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包装随身带,更受年轻人青睐

煤饼炉、铜锅子、小小蒲扇摇摆,香醇膏滋进青花瓷罐……

千年膏方悠久飘香,但是在那个年代,膏方还是珍品,只能是少数人才能享有。如今,膏方是人人都可以享有的冬令进补品“首选”。记者获悉,南京市中医院2018年膏方节于10月22日正式启动啦!

现场记者看到,这里预约专家开膏方的号已经排到了数百个,在该院熬膏房内,一些知名老药师运用古法,将精选的道地中药材,经过十几口药炉,通过纯手工熬制下,武火煎开,文火慢熬,夜以继日,一罐罐香香酽酽的膏滋已制作完成,该院的秋冬滋补调理膏方已经面向市民正式开炉熬制。

从2008年首开“金陵膏滋”并引领全国的膏方热以来,10年磨一剑,经过10年的实战和探索,在2018年,南京市中医院的膏方又将有何亮点与大家见面?记者提前探访,为您揭秘。

【亮点探访篇】

亮点一——

告别小饭盒,膏方有了独立小包装

吃过膏方的人都知道,在之前,膏方经过熬制后,大多放在那种方形的玻璃饭盒中,回家放入冰箱,平时吃的时候取出来,挖一勺服用……这虽是一直采用的方法,但有些人却觉得很不方便。

“我经常要出差,带着大饭盒不方便,”对于工作较忙、有时要出差的上班族来说,如今吃膏方有福啦!

据南京市中医院李文主任中药师介绍,从去年开始,药剂成膏这块对膏方包装进行了改良,既有整合装的膏方,也有独立小包装的膏方,供患者根据自身情况,自由选择包装,更加人性化。

李文主任为记者展示了2018年膏方包装上的改良,即在原有盒装基础上增加了小包装的改良设计,吸引了现场市民的兴趣。之前的膏方都是采用整盒装,所以常常会有患者咨询到底每次吃多少比较好。今年为了给每位患者明确每顿膏方的用量,这次的膏方增加了使用独立的便携包装。每次服用的时候,打开一包就可以了。这样的独立小包装,除了能够明确每次的用量之外,就是便于患者携带。有时候出去旅游、出差,不可能带着一盒重重的膏方出门,外出那几天就只能暂停服用,但此次选择一个独立的包装,就能随身带着膏方走。

亮点二——

引经据典,以经典方为基础推陈出新

《红楼梦》里面有个很经典的方子叫人参养荣丸,这个方剂属于气血双补型,具有温补气血功效。还有里面姑娘们用的蔷薇粉、黑逍遥,这些都是中医经典的体现。

南京市中医院作为金陵医脉的传承脉络,不仅结合金陵地域特点的中药用药方法,在名老中医的师承模式下,将《伤寒论》、《金匮要略》等经方作了一个很好的梳理,形成具有临床特点和地域特点的中医经典方。

从2008年首开“金陵膏滋”并引领全国的膏方热,10年磨一剑,经过十年的实战和探索,在2018年,该院决定将提炼并反馈疗效较好的三个经典方结合“私家定制”,向社会进行公布和展示:

第一种:“祛斑葆春膏”。皮肤科石红乔主任介绍,针对皮肤科常见的面部黄褐斑、皮肤淀粉样变、鱼鳞病、皮肤瘙痒以及慢性皮肤病可以采取膏方调理解决。这个方子平时在临床中运用的很多,患者的普遍反映也很好。

第二种:是“调经止痛膏”。妇科张晓苏主任中医师介绍,这味膏方主要针对经期的各种不适,例如痛经、腹胀、浑身乏力、腰背酸疼等。中医有句话叫“通则不痛,痛则不通”。还有一句话叫“血为气母,气为血帅”,该院妇科在血府逐瘀的经方特点上,进行了临床实践,也会根据体质进行加减,让适合的人做一个选择。

第三种,是“加味八珍膏”。中医古籍《丹溪心法》中有一味八珍膏,对于现代亚健康的人群很有普适性。这次之所以叫做“加味八珍膏”是根据患者自身的特点加减药物。着力解决易疲劳、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中医看病,讲求的就是辨证施治。治未病中心的余波主任介绍,现在很多人选择膏方不是为了治疗某种疾病,而是为了自己身体的调理。这个方面,的确也是中医可以发挥特长的地方。“体质辨识方”,根据不同人的体质,以经典方剂为基础,适当增减几味药。

第四种,是“枣梨润肺膏”。中医认为:梨性味甘、微酸、凉,归肺、胃经,有润肺消痰清热生津之功通用于热咳或燥咳热病津伤、或酒后烦渴、等。南京市中医院金陵名医馆张钟爱主任中医师介绍,秋梨膏相传始于唐朝,后由《本草求原》中所载的“秋梨蜜”经宫廷御医加工演变而成。目前我院膏方团队在在古法《食疗本草》秋梨膏的基础上,结合现代人的体质特点进行增减,突出以润肺生津为主,所以口感上梨香芬芳、甜润可口。

亮点三——

“露”“膏”相长,进补范围更广

门诊上常有这样的病人,因为患有糖尿病,平时遵循医嘱,甜的东西一般不碰。但觉得自己的体质的确到了冬季需要调理一下。常常左右为难,这膏方到底去不去开?后来咨询医生之后,一般开具更注重“调养”的方子。在收膏时使用龟板胶、鳖甲胶等收膏,使用甜味剂代替蔗糖。

但他们还是战战兢兢,密切关注自己的血糖变化,害怕出现血糖波动、急性并发症等。对于这样的患者,浓煎剂其实最适合他们。

中药浓煎剂是将单方或复方的中草药经水煎煮,浓缩成一定容量的液体制剂。它既传承了传统汤剂的疗效,又具有体积小、含药量高、便于服用和携带这些优点,且一年四季均可生产和服用。

亮点四——

“开方”团队:名医坐堂,副高坐诊

膏方,又叫膏剂,以其剂型为名,属于中医里丸、散、膏、丹、酒、露、汤、锭八种剂型之一。膏方一般由20味左右的中药组成,具有很好的滋补作用。开膏方、熬膏方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绝活,中医行业有“宁看十人病,不开一膏方”的说法。所以,在膏方开具过程中,医生要很好地掌握中医辨证论治的要领,对采集到的临床资料进行精心归纳,把握病机,合理选用药物。

门诊办公室的张奕主任介绍,和往年一样,为了保证膏方的质量,又南京市中医院的专家团队,来给病人开具膏方。只有职称达到副高以上,对膏方有深入的了解,这样资质的医生才能给患者开方。张主任介绍,只有具备一定的年限,才能够熟练运用膏方给患者调理,所以医院对开方医生的资质十分关注,要求也很严格。

南京市中医院作为全省首开“金陵膏滋”的医院经验丰富,有刘永年、张钟爱等名中医坐堂指导,亲自进行把脉开膏方,对于很多糖尿病人关心的话题,中医专家也有自己很好的建议。南京市中医院内分泌科冉颖卓主任中医师介绍,对于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较好的可以选择膏方,血糖不够稳定的患者,浓煎剂更为适合,具体的服用方式要谨听医嘱。

亮点五——

“售后”团队:互联网思维服务患者

除了开方的专家很专业,该院的膏方服务团队也很专业。从南京市中医院开具膏方的市民都会收到一张卡片,上面不仅有医生、药剂师的核对签字,还有具体服用方法。

南京市中医院率先在国内中医院开展了互联网思维的服务——膏方客户服务团队建设,建立了患者膏方服用数据库。该团队不仅为患者预约名中医开具膏方,开展膏方咨询,膏方制作完成后提供邮递等一站式服务,而且还为所有的服用膏方患者提供医疗回访服务。

据该团队的负责人介绍,患者开始服用膏方后的一个月期间的身体表现、病情变化由于不能及时与专家取得联系,专家很难知晓患者服用膏方的各种反应,更无从干预,为了保证膏方服用疗效和安全,该团队的医务人员定期给服用膏方的患者进行回访、询问、答疑,指导患者服用膏方,将患者服用后的病情变化及时反馈给专家,也将专家的一些建议及时反馈给患者,同时也将患者服用情况录入到“患者膏方服用数据库”,便于对其分析总结,从而提高患者的顺应性和临床疗效。

亮点六——

首席制膏师:古法纯手工熬制

传统的方法是使用大紫铜锅熬制,而不像有些制膏点宣传的铝锅,铝锅长期的高温下会氧化,与药物易发生反应,有分解有害物质的可能。

该院首席熬膏师杨炳火副主任中药师介绍,按照中药制剂的标准来看,膏方制作的程序一点都不能少,中药浸泡、两次煎熬、去渣、文火浓缩、辅料收膏等多道工序,精选的地道药材需要二十小时左右的精心人工熬制。膏方的制作必须有其规范化流程,在实际的制作中,还会根据药材特性等具体情况,做到一人一方,一人一熬,有其规范化流程,也有其“量身定做”的微妙。

为保证并膏方制作质量,南京市中医院推出了“首席制膏师”制度,严格把关膏方的熬制过程,给每副膏方都出具“质量信誉卡”,上面有开方专家、配方药师、复核药师、制膏药师、收膏药师等的一一签名,并交由患者保管,从老中医开方到拿到膏方后的诸多环节都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严把膏方生产的质量关,确保了该院膏方的质量。

【膏方科普篇】

南京市中医院老年科骆天炯主任中医师说,冬季养生首选膏方,膏方是冬季滋补调养、强身健体、预防保健的好帮手。在日常的调理当中,并不是一到冬天就开始大吃大喝,建议饮食上仍然要注意适量,立冬之后,气候晴朗但仍有秋燥的感觉,仍建议少吃一些刺激性强、辛辣、燥热的食品,如尖辣椒、胡椒等等,应当多吃一些蔬菜、瓜果,如冬瓜、萝卜、西葫芦、茄子、绿叶菜、苹果、香蕉等。饮食一定要吃温热的食物,开始减少一下凉拌菜等类似的食物,要保证饮食多样化,多吃温热食物,以保障胃肠功能的正常代谢,避免腹泻等症状的发生。下面请骆主任介绍一下有关膏方的科普知识。

膏方的起源:

膏方,膏为剂型,方为方略,乃理法方药之概称,又称膏剂、煎膏、膏滋,属于中医传统“汤、丸、散、膏、丹、酒、露、锭”八大剂型之一。秦伯未《膏方大全》:“膏方者,盖煎熬药汁成脂液,而所以营养五脏六腑之枯燥虚弱者也,故俗亦称膏滋药。”

最早运用膏剂治病的记录,为西汉成书的《黄帝内经》,内中有两则记载,即《灵枢·痈疽篇》中的豕膏,和《灵枢·经筋篇》中的马膏。都是以动物脂肪为基质,用于治疗外、伤科疾病。但次时的膏剂主要还是一种外用药的剂型。

古时,膏与煎常混称。东汉末年,医学大家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有一些“煎”,其制作方式,可以看出现代膏方的雏形。例如“腹满寒疝宿食病”篇中的大乌头煎和“黄疸篇”中的猪膏发煎。大乌头煎中,方用大乌头五枚,加水三升,浓煎成一升,去药渣后,加蜜二升,再煎直至水干后药成。这种水煎药物,去药渣,继续浓缩药液,最后入蜜,再煎煮蒸发水分的方法,就是现代一般制膏滋的方法。这也是内服膏方的最早记录。

南宋时洪文安之的《洪氏集验方》中,就收录了琼玉膏。这是一首著名的膏方,直至今日,仍广为沿用。同时膏方中含有动物类药的习惯也流传下来,如《圣济总录》栝萎根膏,此时膏方兼有治病和滋养的作用。

膏方的制作:

自古有“一勺膏滋十碗药”的说法。古法制作的膏方工艺繁杂,从开方、选料、炮制、熬制、浓缩收膏到制成成品,每一步都要求非常严格,途经选、炮、泡、煎、泌、浓、合、收八道工序,最快也需要一周时间才能制作完成。

1.亚健康人群 体质辨识后,可根据结果予以相应药物,调理体质,以到达阴平阳秘,气畅血和,改善亚健康状况。

2.慢性疾病非急性发作期的患者 可通过膏方稳定病情、控制疾病进展。

3.大病初愈、手术后、创伤后等康复期人群,往往气血损伤比较明显,要用膏方来补。

4.希望通过膏方调理以此美容养颜、抗衰老的人群,尤其是女性患者,我院张晓苏主任的“养颜膏”可通过调理内分泌,驻颜抗衰。

膏方服用禁忌:

一忌生冷、油腻、辛辣食物“忌口”是指根据病情及治疗需要,要求患者在服用期间忌食某些食物,以防止某些食物与药物相互作用而减低药效或产生不良反应。服用膏方期间应忌食生冷、油腻、辛辣等不易消化及有较强刺激性的食物;不宜饮浓茶;服含有人参的膏方要忌食萝卜,且不能与牛奶同服。

二忌过量服用滋补类膏方一般性质黏腻,而脾胃的消化功能有限,过多服用会加重脾胃的

负担,非但起不到滋补作用,还会导致人体阴阳失衡,甚至气血滞留不通,即老百姓常说“虚不受补”。因此一般在服用膏方前,医生会酌情先予水药调理脾胃功能,再以膏方调补,以防滋腻碍胃,并能提高吸收效果。

三忌服用周期过长 膏方营养丰富,容易变质,如果没有及时服完,也最好弃之不用,以免因服用了过期变质的膏方而产生副作用。并且服用膏方时间过长,不符合中医所说的“辨证论治”,无法及时因体质、病情改变,合理调节用药,因此一料膏方通常服用周期为1个月到40天左右,复诊后重新开方熬药,即我们所说的“一料两开”。

注意事项:

服用膏方期间,如遇慢性疾病急性发作时,如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慢性萎缩性胃炎急性发作等;或服药期间出现急性腹泻、呕吐等症状时,应适当停药,待症状缓解后方可继续服药。如遇症状严重者,应及时就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