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舞者基礎問題之編地面動作很難

  ——“空間不僅是‘高、低’”

  學生說:“我覺得編地面動作很難”。

  反問:“爲什麼你非要編地面動作呢?”

  學生說:“因爲編舞就要有高、低空間啊”。

  答:我們先來解決“地面動作很難”這個問題。由於地面動作打破了人體常規性運動習慣,它轉換爲身體的各個部位(如:肩膀、髖關節、胳膊肘等)都可作爲重心的支撐點,來支撐身體的重心和重量,並能有機運動起來。同時,人體於空間的落差大了,身體於地面、再還原人體垂直站立或續後的舞姿運行,在完成重心和對它的利用性上,都需有客觀的體能量纔行。所以,編地面動作自然會有身體的難度。對一個初學編舞者想編地面動作的話,可用兩種方法:第一、當沒有能力做地面動作時,就暫且不用。第二、在編地面動作過程中,要去“嘗試”。嘗試“力”產生的身體於地面運動的可能性,地面動作也就順應而生。

  至於你所說“因爲編舞就要有高、低空間啊”。顯然,這是一個誤區,編舞那麼不就成爲套路了嗎?根本不可以規定在一個、或每個作品裏必須編“地面動作”,必須有“高、低”。有時就在一個空間層面裏的編舞,也是可以達到非常及至的。比如獲獎作品,現代舞《守望》(在整個作品中,舞者的腳始終沒有挪動)。其實說明,如能避開一個大家常用、常見的東西,可能便是你表達作品方式的獨特點,那真不是件壞事兒啊。

  編舞是根據自己的需要來編,編舞中安排好“高、(中)、低”的空間關係,只是爲了某種表達(形式),完成自己想要的內心語言。那麼,編舞所運用的空間及意義,不在重複已有的空間(形態和方式),而是要去發現、利用,以及空間存在的關係性來創造。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