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日本人眼里,尊严大于天。日本人追求享乐,其中最明显的一点就是,男人会去找艺伎,但他们的妻子却并不会干涉。

刀与菊,两者都是一幅绘画的组成部分。日本人生性极其好斗而又非常温和;黩武而又爱美;倨傲自尊而又彬彬有礼;顽梗不化而又柔弱善变;驯服而又不愿受人摆布;忠贞而又易于叛变;勇敢而又懦怯;保守而又十分欢迎新的生活方式。

如果提一本研究日本民族的书,那么《菊与刀》是无法绕开的著作。《菊与刀》写作的初衷是为了在二战期间服务于美国,便于美国对日本的了解,以及在战后对日本的统治。但如今,这本书的价值已经不仅于此。《菊与刀》的作者是美国文化人类学家鲁思·本尼迪克特,这本书完全是以你一个西方人的视角来解读日本人的。包括日本的社会制度、风俗人情、性格心理等等。《菊与刀》也可以说是上世纪50年代,整个美国人眼中的日本。

今天,让我们暂且抛开日本对我们中华民族造成的不可磨灭的伤害,来客观地分析和看待这个民族。日本人对礼仪的执着,背后的原因是等级制度

如果你去过日本,那么这种礼仪感会有更深刻的体会。日本对礼仪的要求已经深入骨髓。鞠躬是比较常见的一种。但鞠躬的方式各有不同,比如简单的点点头,深弯腰鞠躬,还是跪在地上,双手伏地行拜礼,这在不同的场合,对不同的人,是各有不同的。然而,这并不代表日本人真的喜欢鞠躬,并且发自内心地喜爱这种礼仪。因为这些形式代表的,是对等级制度的疯狂崇拜。

日本,是一个极为重视等级制度的民族。这种等级观念根深蒂固,一直延续到现在。欺下、惧上,是日本民族从古至今的传统。所以对于日本为何会依附于强大的国家,从这一点上就可以得到解释。在日本的人际关系中,“恩情”绝不能欠

感情债最难还,在日本尤为如此。日本人为了还债,可以不顾一切。

1、天皇的恩情。影视剧中我们经常会看到,日本人自杀前总是会喊“天皇陛下万岁”,日本天皇的一个命令,所有的士兵都会为之拼命,尽管他们当中很多人,一辈子都没有见过天皇。但在日本人眼中,他们之所以能安居乐意,在世上有立足之地,全倚赖的是天皇的恩赐。

2、父母的恩情。在日本,尤其重视孝道。不敬老则会受到鄙视和厌恶。尤其对父母,日本人讲求完全顺服。父母虽与子女之间有亲情,但在日本人看来,更重要的是,要还父母的债。

3、师长的恩情。在日本人看来,所有能帮助到他们的,都是恩师,既然是恩师,都要尊重,时间越久,这份恩情越重。荣誉是他们拼尽全力去守护的信念

为了捍卫自己的荣誉,日本人常常会做出难以想象的行为。比如我们在芥川龙之介的小说《竹林中》可以知道,武士为了保全自己的名誉,选择了自杀。的确如此,在日本人看来,为了守护自己的名誉,不是杀了对方,就是杀死自己。这种在我们看来极端的行为,在日本眼里,只是一种冷静、客观的处理方式。

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个词,“耻辱观”。在日本人眼里,尊严大于天。如果有人敢说他们的坏话,他们就会瞬间暴怒,甚至会动手。更遑论是更加严重的损害尊严的事,他们会拼了命去守护自己的尊严不受到侮辱。追求享乐成为一种潮流

日本人追求享乐,其中最明显的一点就是,男人会去找艺伎,但他们的妻子却并不会干涉。因为在日本男人眼中,妻子和艺伎区分得很清楚,找艺伎玩乐只是一种享乐的方式而已。即便被妻子得知,他们的妻子甚至还会帮他们准备好着装,还为丈夫梳洗打扮。

在日本人眼中,是没有妻妾这种概念的,只分家里的妻子,和外面玩乐的女人,而且艺伎他们也从不当回事,这自古以来,已经成为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和传统。一切为了成功——这是他们的宗旨

关于二战那段侵略史,日本人从不认为自己是做错了,而只是认为他们失败了。对于那些曾经参加过二战的军人,他们则报以最崇高的敬意。比如,在大街上看到那些在战争去失去手脚,变成残废的军人,他们都会致以敬礼。

他们所认为和所坚持的一直都是:一切皆是为了让自己的国家变得强大,所以他们没有错。失败了,只是证明这一种策略行不通,那就换一种策略。日本真个国家和民族,就好像一家创业公司一样,失败之会让他们越挫越勇,然而如果能成功,那么一切方法和手段他们都可以施行。

然而毕竟,他们对别的国家和民族造成的伤害是永远无法弥合的,尽管他们看不见。结语

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的新的思想和观念不断涌入日本,比如有些人开始意识到他们国家所做过的侵略的丑闻。然而很多根深蒂固的观念还是被保留了下来。从这本《菊与刀》中我们就管中窥豹,一察日本民族的心理和特质,以此来分析他们为何一边保持着对礼仪的追求,一边又做出惨无人道之事。至于将来这些观念能否有所改变,读者朋友们可以稍作猜测,拭目以待。

相关文章