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还是学生的时候,学习针灸,老师经常让背诵的口诀中,有个口诀是这样说的:“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言下之意就是说肚子、腹部的疾病那么都可以在足三里这个穴位去解决;那么腰背部的疾病同理在委中穴可以可以得到非常好的解决。由此也可以看到这个穴位的重要性。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非常重要的穴位:委中穴。

委中穴首见于《灵枢•本输》。委,曲之义,中,正中,中央。因穴在腘窝中央正中,委曲之处,须膝腘屈曲,委而取之,故名委中。别名,血郗,委中央,中郗,郗中,腿凹,屈膝内。定位:在腘窝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肌腱与半腱肌肌腱中间。简易取穴法:在腘窝横纹正中央,屈膝或俯卧取之。

所属经络:委中穴是足太阳膀胱经之合穴,膀胱经循行人身之背面,包括头、项、背、腰、臀及下肢后正中,是人身最长的经脉,共有67个穴位,五脏六腑的背俞穴都分布在膀胱经上。膀胱与肾相表里,肾为先天之本,太阳膀胱主一身之表,是人身之藩篱,有卫外作用。委中穴因属从背腰而来的两支膀胱经脉在腘窝的会合处,所以该穴是治疗腰背疾患的要穴。

相关疾病和治疗用法:《灵枢•终始》篇云:“病在腰者取之腘。”《丹溪心法》云:“腰曲不得伸,针委中出血立愈。”人身体后面的疾患,应取委中穴为主治疗。临床应用时有几条大原则:一是对属于膀胱经循行头、项、背、腰、臀、下肢后正中的疾患,应首选委中;二是属于外感实证的腰背疾患用委中治之效果好;三是委中穴一般不用灸法,临床多施以平补平泻或刺络拔罐放血法。具体临证运用如下:委中配大椎、肝俞、肾俞、大肠俞治疗腰背痛。

大椎是诸阳经与督脉的交会穴,肝俞是肝的背俞穴。外感风寒,膀胱经经气失畅,以致背部疼痛,掣及两胁,咳嗽加重,或背部发紧,或肩胛骨内侧缘疼痛等,有明显压痛者,即可选用上穴。针刺大椎时,针尖向痛处,用合谷刺法,使针感传至痛处效果更好。一般情况下,各种腰痛以脊柱两侧效果好,因该处属足太阳膀胱经,用委中配肾俞、大肠俞可标本兼治。如有明确的外感风寒病史亦可在肾俞、大肠俞、委中拔火罐;如属虚寒性腰痛,可在肾俞穴施以灸法,刺络拔罐后施重灸法即“三重法”治疗慢性虚寒腰痛效果更好。诸如西医之急慢性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腰椎关节退行性病变、腰肌劳损等均可以此为据进行施治。

委中配秩边、承山治腿痛、痔疮痛。腰痛连及臀部,沿下肢膀胱经疼痛即合并有坐骨神经痛时,要加刺秩边穴,针时要求针感能下传至足趾部效果才好。如有外痔疼痛者,以毫针刺秩边,针尖斜向会阴,配合委中、承山刺络拔罐放血有即刻止血止痛的作用,若病久已有漏管形成的疗效差。

学会、学好经络,可以解决我们自身很多疾病,需要我们持续不断的学习并且加以运用。

但愿世间人无病,何惜架上药生尘。祝福大家健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