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再說軍事,說起來清朝皇帝的木蘭圍獵,放到今天來說完全就是軍事演習啊。其實,清朝皇帝圍獵是一個很正式的活動,甚至可以說是很重要。

看過清宮劇的朋友應該很熟悉圍獵,印象中好像清朝的皇帝總要搞點打獵活動。其實,清朝皇帝圍獵是一個很正式的活動,甚至可以說是很重要。有多重要?圍獵活動看似玩耍,其實包含了政治和軍事意圖,至於後來爲什麼取消了?原因很簡單。

清朝的圍獵是很講究的,學名叫木蘭圍獵,也叫木蘭秋獮,秋獮即是秋天打獵的意思。至於木蘭,自然跟花木蘭無關,木蘭是滿語的音譯,翻譯過來就是“哨鹿”,即“捕鹿”。木蘭圍獵有固定的地點——木蘭圍場,清朝皇室就是在這裏演練騎射的。

木蘭圍場的面積很大,總面積得有一萬多平方公里,裏面樹木蔥蘢,水草繁茂,有諸多鳥獸聚居繁衍,非常適合打獵。木蘭圍獵是從康熙皇帝開始的,康熙皇帝決定皇室每年秋天要圍獵一次,他是有想法的,那就是我標題中說的,政治軍事意圖。

先說政治,木蘭圍場是設在內蒙的。通過每年一度的圍獵活動,清朝皇帝可以藉機接見蒙古各部的王公貴族,這自然是爲了鞏固滿蒙的民族關係,甚至可以說是爲了促進民族團結。清朝皇帝怕蒙古搞事情,藉着圍獵搞一下聯歡,來滿足其政治目的。

再說軍事,說起來清朝皇帝的木蘭圍獵,放到今天來說完全就是軍事演習啊!現代國家搞軍事演習自然是各種導彈,裝甲車,但是古代沒有這些。清朝雖說已有了火器,但是騎兵仍發揮着大作用,通過圍獵,可掃除八旗的貪逸習氣,提升其戰鬥力。

如此說來,木蘭秋獮這項清朝皇室權貴的圍獵盛事,確實是頗具意義。於是,從康熙那輩兒皇帝開始,木蘭圍獵就成了清朝皇室的一項“保留節目”。不說其他,光是圍獵的歡樂氣氛,完全可以當作是一場大典、聯歡會。不過此聯歡會也有停辦的時候。

比如雍正皇帝在位之時,便沒有舉辦過木蘭圍獵。皇帝不去的圍獵自然不算是圍獵,大臣們沒事就攛掇雍正,去吧去吧。但是雍正忙啊,天天批奏摺不停歇,又說自己一心禮佛,喜靜不殺生,反正就是不去,不過他倒是常叮囑後輩們要積極參加圍獵。

果然,乾隆很聽話,很積極地去參加圍獵,在位期間參加了四十多次,可謂勞模。至於後來爲何取消圍獵,原因很簡單,窮。自嘉慶扳倒和珅小發一筆之後,清朝慢慢衰落,國庫漸漸空虛,圍獵勞民傷財,實在是搞不動了。於是,道光皇帝:“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