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谓李鸿章不知洋务乎。谓李鸿章不知洋务乎。

“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

其实梁启超对李鸿章的评价是:李鸿章不识国民之原理,不通世界之大势,不知政治之本原,当此十九世紀竞争进化之世,而惟弥缝补苴,偷一時之安,不务广养国民实力、置其国于威德完盛之域,而仅摭拾泰西皮毛,汲流忘源,遂乃自足,更挾小智小术,欲与地球著名之大政治家相角,让其大者,而争其小者,非不尽瘁,庸有济乎?孟子曰:放饭流歠,而问无齿决,是之谓不知务。殆谓是矣。李鸿章晚年之著著失败,皆由于是。

李鸿章死后两个月,梁启超即写出皇皇大作《李鸿章传》,称“李鸿章必为数千年中国历史上一人物,无可疑也。李鸿章必为十九世纪世界历史上一人物,无可疑也。”故“读中国近世史者,势不得不口李鸿章;而读李鸿章传者,势不得不手中国近世史!”

然而,李鸿章毕竟只是晚清“庸众中的杰士”,他“不识国民之原理,不通世界之大势,不知政治之本原。”他向西方学习,毕生追求的富国强兵的梦想,始终只停留在器物层面上。他没有也不可能去改变腐朽的封建体制,于是所做的一切努力都只是“沙上建塔”。正如他自己所说,终其一生,他“只是一个裱糊匠,面对一个破屋只知修葺却不能改造。”所以,梁启超认为李“有才气而无学识,有阅历而无血性”,他说“敬李鸿章之才”,“惜李鸿章之识”,“悲李鸿章之遇”。

既肯定又批评,属于李鸿章所以为一世俗儒所唾骂者以洋务,其所以为一世鄙夫所趋重者亦以洋务,吾之所以重李责李而为李惜者亦以洋务。谓李鸿章不知洋务乎?中国洋务人士,吾未见有其比也。谓李鸿章真知洋务乎?何以他国以洋务兴,而吾国以洋务衰也?吾一言以断之,则李鸿章坐知有洋务,而不知有国务。

是役(指甲午战争)也,李鸿章之失机者固多,即不失机,而亦必无可以幸胜之理。盖十九世纪下半纪以来,各国之战争,其胜负皆可于未战前决之,何也?世运愈进于文明,则优胜劣败之公例愈确定。实力之所在,即胜利之所在。

各国并立,生存竞争,惟利是视。……李鸿章之手段,专以联某国制某国为主。……于中、日之役,则欲嗾(唆使)俄、英以制日,……卒之未尝一收其效,而往往因此之故,所失滋多。胶州、旅顺、大连、威海、广州湾、九龙之事,不得不谓此政策为之厉阶也。……要之,内治不修,则外交实无可办之理。以中国今日之国势,虽才十倍于李鸿章者,其对处之策,固不得不隐忍迁就于一时也。此吾所以深为李鸿章怜也。中肯的评价

李鸿章所以为一世俗儒所唾骂者以洋务,其所以为一世鄙夫所趋重者亦以洋务,吾之所以重李责李而为李惜者亦以洋务。谓李鸿章不知洋务乎?中国洋务人士,吾未见有其比也。谓李鸿章真知洋务乎?何以他国以洋务兴,而吾国以洋务衰也?吾一言以断之,则李鸿章坐知有洋务,而不知有国务。

是役(指甲午战争)也,李鸿章之失机者固多,即不失机,而亦必无可以幸胜之理。盖十九世纪下半纪以来,各国之战争,其胜负皆可于未战前决之,何也?世运愈进于文明,则优胜劣败之公例愈确定。实力之所在,即胜利之所在。

各国并立,生存竞争,惟利是视。……李鸿章之手段,专以联某国制某国为主。……于中、日之役,则欲嗾(唆使)俄、英以制日,……卒之未尝一收其效,而往往因此之故,所失滋多。胶州、旅顺、大连、威海、广州湾、九龙之事,不得不谓此政策为之厉阶也。……要之,内治不修,则外交实无可办之理。以中国今日之国势,虽才十倍于李鸿章者,其对处之策,固不得不隐忍迁就于一时也。此吾所以深为李鸿章怜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