兜兜轉轉,微博又回到了十年之前

這兩天,#微博十年#的話題開始在微博和朋友圈熱傳。也是在這個活動出來後,纔有很多人意識到,微博至今走過了十個年頭。

在互聯網生態圈裏,能扛住十年風雨的平臺寥寥無幾。大部分的網站,即使沒有外來的勁敵,自己也會慢慢衰老,最終被用戶離棄,成爲荒廢之地。

從2009年8月14日新浪微博開始內測,到如今的最具影響力社交媒體平臺,微博在互聯網刀光劍影的十年混戰中,活成了獨一無二的模樣。

十年來,微博的道路有坦途,也有險境。沉浮之間,微博開始了面向下一個十年的征途。

兜兜轉轉,微博又回到了十年之前

從圍觀到輿論中心

2006年,新浪CEO曹國偉判斷,互動性、社交性的產品會成爲媒體發展的趨勢。於是,在新浪內部成立了一個互動產品事業部,“微博”的雛形便誕生於此。新浪團隊,用了兩個月左右的時間,將其改造成了後來新浪微博令人熟知的模樣。

微博上的第一批用戶,是從新浪博客上遷徙而來名人明星。微博的初代大V們如姚晨、任志強、李開復、韓寒等人迅速吸引了大批粉絲關注,明星的表達欲與粉絲的窺視欲不謀而合。僅一年,新浪微博的大V用戶便超過2萬人,活躍用戶數5000萬,平均每天發佈超過2500萬條微博內容。

在走了一段時間彎路後,微博開始強化其媒體性以及平臺的傳播效率,加強重點內容的運營。微博將佈局着眼於擴大與娛樂圈的合作伙伴關係,利用明星的時時動態吸引更多的用戶。

八卦是人類的天性,迴歸到正軌的微博,馬上迎來了一批用戶的迴歸。微博重新成爲了輿論與流量的關注核心,圍觀明星八卦也成爲了一直持續到今天網民羣體的日常。

如今,大部分的網民都已經習慣了通過微博熱搜看看最近的熱門事件。微博成爲了一個真正的互聯網廣場,每個人都成了圍觀者參與者,成了信息傳播過程中的節點。所有的消息都在這裏彙集爆發,這裏成了當今互聯網的輿論中心。

兜兜轉轉,微博又回到了十年之前

變現與發展的取捨

微博之前遇到的難題,歸根到底還是變現和發展之間的衝突問題。

如今火熱的短視頻,微博早在在2013年就在佈局。當時的微博投資了一下科技,並且聯合推出了小咖秀、秒拍、一直播等產品,爲網紅、達人創作提供了工具,也在短視頻領域打下了如今的基礎。

但由於微博廣告模式簡單而又直接,廣告主可以輕鬆佔據用戶的頭條,而且用戶“取關”流程簡單,因此在微博上發佈視頻廣告掉粉往往高於其他渠道,所以微博視頻作者在發佈廣告時,慎之又慎。同時,受到“營銷號”體系的影響,儘管當時微博獲得了不菲的廣告盈利,但用戶數量反而迎來了整體走衰的情況。

於是從2014年下半年開始,微博在一些垂直領域裏,選擇主動扶持起一批自帶流量的網紅、達人,由此重新收穫了一大批粉絲用戶。同時通過產品銷售、廣告分成、付費訂閱和粉絲打賞等多種手段,微博也讓網紅們獲得不菲的收入。此外,微博還通過加大平臺推廣的方式,鼓勵他們生產出更多更好、原創的、專業化的內容,實現了用戶增長與平臺盈利的良性循環。

Papi醬、張大奕這類現象級網紅的誕生,就與微博當時在短視頻和網紅經濟上的佈局,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

從2011到2013年一度無人問津,瀕臨倒閉,到2015年之後趁勢崛起,重新成爲輿論與流量的關注核心,至今微博已建立起獨特的“內容——粉絲——用戶——變現”的粉絲經濟模式。

在商業變現與用戶增長上,微博最後終於找到了一條相對明確的方向。

兜兜轉轉,微博又回到了十年之前

競爭與挑戰的難題

從2018年開始,移動互聯網已經從用戶規模的競爭全面轉向了用戶使用時長的爭搶。各大平臺都進入了深耕細作階段,所有沒構成剛性需求的產品,都面臨着隨時都有可能被用戶冷落甚至拋棄的境況。

除了橫空出世的抖音、快手,如今甚至連B站都在與微博搶奪用戶時間、網紅及廣告主。尤其是抖音,其全球月活躍用戶數已突破5億,國內超3億,趕超微博只用了一年半。

當然,憑藉十年的用戶積累,相較於抖音、快手的變現,微博優勢更爲明顯。有部分投資人發現,儘管抖音、快手漲粉厲害,但是真正的變現,網紅會把陣地變到微博上去,形成了“抖音漲粉,微博變現”的局面。

不過從今年開始,各大短視頻平臺也開啓了短視頻變現的道路。以快手爲例,它在電商變現上高歌猛進,通過推出流量曝光計劃扶持KOL,無論在農村電商還是KOL的私域流量的變現上,已經和微博形成了明顯的競爭態勢。

前有抖音,後有快手,微博要想保住自身在網紅大V、用戶時長、廣告主上的優勢,勢必要在未來有更新的商業化策略。今年年初,微博就開始通過鼓勵vlog博主,嘗試在短視頻上發力。

在2019年微博超級紅人節(V影響力峯會)上,微博CEO王高飛對微博的發展表達了明確的態度,“社交媒體領域正在走出野蠻發展、寬鬆管制的小氣候”,“微博當前的發展重心是繼續尋求穩定增長”。對於微博未來的商業道路的規劃,王高飛表示“微博將強化私域流量的私密性,並針對公域流量進行垂直化扶植。”

不過,雖然微博已經在短視頻領域不斷髮力,但能否重新在領域中找回競爭力目前還不得而知。如何在保住現有用戶的使用時長的同時,讓電商和社交屬性在微博共存,依舊是微博將來的一大挑戰。

兜兜轉轉,微博又回到了十年之前——如何避免用戶流失還能持續獲得盈利?這個微博十年之前的難題,又成了它下一個十年的難題。這意味着新的開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