传了下来,直至清代末期,才由皇宫传到了民间。现今北方地区有名的国药老字号,一直有梨膏产品销往海内外。

作为一款秋季的当令水果,梨的药用价值可谓人人皆知。久咳不愈时,老百姓大多知道要炖冰糖雪梨来止咳。入秋之后,北京街头便开始盛行一道叫做梨汤的小吃,是选用鲜梨、枸杞、银耳、红枣等一同熬制的热饮,老北京们借此滋阴润肺,养胃生津。

我国是梨的原产地之一,栽培时间长,范围广,品种多,如今市场上常见的有秋子梨、白梨、沙梨、洋梨四大分属,多有名优产品。

  • 秋子梨:主产于华北和东北各省,名品有北京的京白梨、辽宁的南果梨等;
  • 白梨:主产于华北,名品有河北的鸭梨、雪花梨、秋白梨、蜜梨,山西的油梨, 山东莱阳的慈梨等;
  • 沙梨:主产于长江和淮河流域,名品有安徽砀山梨;
  • 洋梨:主产于山东烟台和辽宁大连。

家庭自制秋梨膏

原料:秋梨6只(去皮、核)、白萝卜1颗、莲藕1节、红枣20枚(去核),生姜3片(切丝)、老冰糖150克,蜂蜜80毫升(味淡者)。

步骤一:将秋梨、白萝卜、莲藕洗净后切成小块,榨成汁。红枣洗净后,切开去核,生姜切成丝。将枣肉、姜丝与梨汁、藕汁、萝卜汁 一同放入锅中,小火熬煮,约30分钟后,用漏网过滤,去渣取汁。

步骤二:在过滤后的药汁中加入冰糖,继续用小火熬煮,边熬边搅至冰糖溶化,再用小火熬煮至浓稠似蜂蜜状。熄火待凉,调入蜂蜜。分装在无水无油的密封玻璃瓶或者瓷器罐中,放入冰箱保存。

用法:取用时,以无水无油勺子挑取适量,以温水冲服。每天早晚各一次。

梨的品种虽然多,但是历代本草公认可以入药的却只有三种,分别为雪梨(即乳梨,产自安徽宣城)、鹅梨(即绵梨,产自河南和河北)、消梨(即香水梨,产自甘肃和宁夏的沿河流域)。现下常用的有鸭梨、雪梨等品种。

在具体应用时,中医认为梨“生用清六腑之热,熟用滋五脏之阴”,不同的食用方法有不同的疗效。在当作鲜果生吃或者榨汁服用时,梨的寒性尤其突出,所以对于体质偏寒、哺乳期妇女、外伤失血、小儿痘后等人群是禁忌。

而对于教师、歌唱演员、播音员、销售人员等长期过度用嗓的人群则建议吃熟梨,可服用温热的梨汁或者煮成梨汤来润喉护嗓。若是家中有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等久咳的患者,则可以请医生开一些对症的药材,打成细末或者熬成药汁调入梨膏中。如无特殊用途,家庭自制梨膏时,可以选择添加些应季的蔬果,如莲藕、白萝卜、百合等,再加入生姜、大枣,如法配制成药性平和的梨膏,用温开水冲服。

再好的东西也并非适合所有人,秋梨膏也是如此,添加了治疗药物的秋梨膏更是如此。梨性寒,虽经熬制仍不免偏凉,所以平素有脾胃虚弱、容易腹泻、手脚发凉等症状的人群还是要谨慎服用,一般人群也不应过量。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