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問題的答案其實非常簡單,之所以會形成這樣的錯覺,完全是因爲把今天中國960萬平方公里的領土當成了天上掉下來的了,其實華夏的祖先們從最初的一個部落發展成爲包羅萬象兼容幷蓄的璀璨民族是無數次戰鬥和吞併的結果,從上古時期的三皇五帝,直到形成傳統天下概念的西周時期,屬於我們控制的區域也不過只有環繞洛陽的600公里範圍。而中華文明已經將東亞大陸版圖上適合生存的地區全部納入囊中,並在其上建立了相對更加發達的城市文明與人文文明,那些還在逐水草而居的異族自然不會甘於現狀了,換句話說,就是發起進攻的一方並不代表實力更強大,很大程度上也是日子不好過的現實所導致了他們始終按不下蠢蠢欲動的心。

對歷史感興趣的朋友們或許有這樣的疑惑,爲什麼中華文明向來熱愛和平,只是想守住一畝三分地好好過日子,爲什麼總是不斷遭到外族的騷擾甚至是入侵,匈奴韃靼蒙古遼後金這樣的異族勢力遍佈在中原文明的歷史印記中,爲什麼我們總是那個被找茬的對象呢?

​問題的答案其實非常簡單,之所以會形成這樣的錯覺,完全是因爲把今天中國960萬平方公里的領土當成了天上掉下來的了,其實華夏的祖先們從最初的一個部落發展成爲包羅萬象兼容幷蓄的璀璨民族是無數次戰鬥和吞併的結果,從上古時期的三皇五帝,直到形成傳統天下概念的西周時期,屬於我們控制的區域也不過只有環繞洛陽的600公里範圍。

​南剛過長江,東邊尚未到膠東,西不過陝西,而北面距離山西中部還有些距離。是西周東周八百年事件中歷代諸侯不斷開疆擴土,到了漢朝時期纔將將掌握住了燕山以南的主要農耕區域。正是由於不同地區不同陣營迥異的情況,千古一帝的始皇帝才大刀闊斧的開展了“車同軌、書同文”的統一化改革,此後山河變遷,朝代流轉,但是歷代王朝試圖征服四方的步伐從未停止過。

​那這樣似乎就有些說不通了,既然我們的先祖如此善戰,爲何還能成爲別人的目標呢?

​個問題的答案,就在今天我國的人口密度對比線:璦琿騰衝線中,其中我們96%的人口生活在這條線東南方向36%的國土之中。而這條線,又和400毫米等降水線高度重合,今天在科技水平高度發達的情況下,人們還是會向自然條件更適宜的地區遷徙,更何況古代那靠天喫飯的原始生產。

​而中華文明已經將東亞大陸版圖上適合生存的地區全部納入囊中,並在其上建立了相對更加發達的城市文明與人文文明,那些還在逐水草而居的異族自然不會甘於現狀了,換句話說,就是發起進攻的一方並不代表實力更強大,很大程度上也是日子不好過的現實所導致了他們始終按不下蠢蠢欲動的心。

​畢竟能在華北好好種地,誰願意在蒙古草原喫沙子呢,就連一貫信奉草原文化的蒙古人,在建立大元之後,不也一頭扎進了北京城,直到多年後被明軍攆回大草原,還心心念念着要重新南下,中華大地的誘惑力可見一斑。

​觀看視頻的小夥伴們,你們覺得要道理嗎?有不同看法的朋友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互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