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 紫砂壶在拍卖市场行情看涨,是具有收藏的“古董”,名家大师的作品往往一壶难求,正所谓“人间珠宝何足取,岂如阳羡一丸泥”。紫砂壶是中国传统特有的手工制造陶土工艺品。

制作原料为紫砂泥,原产地在江苏宜兴丁蜀镇又名宜兴紫砂壶。据说紫砂壶的创始人是中国明朝的供春。因为有了艺术性和实用性的完美结合,紫砂壶才这样珍贵,令人回味无穷。更加上紫砂壶泡茶的好处、和茶禅一味的文化,这就又增加了紫砂高贵不俗的雅韵。

通常的说法,紫砂壶的创始人是明代正德——嘉靖时的(供春)。“余从祖拳石公读书南山,携一童子名供春,见土人以泥为缸,即澄其泥以为壶,极古秀可爱,所谓供春壶也。”(吴梅鼎:《阳羡瓷壶赋·序》) 供春壶,当时人称赞“栗色暗暗,如古今铁,敦庞周正。”短短12个字,令人如见其壶。可惜供春壶已不得见。当代宜兴紫砂大师顾景舟先生的一件仿品,价格也在60万港币左右,足见供春壶的艺术价值多么珍贵。供春传时大彬。二人与时大彬的弟子徐友泉,李仲芳并称为万历以后的明代三大紫砂“妙手”。时大彬的紫砂壶风格高雅脱俗,造型流畅灵活,虽不追求工巧雕琢,但匠心独运,朴雅坚致,妙不可思。他的高足徐友泉晚年自叹:“吾之精,终不及时(时大彬)之粗也。”徐友泉,手工精细,擅长将古代青铜器的形制做成紫砂壶,古拙庄重,质朴浑厚。传说,徐友泉幼年拜时大彬为师学艺,恳求老师为他捏一头泥牛,时不允。此时一真牛从屋外经过,徐急中生智抢过一把泥料,跑到屋外,对着真牛捏了起来,时大加赞赏,认为他很有才华,于是欣然授其全部绝活,后来果然自成一家。以上四人为第一期时代的紫砂壶大师。福羲国际送拍咨询(fxgjpm)

清 龚心钊旧藏陈仲美兽钮紫砂壶

底有“陈仲美制”印款。形态生动,粗犷与细腻共存,砂质古雅,宝光内敛,尤为出色。陈仲美生于明万历年间,江西婺源人,是明代极具创造性的陶艺家,又是一位把雕塑技艺与紫砂壶制作完美结合的壶艺家。陈仲美的紫砂作品,别具一格,在《阳羡名陶录》中记载着他“意造诸玩”、“细极鬼工”。《景德镇陶录》则说他将所造器物“携售远方,镇人罕获”。可见陈仲美制紫砂器存世作品甚少,弥足珍贵。陈仲美善长调配紫砂泥料,创作富有新意的紫砂艺术品。其毕生创作的紫砂工艺品被后人推崇为“神品”。记载他“好配壶土、意造诸玩,如香盒、花杯、狻猊炉、辟邪、镇纸、重镂迭刻,细极鬼工。壶像花果,缀以草虫,或龙戏海涛,伸爪出目。至塑大士像,庄严慈悯神采欲生”。福羲国际送拍咨询(fxgjpm)

张正中制“扁鼓”紫砂壶

整器取传统之造型融入花器象生装饰手法,呈现出别具一格的时代面貌。圆、稳、匀、正,珠圆玉润,比例恰当,端正挺括,轮廓线条柔美。口盖吻合严密,嘴、鋬、纽、壶身浑然一体,婉转流畅。腹下装饰手法取材于树木自然形态,树瘿、木纹如生,乃制壶艺人匠心独运,以造化为师,与作者所制“年轮”壶相近,肌理质感增强了茗壶的审美效果,自成一家风韵,堪称精雅之作。

顾景舟“座有兰言”紫砂壶

顾景舟(1915-1996),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当代紫砂陶艺名家。20岁时即跻身于紫砂名工之列,1939年应古董商郎玉书邀请,于上海仿制历代紫砂名作,观摩传世明清精品。其多件作品荣获国家金、银质奖,作为礼品赠送给外国首脑。他对紫砂历史的研究、传器的断代与鉴赏有独到见解,发表多篇论文,并主编了《宜兴紫砂珍赏》一书。出于他门下的高足,有当代紫砂名师徐汉棠、李昌鸿、沈蘧华、高海庚和周桂珍等。福羲国际送拍咨询(fxgjpm)

清末民初 代代封猴图紫砂壶

通体作树桩形,流、柄为枝干与器身连成一体。枝叶、瘿节刻划入木三分。以一弥猴趺坐探取袋中物为盖纽,壶壁近柄出枝处,另有一猴俯身探首拟攫取蜂巢。壶底行书刻款丁未杏月。鸣远仿古,柄下钤鸣远方印。蜂、猴、袋,取其吉祥谐音即代代封侯,壶名便以此为题。晚清民国之初,上海古玩市场蓬勃发达,其时盛行收藏紫砂器的风气;一些经营紫砂器的店东和古玩商,纷纷延请紫砂陶艺名手如顾景舟、裴石民、王寅春、蒋燕亭、蒋蓉等至上海,以明、清名家时大彬、李茂林、陈鸣远等的作品为蓝本,进行临摹、仿制。古玩商提供大量的资料及良好的创作环境,又不计时间务求精益求精,几位陶艺名手遂施出浑身解术,创造出真伪难辨的紫砂陶艺珍品。细审本器的构图、技法、泥料及落款方式与上海博物馆藏〈马上封猴壶〉(图版一)极为相似。此壶制作的风格、面貌则近趋裴石民所为,曾为清末大收藏家龚心钊旧藏。裴石民 宜兴蜀山人。十四岁习艺于江祖臣。中晚年居住上海达十年之久,先后曾为几位古玩商仿制紫砂名器,颇负盛名。期间,摹仿陈鸣远的珍品,维妙维肖,几可乱真;故享有“陈鸣远第二”的盛誉。

清中期 湖石纽提梁紫砂壶

壶扁圆状,壶身光素,三弯嘴,高架三叉提梁相交于壶体上方,方圆相济,婉转自然。盖口契合严密,圆盖置太湖石形纽,纽下有凹槽,便提携,盖内钤欧体楷书阴文“贡局”二字。造型线条柔美,砂泥质地细润纯正,光彩照人,制作工整。紫砂壶造型多变,古人所谓“方非一式,圆不一相”。提梁壶之形制源于瓦炊、铜壶,三叉提梁茗壶以方圆相济的提梁增加壶形之美感,壶式较为特别,流传甚少,故宫博物院有此式茗壶收藏。更兼此类“贡局”款茗壶作为中泰经济交流之历史见证传承至今,弥为珍罕。

最后送大家一首打油诗,紫砂壶出手最怕的就是碰到”壶言壶语“。

鹏程万里威名扬 ,

是非自有公道在。

鉴壶望壶不知壶,

商道人道不厚道。

拍卖是否成功关键还是看拍品的品质,如果依靠拍卖形式的创新,忽视提升拍品的品质,恐怕不会有质的改变与成交的希望。如果你有古玩精品想拍卖或者参加拍卖推荐会请即可咨询 fxgjpm与福羲国际拍卖公司授权征集点贾先生联络,洽谈市场趋势与托售事宜。

若想了解更多的古玩知识,请关注小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