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是“羣經之首”“大道之源”,諸子百家都從其中汲取營養。易道廣大,潔靜精微。而這一部中國人最重要的經典,將人的修養和修行以及人的命運講到了極致。

人的命畢竟不是全靠天定,《周易》的偉大不在於創造了或者間接產生了一系列的“算命之法”,而在於它啓發我們明瞭人間的“貞正之道”,如果我們能沿着《周易》指明的這條“貞正之道”,人生道路必然能夠元亨利貞。

《周易》告訴我們,下面這些人才會擁有好的命運:

一、善良寬容的人

《周易》強調“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善良與厚德、厚道的內涵基本相同。

《周易》說厚德載物,其實厚德載物的本質就是善良寬容。厚德是善良,用善良的心地去承載萬物,待人接物,包納萬物,就是寬容。

懂得厚德載物的人,懂得善良寬容的人,其實就拿到了人間最好的通行證,爲自己乃至子孫後代種下了福田。

二、自強不息的人

《周易》上說,人要效法大地的品德,用厚德承載萬物;要效法上天的品德,以剛健的精神自強不息。

厚德載物是在大地之上種下福田,而自強不息則是爲自己爭取更廣闊的天空。

自強不息的本質,就是衆多經典中所說的:日新其德。陰陽相摩,八卦相蕩。世界時時都在變化,萬事萬物在下一刻都是新的。

自強不息,就是永遠在進步,永遠不滿足。有智慧的人應當效法陰陽變化日新,不斷改掉過錯,不斷創造新的業績,在歲月的流逝中修養自我,昇華自我。

三、遷善改過的人

《周易》64卦中有一個益卦:風雷益,君子以見善則遷,有過則改。益卦重點講的就是改過遷善。

每個人從出生到死亡,不斷積累自己的錯誤,這些錯誤形成一個“勢”或者說“氣場”,這些惡“勢”不斷蠶食人的好運。但事實上人們都明白自己的錯誤,但是卻沒有勇氣,沒有決心去改正,這也正是層次越低的人越容易放縱自己的原因,他們無力控制自己錯誤的習慣。

《孟子》中記載,有這麼一個人,每天都要偷鄰居家的一隻雞。有人勸告他說:“這不是君子的做法。” 他回答說:“那我就逐漸改吧,以後每個月偷一隻雞,等到明年,我再也不偷了。"既然知道這樣做不對,就應該馬上改正,爲什麼還要等到明年呢?

其實,這也正是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鮑勃·迪倫《答案在風中飄》的主旨:

一個人要仰望多少次

才能看見天空

一個人要有多少隻耳朵

才能聽見人們的悲泣

要犧牲多少條生命

才能知道太多的人已經死去

答案啊 我的朋友 在風中飄揚

答案它在這風中飄揚

針對這首歌,鮑勃·迪倫說過這樣的話“我認爲最有罪的是那些看到不對的東西,心裏也知道那不對但就是不願正視的人。”

四、把握時機的人

周易·繫辭傳》中說,“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這是一句非常有名的話。器”可以指學問、能力,就是所謂的“藏器於身”。深藏不露,還不要表示出來。有器不用可以,但不可無器。

但是,有“器”還要看時機。歷史上,很多人物有能力,有才,但是生不逢時,沒有好的時機,所以也就埋沒了。你有了本事,機會未到,命運未到,也是沒有用的。雖然時機和機遇是不以人的意志爲轉移的,但是卻可以時刻警惕,做到時機來的時候,一下抓住。這就很厲害了。

《周易》中說,君子見幾而作,不俟終日。幾就是苗頭,兆頭;作就是行動,有所作爲。指發現一點苗頭就立刻採取措施。《易經》這本書把變化講得非常透徹。事物的變化總是從微小的地方開始。君子修身做事,一定要善於發現這些變化的苗頭,及時採取措施,機會稍縱即逝,不要一天一天地拖着。

五、謙卑低調的人

《周易》謙卦中說:“謙謙君子,卑以自牧也。”牧,就是養,引申爲自守。卑以自牧就是謙卑自守也。謙卦是64卦當中,唯一一個六爻全吉的卦。

謙,在《易經》是一個卦名,叫做“地山謙”。它的畫像,是高山峻嶺,伏藏在地的下面,也可以說,在萬仞高山的絕頂之處,呈現一片平原,滿目晴空,白雲萬里,反而覺得平淡無奇,毫無險峻的感覺。

萬事退一步就叫謙,不傲慢就叫謙,讓一步就叫謙,多說一聲謝謝、對不起,就叫謙,謙卦六爻皆吉。除了謙卦,其餘的卦,有好就有壞,有吉就有兇。

南懷瑾先生說,山最高了,但它卻處在平地的下面,而這塊平地呢,卻又在山頂上。謙卦的道理就是這樣。你到了最高處,就要平實,不要認爲自己高,這就是謙的道理。所以地山謙,山最高,像崑崙山、喜馬拉雅山頂,那多高呀!但是高有什麼用呢?高要能下才好。山頂上面是平地,意思就是:最高處要是最平凡的,最平凡最恭下的就是謙卦。

六、艱貞的人

《周易》中說:無平不陂,無往不復,艱貞無咎。陂是坡地的意思。這句話是說,平地和山坡是可以相互轉化的,有去就會有來。

艱、貞是兩個詞,艱是說外在環境的艱苦、窮困;貞是君子內在對貞正的堅守。君子在艱苦、窮困的環境中,保持內心和品行的貞正,終究是有福的,也必將走出困境,爲自己贏得好運。

世界上時時刻刻發生的變化,循環往復,平地在某個時間會變成山坡。這就是說,困境和逆境是不斷轉變的,沒有人一輩子走運,也沒有人一輩子倒黴。人生艱難和困苦雖然不能避免,但只要我們保持一顆堅忍和貞正的心,就能將其轉變成平坦的大道。

《易經》讓我們在艱難困苦中保持忍耐和貞正之心,這樣做一定會有好的結果。無獨有偶,《論語》中記載孔子被困,已經沒有了糧食,他告訴弟子們“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君子身處困境,能夠堅持自我,熬過去,而小人卻不懂得堅持原則,一遇到困難只會變節和逃避。

七、懂得變化的人

“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從某種意義上來將,《周易》是一部講變化的書。

《周易》上說,上下無常,剛柔相易,不可爲典要,唯變所適。

《易傳》也說,神無方而易無體。意思就是萬物的變化無常,沒有固定的規律。這裏推究道人事上、修身做事情都要講究一個“變”字。

智聖東方朔深得《周易》“變”的精髓。他教育孩子說,聖人之道,一龍一蛇,形見神藏,與物變化,隨時之宜,無有常家。

意思就是說,聖人處世的道理,行、藏、動、靜因時制宜,有時華彩四射,神明奧妙;有時緘默蟄伏,莫測高深。隨着萬物、時機的變化,用最合宜的處世之道,絕不是固定不變,也絕不會拘泥不通。

八、懂得進退存亡的人

《周易》乾卦中說,亢龍,有悔。飛的過高的龍,必然會招致禍患而悔恨不已。

亢龍,就是飛的過高的人,代指那些知進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喪的人。

相關閱讀:陰陽術數構系是打開人類神祕大腦的萬能鑰匙

簡單來說,亢龍有悔就是警示我們,事不能做絕,話不能說滿,便宜不能佔盡。凡事都要把我分寸,爲自己留條後路。

人情留一線,日後好相見。世事難料,什麼事都會發生變化,人情世故複雜微妙,如果把事情做絕了,就等於堵了自己的後路,一旦事情發生了變化,就沒有迴旋的餘地。

人生三大陷阱,大意、輕信、貪婪!

一個農夫進城賣驢和山羊。山羊的脖子上繫着一個小鈴鐺。三個小偷看見了,一個小偷說:“我去偷羊,叫農夫發現不了。”另一個小偷說:“我要從農夫手裏把驢偷走。”第三個小偷說:“這都不難,我能把農夫身上的衣服全部偷來。”

第一個小偷在道路的轉彎處悄悄地走近山羊,把鈴鐺解了下來,拴到了驢尾巴上,然後把羊牽走了。農夫四處環顧了一下,發現山羊不見了,就開始尋找。

這時第二個小偷走到農夫面前,問他在找什麼,農夫說他丟了一隻山羊。小偷說:“我見到你的山羊了,剛纔有一個人牽着一隻山羊向這片樹林裏走去了,現在還能抓住他。”農夫懇求小偷幫他牽着驢,自己去追山羊。第二個小偷趁機把驢牽走了。

農夫從樹林裏回來一看,驢子也不見了,就在路上一邊走一邊哭。走着走着,他看見池塘邊坐着一個人,也在哭。農夫問他發生了什麼事。

那人說:“人家讓我把一口袋金子送到城裏去,實在是太累了,我在池塘邊坐着休息,睡着了,睡夢中把那口袋推到水裏去了。”農夫問他爲什麼不下去把口袋撈上來。那人說:“我怕水,因爲我不會游泳,誰要把這一口袋金子撈上來。我就送他二十錠金子。”

農夫大喜,心想:“正因爲別人偷走了我的山羊和驢子,上帝才賜給我幸福。”於是,他脫下衣服,潛到水裏,可是他無論如何也找不到那一口袋金子。當他從水裏爬上來時,發現衣服不見了。原來是第三個小偷把他的衣服偷走了。

每一個行爲和態度都是內心思想的折射和體現,做事做人都應該做出無愧於心的選擇和努力!不大意才能清醒,清醒才能不輕信,不輕信才能不貪婪。

歷代放生典故,放過自己,便是最好的放生!

【鱔魚乞命】

明神宗萬曆九年,杭州湖墅居民於氏的鄰居,遭遇盜賊搶劫,於氏有出嫁的女兒,聽到消息,特地回孃家爲母親問安,順便送來十尾鱔魚作禮物,於氏將鱔魚畜養在水甕中,卻忘記了。

有一夜,於氏夢見十個穿黃衣戴尖帽的人,長跪在她面前,苦苦哀求救命。醒來心中疑怪交集,不能消釋,便到算卦家中去卜吉兇,術士告訴她說:“家中當有生靈求你放生。”於氏回家遍找室內,發現水甕中有鱔魚,數數正是十尾,大爲驚奇,心想:“鱔魚爲了求生,竟能現黃衣人而入我夢境,可見魚類也有靈性。”於是立該將鱔魚帶往河裏放生。

【循環救護】

有讀書人某甲,天性仁慈。有一次,他親族家中的母狗,一胎生下四隻小狗,以爲不吉利,要把小狗丟棄在河中溺死。某甲看見了,不忍活躍可愛的小動物,無辜被害,便帶回家畜養。

四隻小狗在某甲悉心的照顧下,漸漸長大了。不但勇敢而且忠於主人。有一天,將近黃昏的時候,忽然一陣暴風,帶有腥味氣,屋前草木,一片散亂,聲音震動山谷,遠遠的望見一條大蟒,身體粗如水桶,目光閃閃,張口吐舌,來勢兇兇,直趨某甲,欲加以吞食。

四隻狗見狀,奮不顧身地四面競奔,衝向大蟒,跳上蟒身,扼住頸部及要害,拼命亂咬,經過一場激烈的奮鬥,結果大蟒傷重而死,四隻狗終於救護了主人,沒有受到傷害。

【雙喜臨門】

江蘇京口範某,其妻染患肺癆,病勢沉重,將監死亡。醫生教他用麻雀百頭,製藥服用,又當在二十一日內依照醫囑,買回活雀百隻,囚在鳥籠內,預備醫治妻病。

其妻得知瞋怒說:“以我一命,殘殺物類百命,我寧願死,決不忍殺害。”於是,開籠釋放百鳥逃生。

不久範妻癆病不知不覺自然痊癒了,而且懷孕生男,兒子兩臂上各有黑斑,形狀如雀。

由此可見,一念仁慈,放生百鳥,結果不但是轉重病得康復,且獲麟兒,真是雙喜臨門了。

【生殺顯報】

太湖附近居民,大多以網鳥釣魚謀生,唯獨沈文寶全家,愛好行善,見人捕獲鳥,必買來放生。

後來正逢該地鄉村,傳染瘟疫,有人在黑夜裏,看見兩個瘟鬼,手中各持很多的旗子,互相討論說道:“除了沈文寶一家放生外,其餘各家,可按門次第插旗。”

不久,該村居民三百餘家,傳染瘟疫而死的超過了大半,唯有沈文寶全家平安無恙,而且後來得享高壽善終。

【慈移定數】

浙江會稽人士,陶石樑、張芝亭,兩人同遊大善寺,遇見漁夫捕獲數萬鱔魚賣,陶石樑對張芝亭說:“我不忍數萬無辜的生命將遭烹殺,想全部買來放生,怎奈能力不足,但願兄臺共同倡導,勸化捐資,以成善舉,不知意下如何?”張芝亭也慨然贊成,自己先出一兩銀,勸募大衆湊成八兩,將數萬鱔魚買來放生江中。

到了秋季,有一夜,陶石樑夢見神告訴他說:“你命中本來不該得中,只因放生功德甚大,得早一科中試。”陶石樑心想:放生善舉有賴張芝亭贊成,奈何功德獨歸於我?數天後,南京送來中試名錄,張陶兩人果然同時金榜題名。

我們在談放生的時候,常常忘了我們自身就是那個需要被解救的衆生。

想要消除自己的痛苦煩惱,首先就要用心觀照自己痛苦和煩惱的根源。我們現在所承受的一切,都是往昔所作之業,我們將來遇到的一切,又都是當下的造化。

所有的煩惱也都是我們內心因爲貪慾、嗔怒、愚癡等無明造作的結果。

因此,想要令自己解脫於輪迴苦海,就是要諸惡莫作、衆善奉行,做真正利益衆生的事業。

想要消除煩惱,就是要放下自我執念,自淨其意,回到原本清淨無染的內心。

一切痛苦,都是自造的,一切煩惱,都是自找的。人生之中,原本就沒有什麼事過不去,只有自己和自己過不去。人心原本自由無礙,有的只是自己對自己的束縛。

所以,在放生之前,先將自己放出惡業的牢籠,度脫生死輪迴;在放生前,先將自己放出煩惱的羅網,得以自在解脫。

放過自己,便是最好的放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