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司機"同臺競技,"智能卡車"能否"機智過人"?

8月24日晚8點,央視一套《機智過人》欄目中,解放無人重卡J7測試全過程震驚衆人。該節目中,60年駕齡的老司機出了一個刁鑽的問題:

在車輛編隊的情況下,"跟車"的解放無人重卡能否緊跟司機師傅駕駛的重卡,將第730萬臺解放卡車關鍵零件準時送達?在這個看似平凡的路途上,有100枚鋼釘設下的陷阱,1000臺嶄新卡車圍出的曲折道路,最高難度的顛簸路面,隨時加塞的車輛和跌落的貨物……

加載智加科技核心技術的解放無人重卡最終順利"通關":不僅可以保持車距在車道里平穩地加速、減速,還能夠"覺察"到前車的突發狀況提前規避,通過狹窄車道和轉彎的能力也媲美真人司機,讓在座嘉賓和觀衆體驗了一把"無人駕駛"的炫酷感。

在此次實測中,解放無人重卡展露了自動跟車、主動避障、自動調頭、交通標識識別、自動泊車等多項行駛功能,幾乎涵蓋了如今幹線物流運輸下所需要的自動駕駛能力,讓無人駕駛從"虛幻的電影"走進"現實生活",對交通運輸行業、人類社會都將巨大的影響。

價值

從汽車工業的發展史來看,儘管經歷了一百多年的發展,人類的汽車技術已經獲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但其提升的主要是汽車的機械性能:跑得更快、裝得更多、更舒適、更安全……不過,有一點始終未曾改變——汽車需要"人"來駕駛。

而人畢竟是一種生物,在開車時會疲憊、會犯錯、會有視線盲區,這可能都會導致一些不必要的災難發生。尤其是對於卡車司機這種職業而言,通常都是長途運輸,需要長時間集中注意力,不僅十分勞累,而且還有一種難言的孤獨,身心俱疲是常態。有數據顯示,貨車的事故率遠高於家用車,貨車事故每年會導致7萬人死亡、30萬人受傷。那麼,人類究竟該怎麼辦呢?

身爲"萬物之靈長"的人類,畢竟有着聰明的大腦,通過開發自動駕駛技術,完全可以將人類從這種危險的、枯燥的工作中解放出來,轉而從事更加安全、更有價值的工作。

而自動駕駛卡車的量產使用,也將對物流運輸行業產生顛覆作用:首先,自動駕駛可以通過攝像頭、傳感器、人工算法組成的系統來進行駕駛,規避因疲勞駕駛而產生的交通事故;其次,自動駕駛可以通過算法軟件和機械硬件的測試匹配來儘可能的節省油耗,降低運營成本;再次,自動駕駛卡車可以通過物聯網、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區塊鏈等技術,與交通設施、港口、倉庫等形成智慧物流網絡,從而提升物流配送的效率。

變革

此次央視一套嶄露頭角的解放無人重卡,是一汽解放從"傳統卡車製造商"向"智慧交通運輸解決方案提供者"戰略轉型的重要一環。作爲年產超過30萬輛的中國最大的商用車企業,一汽解放以高安全、高可靠、高效率、高性能、高品質爲設計開發目標,時刻保持創新領先的設計開發理念,在自動化、智能化的道路上不斷開拓創新。

自動駕駛卡車,不僅涉及到整車製造環節,還與產業鏈供應商、技術方案提供商等多個端口。爲了讓無人重卡更"智能",一汽解放選擇與國際一流的自動駕駛技術提供商——智加科技合作,由智加科技提供智能車輛自動駕駛技術解決方案,完善多傳感器融合和人工智能解決方案,推動智能卡車技術開發。實踐證明,一汽解放的整合生產設計與智加科技的自動駕駛技術相得益彰,推出的解放無人重卡因"聰明"的大腦、優越的性能在央視舞臺上大放異彩。

以自動駕駛卡車爲重要突破口,一汽解放還正逐步落實哥倫布智慧物流開放計劃,匯聚了包括智加科技在內的一大批上下游企業,積極擁抱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前沿技術,與衆多生態合作伙伴協同聚焦、抱團發力,打造智慧物流生態圈。

市場

自人類誕生之日起,物流的需求就隨之而生。到了現代,雖然有着飛機空運、輪船水運的補充,但只有陸路運輸才能將商品或者物資運送到人們面前。尤其是隨着電商的發展,人們越來越習慣於在網絡上訂購商品,並希望能更快地得到商品,這在某種程度上促進了物流行業的繁榮。

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 Institution)旗下技術創新中心(The Center for Technology Innovation)曾在一份研究報告中表示,快遞服務和卡車或許會相較其他企業、車型更快擁抱自動駕駛技術。

與此同時,物流行業的成本和效率也呼喚着自動駕駛、智慧物流時代的到來。根據貝恩公司發佈的《中國公路貨運市場研究報告》顯示,中國現已成爲了世界第一大公路運輸市場,市場規模超過5萬億人民幣,但物流效率不高,物流費用佔GDP的比重超過16%,遠遠高於發達國家的10%。智加科技CEO劉萬千認爲:"以無人重卡爲基礎的智能運輸,將爲幹線物流提供升級改造的動能,帶來顯著的降本增效、保障安全、降低能源消耗的價值。"

智能化作爲新一輪全球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核心驅動力,正在深度改變經濟社會各個領域,未來,無人重卡除了給人們帶來炫酷的黑科技之外,其商業價值和社會價值更加顯著。在一汽解放和智加科技等企業的協作和努力下,智慧物流時代終將全面到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