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2月27日,對越自衛還擊、保衛邊疆作戰進入第二階段。在廣西友誼關方向作戰的第55軍奉命奪取越南北方的戰略要地——諒山。諒山距離我邊境18公里,四面環山,交通發達,是通往河內的門戶,自古以來就是越南的軍事重鎮。

而要奪取諒山,首先就必須拿下位於城北的扣馬山。扣馬山海拔800米,位於諒山西北4公里處,東鄰河(內)友(誼關)鐵路、公路,南依奇窮河、536高地,與扣考山遙相併列,成爲了諒山天然的北大門。

以扣馬山爲中心,四周共有大小高地30多個,海拔在300米至800米之間,溝深谷窄、河溪縱橫、草深林密、道路不多。特別是西北那一片無名高地起伏較大,樹多林密,隱蔽條件好,對於觀察、射擊、協同作戰影響很大。扣馬山東北與417高地、南與536高地呈鼎足之勢,整個地形利守不利攻。

越軍經過長時間的戰場準備,在扣馬山地域構築了大量工事和設置了各種障礙物。扣馬山周圍各要點均構築有短洞、A字形工事、大型掩蔽部、火力發射點和2-3道塹壕,並以交通壕相連接,構成了支撐點式的環形防禦。

鑑於奪取扣馬山時殲滅諒山地區越軍的關鍵,廣州軍區和55軍在命令中明確指示:擔任主攻任務的163師487團要不惜一切代價,首先攻佔扣馬山,爲軍、師主力攻殲諒山地區之敵掃清障礙。

根據師的部署,487團配屬軍坦克團1、2連,師防化連噴火一個班,爲第一梯隊右翼團,在班列、那河一線展開,主力沿303高地、那來向扣馬山實施主要突擊,當日攻佔扣馬山。

2月27日7時50分,軍、師炮兵進行10分鐘的炮火準備,爾後步兵與坦克向敵人發起衝擊。戰至15時,攻佔了扣馬山周圍要點,逼近了主峯。爲了在黃昏之前攻佔扣馬山,163師命令487團調整攻擊部署。2營主力從扣馬山東側山腿、3營從西北側山腿、1營從北側山腿進入戰鬥,同時向主峯攻擊。

爲了確保一次突擊成功,師決定以2個炮兵羣共8個炮兵營的火力支援487團戰鬥。待步兵衝擊發起後,以1個152加榴炮營對主峯實施壓制射擊,,另7炮兵營以遞加200米在步兵戰鬥隊形前逐次延伸火力,掩護步兵攻擊。

15時55分,163師第一、第二炮兵羣向扣馬山主峯實施5分鐘火力急襲。爾後以1個152加榴炮營繼續壓制主峯之敵,7個營採取徐進彈幕射擊,以遞加200米在步兵戰鬥隊形前逐次向前延伸火力,逐層護送步兵衝擊。

​1營和3營(2營因運動路線較長且路況不好,未能及時投入戰鬥)各成兩個梯隊互相交替掩護,交替攻擊,在強大炮火掩護下,採用班、排疏開隊形,多路攻擊前進。16時43分,8連1排長甄平帶一個班首先突破主峯西側第一道塹壕,繼續向主峯攻擊時,遭敵火力壓制,甄平光榮犧牲。

在8連進攻受阻時,7連和3連分別從西北側和北側同時對主峯之敵實施攻擊。16時47分,3、7、8連同時佔領主峯,搗毀了越軍的炮兵觀察所。這使得越軍的大口徑火炮失去了眼睛,爲減少部隊傷亡、加快進攻速度發揮了重要作用。

越軍見扣馬山失守,立即以一個加強連的兵力在炮火掩護下,從536高地出發,沿水發實施反衝擊,企圖奪回扣馬山。3、7、8連由7連連長統一指揮,依託有利地形,在師炮兵火力支援下,將敵人擊退,鞏固了陣地。

戰士們站在扣馬山上向南眺望,整個諒山市盡收眼底,這座越南北部的軍事重鎮已成囊中之物!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