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小伙伴们都好奇,为何我国要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要是敌人对我们率先发动和袭击,那我们不就没有还手之力了吗。但情况真的是咋样的吗,答案当然是不对。

首先基本上核大国都有大型预警系统,这种巨型雷达能提供数千公里的远程预警,因为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不同,并不能隐蔽到地平线之下所以发现它其实问题不大,除了大型雷达之外我国还拥有有更加复杂的预警体系,比如早期卫星预警,地方洲际导弹发射的时候会释放大量的能量,所以基本上你一发射就马上会被敌人的广域光谱卫星捕捉到。在捕捉到你的发射之后,卫星会很快将你导弹的飞行位置转送到前沿测量平台,可能是航天测量船也可能是海外基地。我们就以我国的防御方式展开介绍,我国由于没有前沿基地,前沿测量主要依赖航天测量船,我们平时在发射卫星是听到的红外跟踪正常,雷达跟踪正常除了陆上观测站就是她们在起作用,这种船通常而言长这样。

在接到卫星发送的敌军导弹大体位置之后,这种船马上就会对敌军导弹的飞行轨迹和飞行速度展开测量,由于弹道导弹的中段飞行轨迹基本上是一个固定的抛物线(中国的水漂弹除外),所以你能快速预测出对方接下来要走的路线。而且由于洲际导弹飞行时间很长高达几十分钟,所以你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准备,首先考虑的就是防御,由于之前的前沿预警已经完成了敌军导弹飞行路线的测量,所以这时你需要做的就是将防御武器拉到有利阵地进行布置,准备对敌军导弹展开拦截。在这之后我前面提到的大型雷达将接手对敌军导弹的跟踪测量任务,由于这种雷达体型巨大提供的照射能量非常充足,所以能对前线测量船的跟踪误差进行修正,在数据修正完成之后,将具体轨道信息装订到中段反导系统的火控之中,最后中段反导系统的高精度测量雷达启动,完成最后一轮数据修正并指导中段拦截弹发射,比如中国的动能2号和红旗26型导弹,由于这时导弹没有再入大气层,分导弹头并没有分开速度也不快所以拦截成功率较高。具体实现方式就是将一个物体发射到敌方洲际导弹需要经过的轨道上等着他撞过来从而击毁对方 。

如果这中段拦截没有完全成功,敌方导弹有漏网之鱼成功突入了大气层,那就该末端拦截系统上场了,这时主要角色是S400和红旗9B,但由于进入大气层之后敌军分导弹头已经分散,一个目标变成了大几十个上百个目标(导弹通常会携带大量假目标混淆对方拦截系统视听,真目标最多十个左右),加上速度极快(有些甚至超越了20马赫),所以末端拦截的成功率非常难看基本上就是个心理安慰。但经过了几轮拦截敌军实际的毁伤能力还是会下降了不少的,所以很难达到他们预测的毁伤效果,这意味着战争还有的打。

除了被动防御之外,你还能主动出击。之前我们说了洲际导弹由于路途遥远,所以需要飞行好几十分钟,即使没有中美俄这种复杂的预警能力,只要有大型雷达的国家至少也能获得10到20分钟的预警时间,这段时间足够你将发射井中备班的己方大型洲际导弹全部向对面倾泻过去,这也被称之为第一轮核反击。在备班的核弹全部倾泻完成之后,核大国通常还会有躲在海底执勤的核潜艇和躲在山区坚固机库之中的战略轰炸机以及隐蔽在荒郊野岭中的机动发射车,这些核武装将担任起第二轮核反击任务,这轮核反击通常是卫星观测到敌军在第一轮核轰炸之后,出现了没有被摧毁掉的重要目标而上去补枪的。

所以说到这里楼主应该明白了为啥即使一方先发射核武器,也并不能完全胜利了吧。而且核弹并没有大家想的杀伤力那么大,它并不能摧毁地球也不能摧毁人类,甚至连让人类文明倒退都做不到。很多大城市都有地下人防工事,即使被核弹轰炸工业生产能力也能转移到地下,甚至能在地下继续生产核弹,继而发动第3轮、第4轮、第……N轮核打击。所以从这方面来说核弹也不过是人类战争史中出现的一个威力比较大的武器而已,它的地位既不是前无古人也不会后无来者,及时进入了核战争的时代,依旧考验的是国家的工业生产能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