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壺 紫砂壺在拍賣市場行情看漲,是具有收藏的“古董”,名家大師的作品往往一壺難求,正所謂“人間珠寶何足取,豈如陽羨一丸泥”。紫砂壺是中國傳統特有的手工製造陶土工藝品。

製作原料爲紫砂泥,原產地在江蘇宜興丁蜀鎮又名宜興紫砂壺。據說紫砂壺的創始人是中國明朝的供春。因爲有了藝術性和實用性的完美結合,紫砂壺才這樣珍貴,令人回味無窮。更加上紫砂壺泡茶的好處、和茶禪一味的文化,這就又增加了紫砂高貴不俗的雅韻。

通常的說法,紫砂壺的創始人是明代正德——嘉靖時的(供春)。“餘從祖拳石公讀書南山,攜一童子名供春,見土人以泥爲缸,即澄其泥以爲壺,極古秀可愛,所謂供春壺也。”(吳梅鼎:《陽羨瓷壺賦·序》) 供春壺,當時人稱讚“栗色暗暗,如古今鐵,敦龐周正。”短短12個字,令人如見其壺。可惜供春壺已不得見。當代宜興紫砂大師顧景舟先生的一件仿品,價格也在60萬港幣左右,足見供春壺的藝術價值多麼珍貴。供春傳時大彬。二人與時大彬的弟子徐友泉,李仲芳並稱爲萬曆以後的明代三大紫砂“妙手”。時大彬的紫砂壺風格高雅脫俗,造型流暢靈活,雖不追求工巧雕琢,但匠心獨運,樸雅堅緻,妙不可思。他的高足徐友泉晚年自嘆:“吾之精,終不及時(時大彬)之粗也。”徐友泉,手工精細,擅長將古代青銅器的形制做成紫砂壺,古拙莊重,質樸渾厚。傳說,徐友泉幼年拜時大彬爲師學藝,懇求老師爲他捏一頭泥牛,時不允。此時一真牛從屋外經過,徐急中生智搶過一把泥料,跑到屋外,對着真牛捏了起來,時大加讚賞,認爲他很有才華,於是欣然授其全部絕活,後來果然自成一家。以上四人爲第一期時代的紫砂壺大師。福羲國際送拍諮詢(fxgjpm)

清 龔心釗舊藏陳仲美獸鈕紫砂壺

底有“陳仲美製”印款。形態生動,粗獷與細膩共存,砂質古雅,寶光內斂,尤爲出色。陳仲美生於明萬曆年間,江西婺源人,是明代極具創造性的陶藝家,又是一位把雕塑技藝與紫砂壺製作完美結合的壺藝家。陳仲美的紫砂作品,別具一格,在《陽羨名陶錄》中記載着他“意造諸玩”、“細極鬼工”。《景德鎮陶錄》則說他將所造器物“攜售遠方,鎮人罕獲”。可見陳仲美製紫砂器存世作品甚少,彌足珍貴。陳仲美善長調配紫砂泥料,創作富有新意的紫砂藝術品。其畢生創作的紫砂工藝品被後人推崇爲“神品”。記載他“好配壺土、意造諸玩,如香盒、花杯、狻猊爐、辟邪、鎮紙、重鏤迭刻,細極鬼工。壺像花果,綴以草蟲,或龍戲海濤,伸爪出目。至塑大士像,莊嚴慈憫神采欲生”。福羲國際送拍諮詢(fxgjpm)

張正中制“扁鼓”紫砂壺

整器取傳統之造型融入花器象生裝飾手法,呈現出別具一格的時代面貌。圓、穩、勻、正,珠圓玉潤,比例恰當,端正挺括,輪廓線條柔美。口蓋吻合嚴密,嘴、鋬、紐、壺身渾然一體,婉轉流暢。腹下裝飾手法取材於樹木自然形態,樹癭、木紋如生,乃制壺藝人匠心獨運,以造化爲師,與作者所制“年輪”壺相近,肌理質感增強了茗壺的審美效果,自成一家風韻,堪稱精雅之作。

顧景舟“座有蘭言”紫砂壺

顧景舟(1915-1996),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當代紫砂陶藝名家。20歲時即躋身於紫砂名工之列,1939年應古董商郎玉書邀請,於上海仿製歷代紫砂名作,觀摩傳世明清精品。其多件作品榮獲國家金、銀質獎,作爲禮品贈送給外國首腦。他對紫砂歷史的研究、傳器的斷代與鑑賞有獨到見解,發表多篇論文,並主編了《宜興紫砂珍賞》一書。出於他門下的高足,有當代紫砂名師徐漢棠、李昌鴻、沈蘧華、高海庚和周桂珍等。福羲國際送拍諮詢(fxgjpm)

清末民初 代代封猴圖紫砂壺

通體作樹樁形,流、柄爲枝幹與器身連成一體。枝葉、癭節刻劃入木三分。以一彌猴趺坐探取袋中物爲蓋紐,壺壁近柄出枝處,另有一猴俯身探首擬攫取蜂巢。壺底行書刻款丁未杏月。鳴遠仿古,柄下鈐鳴遠方印。蜂、猴、袋,取其吉祥諧音即代代封侯,壺名便以此爲題。晚清民國之初,上海古玩市場蓬勃發達,其時盛行收藏紫砂器的風氣;一些經營紫砂器的店東和古玩商,紛紛延請紫砂陶藝名手如顧景舟、裴石民、王寅春、蔣燕亭、蔣蓉等至上海,以明、清名家時大彬、李茂林、陳鳴遠等的作品爲藍本,進行臨摹、仿製。古玩商提供大量的資料及良好的創作環境,又不計時間務求精益求精,幾位陶藝名手遂施出渾身解術,創造出真僞難辨的紫砂陶藝珍品。細審本器的構圖、技法、泥料及落款方式與上海博物館藏〈馬上封猴壺〉(圖版一)極爲相似。此壺製作的風格、面貌則近趨裴石民所爲,曾爲清末大收藏家龔心釗舊藏。裴石民 宜興蜀山人。十四歲習藝於江祖臣。中晚年居住上海達十年之久,先後曾爲幾位古玩商仿製紫砂名器,頗負盛名。期間,摹仿陳鳴遠的珍品,維妙維肖,幾可亂真;故享有“陳鳴遠第二”的盛譽。

清中期 湖石紐提樑紫砂壺

壺扁圓狀,壺身光素,三彎嘴,高架三叉提樑相交於壺體上方,方圓相濟,婉轉自然。蓋口契合嚴密,圓蓋置太湖石形紐,紐下有凹槽,便提攜,蓋內鈐歐體楷書陰文“貢局”二字。造型線條柔美,砂泥質地細潤純正,光彩照人,製作工整。紫砂壺造型多變,古人所謂“方非一式,圓不一相”。提樑壺之形制源於瓦炊、銅壺,三叉提樑茗壺以方圓相濟的提樑增加壺形之美感,壺式較爲特別,流傳甚少,故宮博物院有此式茗壺收藏。更兼此類“貢局”款茗壺作爲中泰經濟交流之歷史見證傳承至今,彌爲珍罕。

最後送大家一首打油詩,紫砂壺出手最怕的就是碰到”壺言壺語“。

鵬程萬里威名揚 ,

是非自有公道在。

鑑壺望壺不知壺,

商道人道不厚道。

拍賣是否成功關鍵還是看拍品的品質,如果依靠拍賣形式的創新,忽視提升拍品的品質,恐怕不會有質的改變與成交的希望。如果你有古玩精品想拍賣或者參加拍賣推薦會請即可諮詢 fxgjpm與福羲國際拍賣公司授權徵集點賈先生聯絡,洽談市場趨勢與託售事宜。

若想了解更多的古玩知識,請關注小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