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五、週末消息利好比較多,"一行兩會"+副總理強化利好,決策層"撥亂反正"部分引發前期市場萎靡的錯誤預期。對此,多家券商發表了自己的觀點。

機構分析強調:

A股的"市場底"常滯後"政策底",主要源於政策由緊轉松初期,市場對政策力度及效果存在分歧;以及部分經濟數據仍可能處於慣性下滑態勢,投資者對經濟擔憂未見緩解。

歷史經驗來看,高級別領導人發聲和穩定市場措施的出臺有助減緩對政策力度的猶疑,夯實"政策底",具備階段性提振市場或緩和下跌幅度的效果。

機構特別強調了外延併購政策的重要性,指出:

經歷了過去5年併購重組的興起和商譽問題的暴露,市場對於併購重組本事存在一些分歧和忌憚。但不可否認的是,一些上市公司的確通過外延併購,或是提升了市場份額和話語權、或是延伸了產業鏈並帶來了協同性。

今年以來,監管層已經不只兩三次提出支持外延併購的表態,政策轉向的風向標業已顯現,預計19年外延併購對創業板業績的貢獻可能重新提升。

測算了歷次政策"鼓勵市場"後,市場表現:

回顧歷次權威人士發聲A股市場或穩定市場措施的出臺,均取得了較爲正面的作用,之後市場迎來階段反彈或緩和下行幅度的概率高。

策略上看,機構強調,反彈還是要看創小板彈性。

2008年以來市場共出現過9次主要的指數層面反彈。整體來看,反彈維持的時間平均在39個交易日左右,上證綜指平均反彈幅度爲15.7%。結構上看,中小創在反彈中相對佔優。

從反彈的驅動因素來看,主要來自於經濟預期改善,央行貨幣政策趨向寬鬆,以及監管政策調整。

成長風格在反彈中更佔優。成長風格歷次反彈幅度在9次超跌反彈區間中排在靠前位置,區間漲幅9次均領先大盤,相對大盤漲幅平均值爲12.67%。

重點關注符合國家戰略導向和產業升級方向的新經濟(新科技、新消費、新服務)龍頭公司、創藍籌,結合前期跌幅關注超跌優質品種,預計這將是本輪反彈的主要線索,行業包括5G、計算機、軍工、半導體、創新藥、新能源汽車等。

更多板塊個股深度解讀,請點擊下方“瞭解更多”獲取!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