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500多年前的佛教对宇宙之广阔的描述已远远超出了人类对数量概念的想象力,其宏大正如“三千大千世界,百亿日月”。自量子力学被发现(只能说是发现,知识本早已存在)以后,人类对宇宙的探索终于能从极微观领域入手了,但无数种理论仍无法解释“宇宙起源”这个谜题。

牛顿和爱因斯坦两位科学巨匠大家都知道,但很少有人知道,这两位影响了人类文明进程的科学家晚年时不约而同地研究起了神学!想想是不可思议,却又理所当然。这不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之间的矛盾,在量子力学层面上来看,我们所面临的世界的确太过于诡异。

牛顿曾将自制的太阳系星体运行仪展示给无神论者观看,他们惊叹于其运行之精确,于是问道:“这是谁制造的,怎么制造的?”,牛顿随口答到:“自发地随机产生的。”,无神论者说这根本不可能,牛顿反问:“既然你认为这小小星运仪都不可能自发地、随机地、偶然产生,那么为什么坚持认为这庞大的宇宙及其运行方式是随机、偶然地产生的呢?”……

爱因斯坦晚年接受记者访问时,记者问他“神”是否存在,爱因斯坦看着桌上的咖啡杯问记者:“您知道是谁将这个杯子放在此处的?”,记者回答:“当然是您自己了。”

爱因斯坦接着便说:“小到咖啡杯等物,尚且需要一种力量来安排,那么请想想,宇宙如此多的星球,而每颗星球按照某一轨道精确运行互不干扰,这又是谁安排的呢?“……

自量子力学被发现(只能说是发现,知识本早已存在)以后,人类对宇宙的探索终于能从极微观领域入手了,但无数种理论仍无法解释“宇宙起源”这个谜题。

爱因斯坦在用“奇点”反证了质能方程以后就撒手不管了,至今人们也无法知道“奇点”是如何产生及“奇点”阶段的时空环境。多元宇宙论及稳恒态宇宙论更是直接把宇宙起源这个创世阶段躲避开了,就连大爆炸理论的忠实支持者霍金也赖皮地说:“大爆炸之前没有时间”、“我们终于找到了一些没有理由的东西,因为没有时间,所以理由也不存在”。

无奈之余,心急的科学巨匠们转向了对神学的研究,或许是病急乱投医吧,但做为一个科学家,谁不想在有生之年里弄清楚终极一生都在追寻的答案呢?!

一、我们先来看看佛学的宇宙有多大。2500多年前,佛教提出了“大千世界”、“十方佛国”、“一滴水中八万四千虫”之类的概念。

大千世界——把太阳系比作一个“小世界”,1000个小世界组成一个“小千世界”,1000个小千世界组成一个“中千世界”,1000个中千世界组成一个“大千世界”。仅仅是一个“大千世界”就包含了10亿个“小世界”, 那么佛家所说的“三千大千世界”该有多大呢?!而且这里的数字“三”只是一个概念,仅代表“多”的意思。

十方佛国——有多大呢?“十方佛国”包含着“恒河沙数”个大千世界。“恒河沙数”……就是印度恒河中沙粒的数量,不可思议吗?那我们来算算,地球上沙子的平均直径为0.5毫米,20颗沙子挨着排列的长度为1厘米,所以1立方厘米的沙子拥有8000颗沙子,地球上的沙子储量为700万亿立方厘米,所以整个地球包含了大约560亿亿颗沙子。再来看看宇宙,可观测宇宙的星系数量至少有2000亿个,平均每个星系至少有100亿颗恒星,因此可观测宇宙中恒星的数量至少有20万亿亿颗,是地球上沙子数量的357倍……

2500多年前的佛教对宇宙之广阔的描述已远远超出了人类对数量概念的想象力,其宏大正如“三千大千世界,百亿日月”!

二、我们再来看看佛学的宇宙有多小。意大利化学家阿伏伽德罗于1811年发表了分子学说,距今208年,佛教在2500年前提出了“水尘”、“金尘”、“微尘”、“极微尘”、“邻虚尘”等微观概念。

水尘——是指能够往来于水中空隙(水分子与水分子之间的缝隙)之尘。

金尘——是指能够往来于金属空隙(原子与原子之间的缝隙)之尘。

按佛家的说法,水尘比“金尘”大7倍,金尘比“微尘”大7倍,微尘比“极微尘”大7倍,极微尘又比“邻虚尘”大7倍,这里的“7”并不指具体的数,只是一种对数量的一种比喻。而“邻虚尘”意即“邻近虚无”(其实当代天体物理学中所说的“夸克”,正是从“邻虚尘”的梵文读音借用过来的)。邻近虚无,是不是很像1968年由Gabriele Veneziano提出的弦理论?

其大无外,其小无内,佛学对于“大”与“小”也是矛盾统一的,我们的宇宙就像两面相对着的镜子,层层叠叠,永无止境。可以把“十方佛国”放到一根毫毛的末端,也可以将“大千世界”归于星系之中。

三、再说说佛学对宇宙起源的描述。

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宇宙是在不断地经历“成、住、坏、空”的一轮周期恒久往复,即宇宙本没有生也没有灭,只是不断从有序到无序变化的熵增演变,不存在所谓的奇点爆炸。而我们每一个出生的人,甚至是其它星系文明里的每一个生物的出生,宇宙便随其出生而诞生一次,比如地球上70亿人,每诞生一个人就会形成一个新宇宙,这就是“唯心所现”。

“一念妄动”则是“唯识所变”,这个概念与量子力学里的量子纠缠现象、双缝干涉延迟选择实验、量子不确定性原理不谋而合,而2500多年前,佛陀仅用四个字就总结了这一切。意念决定行动,行动又决定个体命运,牛顿曾说过自然界的物体运动是彼此联系在一起的,并不孤立,所以,个体命运产生的蝴蝶效应而导致的最终结果是无法估量的,即不确定性的。“双缝干涉延迟选择实验”的诡谲,让我们意识到观测可以影响已经发生过的事情,因果律也因此失效。

因此,我们甚至可以这样理解,宇宙本来是不存在的,而如今看到的一切物质化的现象,都是能量转化过来的,如果深入到微观层面,也就是一个个的一维“弦点”,如果这些“弦点”不存在能量交换的话,宇宙即归于虚空。万法现象皆可化为“尘”,一切物质现象皆可为众生,我即是宇宙,宇宙即是我。

不再写了,佛学的宇宙观太广大了,一本书都写不完。有兴趣的条友们可阅读一下相关的佛学资料,再对比一下当代的科学理论,相信对您会有更大的启发。无论唯心或是唯物,我们都需辩证地去研究,而不是一棒子打死。

佛家有句话:融过去、现在、未来于一瞬。相对论证明了时间并非单向流,我们现在所度过的每一刻都是过去,也是未来,可惜无论“空”、“有”,生活仍要继续,柴米油盐仍是裹腹之需,在宏观世界里活着,我们各有烦恼,过的好与坏其实都不容易,每个人都要经历“成、住、坏、空”,胖与瘦,高与矮,大与小,最终不过一抔黄土,何不洒脱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