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靠着雄厚的戰爭動員能力和強大的裝備部及能力,血性十足的戰鬥民族不斷的收復着失地,曾經大幅遷徙的工業板塊再度一路向西,到攻克柏林時,蘇聯已經基本完成西部工業帶的重建工作,這成爲其戰後可以迅速拿下世界第二大工業強國寶座的關鍵。首先,儘管德國席捲了蘇聯的半壁江山,但仍有大片國土掌握在蘇聯人的手中,尤其是烏拉爾工業區、中亞和遠東由於享受到巨大縱深的福利,遠離前線並未遭到破壞。

1945年,人類歷史上空前慘烈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終於落下帷幕。抗日戰爭成爲中華民族的慘痛記憶,而作爲歐洲戰場的絕對主力,蘇聯成爲了損失最慘重的國家。2780萬人馬革裹屍,總傷亡總數接近6000萬,半壁江山化爲一片焦土,大大小小的城市中遍佈着瓦礫和廢墟,儘管最終贏得了戰爭,但是這場突如其來的浩劫幾乎耗光了世界最大版圖國家的元氣。

硝煙散去後,剩下半條命的蘇聯僅花費幾年時間就重新崛起,和美國並肩成爲世界的兩極,並展開老婆長達數十年之久爭霸。那麼,是什麼讓這個國家從廢墟中站起來並神奇的恢復了元氣呢?

首先,儘管德國席捲了蘇聯的半壁江山,但仍有大片國土掌握在蘇聯人的手中,尤其是烏拉爾工業區、中亞和遠東由於享受到巨大縱深的福利,遠離前線並未遭到破壞。同時蘇聯舉全國之力,及時轉移了西部工業,所以蘇聯的工業實力得以保全,加上美英的戰時援助,蘇聯的工業水平實現了從和平狀態到戰爭狀態的平穩過渡,特別是美英援助的機械設備和技術工人對蘇聯工業的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靠着雄厚的戰爭動員能力和強大的裝備部及能力,血性十足的戰鬥民族不斷的收復着失地,曾經大幅遷徙的工業板塊再度一路向西,到攻克柏林時,蘇聯已經基本完成西部工業帶的重建工作,這成爲其戰後可以迅速拿下世界第二大工業強國寶座的關鍵。

第二,儘管遭受了嚴重的戰爭創傷,但蘇聯依靠對德國和日本的報復式掠奪,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創傷。蘇聯從德國搶走了大量的機械設備和人才,還抓走大量戰俘充當免費勞動力。據資料顯示,蘇軍拆走了上千家德國企業的機械設備,總價值超過200億美元,這在當時可是一筆非常巨大的財富。

同時,蘇聯還拆走了日本大批在中國東北的機器設備,抓走七十萬關東軍當苦力,就連東北的鐵軌都被悉數拆走,掃蕩程度甚至超越了日本人,蘇聯從中國東北究竟掠奪了多少財富,估計只有他們自己清楚。此外,蘇聯還從德國獲得了數十億的賠款,大大加速了蘇聯經濟的恢復。

其次,蘇聯在二戰後,將東歐古巴蒙古等地納入自己的勢力範圍,不僅拓寬了產業鏈條,擴大原料產地和市場銷售地。比如蘇聯可以從古巴獲得廉價的糖和橡膠等熱帶產品,從羅馬尼亞獲得便宜的石油。

而且,蘇聯將賺錢的重工業和高科技放在國內,卻讓東歐各國提供農產品和輕工業產品,蘇聯以剪盟友羊毛的方式獲取了高額的利潤。

最關鍵的是,蘇聯採用的計劃經濟體制。具有可以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加上蘇聯資源豐富、國民識字率高,基礎好,所以蘇聯人能在短時間內重新建立新的經濟和工業體系,能在短時間內恢復元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